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
计划方式 :主要表现为中长期计划,区域卫生规划、财 政预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计划具有方向性、指令性 和指导性。
法律方式: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调整各社会主体之间的 关系。法律手段具有约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经济方式: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卫生机构的运行进行调节 和控制。经济方式具有间接性、灵活性、灵敏性和自觉 性。
预防是最经济、最人道、最主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 方针,符合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各级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
重要措施。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与优势。
一、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满足 人们对医疗预防保健需求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性质 综合性:需要应用管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 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 科的综合知识。 交叉性:该学科是管理学与医学、社会学、哲学等各 学科门类之间的交叉学科。
行政方式:主要表现为政策和行政命令,规范卫生机构的 行为。
项目方式:项目管理,能够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20世纪50年代卫生工作的原则
✓面向工农兵 ✓预防为主 ✓团结中西医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0世纪80~90年代的卫生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城乡兼顾 ✓中西医结合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 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
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 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爱国卫生运动、SARS的有效控制。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 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 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 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锦涛
一、概念
主讲人:
学习目标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相关概念;
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方针、特点和 作用;
了解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 战。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
学习意义
一、相关概念
1. 卫生与健康: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1989年):健康是一种在身体 上、心理上、社会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的状态。
卫生事业管理(heath service management):是
指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 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 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 主体是政府,具体由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 管理。 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卫生服务领域,成为政府卫生服务体系 的有效补充。
3.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 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 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 补助。
卫生行业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
4. 卫生系统:
卫生系统指卫生机构及卫生从业人员按一定秩序 和内部联系组成的功能整体,是社会系统的重要 子系统。包括: ◦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医疗服务体系 ◦ 医疗保障体系 ◦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 卫生管理体系 ◦ 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
计划 管理
13
(四)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运用大量的卫生资源 (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卫生服务的提供以 各类卫生资源为基础,合理地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 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主 要内容。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 药品管理 中医药管理 医学教育与科技管理
2011) 医改相关配套文件 近期有关卫生改革的论文
1、生事业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谢谢
妇幼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孕产妇产前检查 率达到95%,住院分娩率达到99%;新生儿访视率达到 9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7%。
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 、《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 的;国务院颁布实施了46部行政法规。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卫生事业管理理论:基本理论、特点和规律、方针策
略、SWOT等。 卫生组织改革:组织系统设计、系统功能评价等。 卫生政策:资源筹集与配置、医疗保障与救助、机构
管理、产业发展、科技教育、监督管理等。 卫生行政管理:行政部门存在的问题、改善方法等。
(一)美国卫生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193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次设立了卫生事业及医学管理 课程。 1943年,组建“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大多数属于公共卫 生范畴。 逐渐形成从教育到人力资源利用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95.44万 个;床位数达到516.0万张,平均每千人3.81张;卫生人员 总数620.3万人,平均每千人有执业医生1.82人。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 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逐年 提高,2014年达到320元。
10
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婴儿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从死因中的第一位下降到第9 位,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建立健全艾滋病、乙肝、结 核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三、卫生事业的特点 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
为目的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
四、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障
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 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
三、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取得的成就
➢人民健康水平 ➢重大传染病防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妇幼卫生保健水平 ➢卫生法制化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90
80.0 80
70
60
50.2 50
40
30
24.5
20 10.3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 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 作的“龙头工程”。
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
务网。 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以 农 村 为 重 点 ✓预 防 为 主 ✓中 西 医 并 重 ✓依 靠 科 技 和 教 育 ✓动 员 全 社 会 参 与 ✓为 人 民 健 康 服 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战略重点 基本策略
根本宗旨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覆 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 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的总体目标。
三、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二)面临的挑战
➢人民健康需求发生变化: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 化、需求多样化和层次化。
➢医疗卫生体系仍不健全:公共卫生、“看病难、看 病贵”、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机制仍不完善
医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医改的根本性目标有两个:
一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看病不 贵)、可及性(看病不难)、适宜性(安全有 效); 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卫生服务。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和《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用于五项医改 :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 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
二、卫生事业的性质 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 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公益性,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投资不是为 了营利,而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其 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
福利性,福利性服务是现代国家和政府职责范围 内的核心,是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必须为公民提 供的社会保障服务。
卫生是指为维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 善和创造合乎生理、心理需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 采取的个人的和社会的一切行为与措施。
健康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健康是目的,卫生 是措施。
2. 事业:
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规模的,对社会 发展有影响的系统活动。
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其运行中由国家提供经费补 助的社会公共事务。
(二)我国卫生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前身称为保健组织学,从前苏联引进。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顿
1978年,恢复并更名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1988年,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
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二级学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
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其 他相关人员。
卫生系统活动:核心是各类卫生组织向居民提供及 时、有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服 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
社会卫生措施:是保证卫生系统活动有效运行的基本 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 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