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2) 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模拟仿真训练】——一试身手扬帆高考

1.国家政策具有叠加效应、联动效应和乘数效应。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传导途径应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需求

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④一②一③一①

C. ④一①一③一②

D. ③一②一①一④【答案】B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优化财政支持结构,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

②财政支出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为依据

③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④国家的政策是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的,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国家此举旨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3.《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

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

①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④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4.2017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对此,我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应是

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投资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②淘汰僵尸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增长

③营改增——减轻企业负担——増强企业发展潜力——经济增长

④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盈利增加——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增加投资,会使生产规模扩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故选项①符合题意;选项②属于相关行政措施,不属于财政政策,排除;选项③符合题意,营改增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活企业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选项④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小康目标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比2010年翻一番,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下图是收入分配改革话题中网友聚焦观点统计情况。据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通过提高个税税率加强再分配调节

②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健全“大国工匠”培养和激励机制

③制定统一的薪资指导标准实现同工同酬

④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6.为实现中共十九大提出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由此可见

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国民经济运行②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关键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对扶贫进行宏观调控,不是调控国民经济,故①不符合题意;财政资金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故②错误;M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表明财政能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

7.2017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8.某公务员今年10月份的工作所得税为745,假设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10%。根据下表,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从购买力的角度看,该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为

A. 10000元

B. 9090.9元

C. 11111.1元

D. 90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某公务员今年10月份的工作所得税为745元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反映的情况,可计算出10月份的工资收入。即745=1500*3%+300*10%+X*20%,X=2000元;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为2000元;故工资收入为:起征点+应纳税所得=3500+1500+3000+2000=10000元;假设此时的通货膨胀率为10%,从购买力角度,该公务员的实际收入为10000/(1+10%)=9090.9元。正确选项为B。

9.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长期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它更多是靠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对此,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①科技创新等无形要素比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更重要

②公平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