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写景类古诗词,渐进式指导细节描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写景类古诗词,渐进式指导细节描写
摘要:以“写景类古诗词”为切入口,逐层挖掘其潜藏的习作资源,站在古诗词教学的立场,从整体到局部,从粗犷到精致,吐故纳新,渐进递升。

为孩子的习作指点迷津,使文章的“具体”落到实处。

关键词:写景类古诗词翻译字词想象留白工笔细描
“赵老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下课的时候一位五年级的孩子这样问。

我一时语塞,答应她下一次习作课再与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当下的习作教学,重在创设情境,加深体验,鼓励学生用文字顺畅表达,缺乏必要的写作技术指导,却又不断要求学生“文章要写得具体”,这是一件极具讽刺意味的事情。

“写具体”就是进行“细节描写”,将事物放大,将动作解剖,将画面定格。

这个指导是连续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为此,我以“写景类古诗词”为切入口,逐层挖掘其潜藏的习作资源,站在古诗词教学的立场,从整体到局部,从粗犷到精致,吐故纳新,渐进递升。

因为写景类古诗词包藏着具有美学内涵的景物意象,寄托着诗人的情思,多为表达诗人积极的处世态度。

教师若能有效引导,就能为孩子们指点迷津,将“生动、具体”的路拓得更宽。

下面就以《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写景类古诗词,渐进式指导细节描写。

一、字词句,精雕细琢巧翻译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然后用现代语言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描写等方式逐句翻译,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以《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我让孩子们翻译全诗,这如同“牧童遥指杏花村”,为我们古诗词学习指明方向,也为习作训练作铺垫。

不必强求孩子写得多么精彩,只要能将诗词大意写通顺即可。

事实上,孩子们翻译速度快,准确度高,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的习作教学。

为了打破这一界限,我择取适合精细描述的诗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翻译。

师:读着这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的来回答,尽量把景物描述得生动、具体。

生1:我看见了矮矮的草房子,低低的屋檐,还有绿色的青草,流动的小溪。

师:这是一座矮矮的草房子,屋檐很低很低。

你能把这座房子再描述得细一
点吗?比如它的墙,它的窗……
生1:房子的顶上铺着厚厚的稻草,有几根顺着屋檐快要落到地上了。

生2:茅屋的墙是用黄泥巴糊上去的,日晒雨淋之后已是斑斑驳驳了。

生3:袅袅炊烟越飘越远,越来越淡……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几位同学描述的句子串联起来,就是一段非常美的描写茅屋的文字。

我以“茅檐低小”为范例,一步步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效的精致翻译,为之后“溪上青青草”放归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规则。

一堂课下来,我们就欣赏到了翻译得如此美丽的画面:“小小的茅舍,低低的屋檐。

不远处,波光粼粼,溪水潺潺。

一阵风吹来,满池的荷花、荷叶随风起舞,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随风起舞的,还有小溪两岸的那些青草,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发亮,绿得精神,绿得生气勃勃。

”学生既把握了诗意,又丰富了语言。

二、留白处,浓墨重彩显意境
古诗词,尤其是写景类古诗词构思精巧,留白处耐人寻味。

所谓“留白”可以是古诗词中最灵动、最耐人寻味的那一个字或词,即“词眼”或“诗眼”,也可以是时空、画面的空缺。

我们从“留白”处入手,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用语言文字重现隐在字里行间的意境美。

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为例,一“醉”一“媚”把一对远离战乱、安享天伦的老夫妻酒后的亲昵和安逸写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可谓全词之“眼”。

他们因何而醉?也许是三杯两盏淡酒下肚,也许是醉于这青山绿水间,又也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一个“醉”字,使“相媚好”全然没了讨好、谄媚之意,满是温暖、温馨与温情。

我就以“醉”为写作契机,引导如下:
师:猜一猜,这对老夫妻为什么会醉?
生1:因为喝了点酒。

生2:大概是陶醉在这美丽景色中了。

师:是啊,三杯两盏淡酒,再加上这如画景色,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那么此时这对微醉的老夫妻说的话跟平时会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3:平时说话可能比较正经,现在微醉了就会开一些玩笑。

生4:赞美对方,说“我爱你”。

……
师:说了这么多,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话题很轻松,他们的感情很融洽。

那么请你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吧。

下面是两位孩子写的片段:
片段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不断捋着胡子,笑意盈盈地坐在茅屋前的空地上晒太阳。

