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北师大版复习巩固三十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北师大版复
习巩固三十七
第1题【单选题】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②开设进士科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封建时代,想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其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劳动致富
C、英勇作战立功
D、经商成为巨富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隋朝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
B、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
C、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
C、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并开设了进士科
D、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判断下列史实描述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隋文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______
②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______
③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长春试制成功。
______
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材料四:有学者曾对我国历史上的某政治制度评论道:“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
材料一中的古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又有什么新发展?
依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在赋役制度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辅佐唐太宗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的两个宰相?
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与宋代哪一政策有关?宋代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四中的“某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哪一朝代开始实行?当时的“腹里”直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制度对后世行政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摭言》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位皇帝时?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
——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见下图,唐朝时,新科进士常在此塔下题名留念。
材料四: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以上材料都是围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而言的?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
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
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个皇帝?
此外唐代对该制度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哪两位皇帝?
请写出这种制度实行的作用(任答一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探究二经济篇
材料二: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探究三科技篇
材料三:
材料四: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恩格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你认为该“制度”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采纳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请依据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依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火药最早发明于中国的哪个朝代?根据材料四,指出火药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及第谣》
材料四:复理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
材料一中的唐诗中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三中的唐诗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