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对军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远期疗效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心理干预对军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远期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军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7-2019年我院收治军人IBS患者48例,按干预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均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6个月后三次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情绪变化情况。

干预前两组
SAS\S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

干预四周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症状,降低负性情绪;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对IB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更为显著。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测得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4周时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4周时测得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愈后良好,而对照组有所反弹。

结论综合心理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军人IBS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均有缓解作用,但综合心理治疗在改善焦虑抑郁和远期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疗法。

关键词:心理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远期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胀、腹泻同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排便后缓解为常见症状,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等特点。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患者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觉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1]。

有研究显示,40%~60%功能性胃肠障碍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障碍[2]。

本研究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在提高IBS的远期疗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9本院收治的IBS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
性10例,年龄18-45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头痛、尿频、失眠等
症状,均符合IBS的诊断标准。

即在6个月内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
个月内每月至少3天出现上述症状且合并下列2条及以上:(1)排便后症状缓解;(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3)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排除患有
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者。

按干预方法
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
均年龄(32.45士8.25)岁;对照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8-42,平均
年龄(32.23士7.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治疗前
SDS/SAS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患者介绍IBS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该病属于身心疾病,负性心理可能降低
治疗效果,而良好情绪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2) 了解患者个体认知特点,指导患者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整理饮食、行为方式、心理事件等诱因与肠道症状
发作之间的联系,使患者逐步学会自我检测与调节。

(3)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释放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教会其如何应对疾病压力源。

(4) 呼吸
训练:每天进行3次呼吸训练,每次10min,训练过程中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

(5) 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交替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训练,每天3次,
每次10min;(6)指导患者慢跑、气功八段锦等有氧锻炼,嘱其注意劳逸结合,保
证合理睡眠。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 20. 0统计软件。

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的组间比较和组
内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 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进行综合心理干预4周后,两组SAS\SDS评分较之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05)。

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症状,降低负性情绪;同时综合心理
治疗对IB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更为显著。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测得
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4周时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
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4周时测得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愈后良好,而对照组有所反弹,提示综合心
理干预能够提高IBS远期疗效。

3.讨论
军人作为特殊的职业,承担着日趋繁重的日常战备和军事训练任务,时时处
于“打仗和准备打仗”状态,尤其是在调整改革期间,面临单位撤并降改、个人
进退走留的选择;在实战化训练中,面对高难度、高强度、硬碰硬的各种考核,
极易使官兵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其中既有生理反应又有心理行为反应。

生理反
应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变,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行
为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3]。

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IBS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脑调
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其中焦虑、抑郁情绪可使大
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影响肠神经系统功能,
导致胃肠激素分泌异常[4]。

焦虑和抑郁亦可抑制结肠上皮屏障和黏膜免疫功能,
增加结肠运动和敏感性,引发IBS[5]。

军人IBS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情绪较为常见,以情绪相对低落、对周边事物兴趣降低、思维或行为活动变迟缓、自我评价低、
易自责等为主要心理症状,但患者往往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掩盖了患者存
在的情绪障碍。

因此,在治疗患者生理病变的同时不可忽略其心理变化。

此次研究中还发现,军人IBS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且趋向两级,集
中于25以下的年轻士兵人群和服役十余年以上的校级军官。

年轻士兵可能因为
服役时间较短,由地方人员转为军人这一角色转变还在适应阶段,对远离家乡、
训练压力强度较大等因素不耐受有关。

年龄大的校级军官多为高学历科技人员,
高科技岗位的心理负担较大且经常熬夜,另外来自中年家庭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导
致。

因此,军队心理医生要与IBS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与患者多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烦恼,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
情绪给予真诚的关怀与支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同时后续要及时向患者家属、
单位领导解释IBS的相关知识,取得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的体谅与支持,促使患
者情绪稳定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军人IBS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有助于其对自身认知水平
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继而建立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环境适应力,从根本
上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以期在高强度军事训练下军人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得到
一定改善,同时利用此机会调动军人本身的内在潜能去获得心理成长,有效降低IBS发病率,减少非战斗减员,保障部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赵艳,王英娟,刘静.积极心理学干预结合膳食调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
征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9,47(11):1427-1432.
[2]裴月辉,李海燕.情志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干预的研究[J].中国医药
指南,2019,17(19):261-262.
[3]孔隽.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
医药指南,2019,17(19):263-264.
[4]邓帅.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9):110-111.
[5]杨梅芳.认知行为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
量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6(03):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