身边是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和蔼的老婆婆,她正忙着给老翁倒茶。

老婆婆一边倒茶一边说:“老头子啊,你也辛苦一辈子了,这余下的日子可以好好享受啦!”老翁笑着回答:“你也一样啊。

因为你勤俭持家,我们父子几个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穿着干净如新的衣服……”老婆婆竟羞涩得像个小女孩似的低下了头,老翁索性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

(钱烨颖)
这段话里一翁一媪相互夸赞,惺惺相惜,温暖动人。

这话语间真的满是“醉”意。

若是平常,定是说不出如此这般的吧。

片段二:翁:老太婆,你看啊,景色多美啊。

山风习习,荷香阵阵,溪流潺潺……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呀。

媪:是呀,这日子太太平平的,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好看。

翁:老大去干吗了?
媪:你没看见吗?他一吃完饭就扛着锄头去地里除草了。

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快要回来了。

老二在家门口编织鸡笼呢,昨天我只不过说了一句“笼子破了”,没想到他就记在心里了。

翁:我们可以享福啦。

功劳全在你啊,都是你生的啊!哎,老三呢?还在那边采莲蓬吗?
媪:是啊,在溪边呆了快一天了。

那些莲蓬都快要被他采光咯,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
翁:放心,老三还小呢,总有一天会跟两个哥哥一样懂事的。

老翁、老媪:哈哈……(林志健)
这片段二完全采用了对话描写,将两位老人的心境刻画得非常生动,也将词的下阕内容放进了对话之中,收放之间文思汩汩而流。

可见古诗词的留白艺术给了我们想象的无限可能,也丰富了我们习作练笔的形式。

教师一定要深入品评诗歌,找准切入口,带领孩子渐入一片习作的“世外
桃源”。

三、选意象,工笔细描渐灵动
写景类古诗词包容的意象往往有多个,需要教师筛选出最具诗情画意,最能抒发作者心情的那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品读意象,丰满意象,融入意象,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清平乐·村居》短短四十六个字意象有八、九个之多,其中“小儿”无疑是词人情有独钟的,“小儿”身上流淌着天真、童趣,可以成为工笔细描的对象。

为此,我围绕“卧剥”一词让学生想象“小儿”手脚的一连串动作,想象他的表情、心情,还有身边的景物等,用详细的语言将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孩童描绘出来。

例如:大儿子正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在田里忙着,真像一个男子汉!二儿子呢,也很努力,正坐在一条小木椅上,飞快地编着鸡笼,他的身边是一群叽叽喳喳满地跑的毛绒小鸡。

小儿子最有趣啦!他看上去只有六七岁,两个小小的酒窝嵌在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别提有多可爱。

嘿,他现在正趴在溪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忙得不亦乐乎呢!咦,在干吗?噢,原来在摘莲蓬。

只见他伸出胖乎乎的稚嫩的小手,抓住莲蓬轻轻一拉,哈哈,饱满的莲蓬就到手啦!他一跃而起,摇头晃脑地唱起歌来,还把两只光溜溜的小脚丫放进小溪里,哗啦哗啦地拍打着水面,还时不时扔几颗莲子到嘴里,好不惬意!——翁国强
这段话将重点放在小儿子的动作、神态上,将一个调皮、天真的小孩子形象生动刻画出来。

同为写景的《渔歌子》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习作训练。

让孩子们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把这些景物展现出来,用自己的话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然后选择最能表达词人内心世界的意象——渔翁,引导想象他的装束打扮、神情动作,以及斜风细雨依旧不归的原因、心情等等,将渔翁这一形象跃然纸上。

这样一来,诗歌内涵理解了,语言训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细节刻画,在理解感悟古诗词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四、写故事,陶陶然乐在其中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一定会有疑问:写景类古诗词怎么跟故事扯上边呢?
所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志”、“情”都是从对景与物的独有感受而来。

我们试图把诗人的“志”、“情”让学生悦纳、内化,联系生活书写成文,也可以引导从诗词中提炼关键词,链接当下,链接生活,落笔成文。

《清平乐·村居》展现的是一户普通农家的生活小镜头,“温馨”、“温情”就
是这首词的关键词。

教师可用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拥有过的温馨画面,也许是晚饭后一家人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地看电视、说笑话,也许是父母眼角的一抹皱纹,又也许只是爸爸站在楼道里抽烟的背影……学生在回忆述说中重温记忆,也增强了捕捉瞬间的意识。

如此这般交流之后,用笔记录下来,写出细节,写出感受。

因为有了前面逐层递进的细节描写的指导,孩子们都了然于胸了,自然而然就写出了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5-239.
2.陈孝均.教学设计技能的构成与形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16-311.
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