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岳阳楼记相关资料 苏教版(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相关资料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三国东吴所建。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现在的岳阳楼,为沿袭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岳阳楼-君山岛于2020年9月6号正式授牌为5A景点。
历史介绍
东汉末年,孙权的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到唐朝时期方始称岳阳楼。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阳楼。
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4月)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则层檐冰阁,岌颂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毁之时,“则波巨浪,冲击于其下,迁客骚人矫首而太息”(清朝张德容《重
修岳阳楼记》)。
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岳阳楼极为珍视,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岳阳楼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
建筑特色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
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
修建传说
唐开元四年张说贬到岳州后,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出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
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撤,撤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3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不见了。工地上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
相关文物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堪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
12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附近有二醇亭,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三度醉卧此间;仙梅亭,因挖出有枯梅花纹的石板相传为他迹而得名。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当他重修岳阳楼后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古迹保护
据史料记载,对楼的破坏主要是兵燹、水患、雷击、火烧、蚁害或城垣坼裂等,要保护岳阳楼的绝对安全,就应消除这些事故产生的条件。要做好岳阳楼的保护工作,主要坚持抓好以下“五防”:
1、防火
岳阳楼为纯木结构,年时经久,过分干燥,油漆又多,所以说火灾是它的天敌之一,必须绝对防止火源。主要是防止电火、烟火、雷击之火。首先是防止电源失火,导电线绝对不能上楼,在特殊情况下要临时用电,也要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派专人负责坚守现场,及时撤除,以防万一。其次是控制流动火源,主楼内及楼周围一定射程范围内应杜绝烟火,要划片分区派专人巡逻,日夜轮守,对违规吸烟、烧香者严肃查处。第三是拆除岳阳楼绝对保护范围内的破旧房屋及易燃建筑,杜绝火灾隐患。第四是防止雷击,历代岳阳楼有多次是因雷击失火而毁,因此对避雷针应定期检修或升级换代,以保证避雷针经常发挥其效能。
2、防水
岳阳楼所处的岳阳城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地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水充沛,年降水日为135—158天。年降水量最多达到2336.5毫米,降雨较多,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对岳阳楼的木构件和楼内设施造成了威胁,也增加了楼体基础泊岸和平台的保护难度。上半年雨水多,是每年清理排水系统的关键时期。另外还要时刻提防洞庭湖高位洪水对岳阳楼泊岸的冲击影响,注意及时加固临湖泊岸和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