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重点整理
copyright@echoheuibe
0导论
1.政府有机论
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中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据此,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2.政府机械论
将政府视为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个人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契约国家论
3.公共活动的种类
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
4.公共部门
是公共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等。

1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1、帕累托最优(联系:帕累托改善)
在既定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下,资源重新配置已无法做到在让任何一个人的处境改善的同时,而不使他人处境变差的状态。


2.卡尔多效率(联系:卡尔多改善)
收益能够弥补损失。

即如果一个人的状态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它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整体效率得到改善。

3、功利主义标准
整个社会福利是每个人的效用之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即总福利的最大化或平均福利最大化。

(相同收入)
4、罗尔斯标准
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该社会处境最差的那个人。

5、公共产品
1)【定义】
2)特征: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在有效覆盖范围之内,任何人都能消费此产品
3)搭便车:人人都不想出钱,但又都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导致公共产品不能充分有效提供的现象
6、外部性
1)【定义】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者成本影响。

2)分类: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出现外部性问题的原因: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不一致。

当边际个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好东西提供的少——正外部性;边际个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坏东西提供的多——负外部性
7、自然垄断
1)【图示】
2)【定义】
8、信息不对称
1)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

在签订合同或者从事交易之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而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做出与交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道德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后的一些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合同另一方不希望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9、社会分配不公
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分配不公状态本身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但是整个社会往往要求分配的公正,这是市场所无法做到的。

10、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即宏观经济不稳定,一般体现在物价剧烈波动、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率波动太多等。

11、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1)资源配置(5~8)促进资源在两个部门、公共部门内部的有效配置
A.公共产品(搭便车):公共部门主要提供
B.外部性:外部性内部化。

具体措施:对负外部性征税(庇古税),使私人边际成本
=社会边际成本;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使私人边际收益=边际社会收益;对负外部性进行管制。

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0,那么资源市场交易必然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
C.自然垄断:限价,进退出行业管制
D.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各方的承诺,信息发布
2)收入分配(9)按照社会认可公平标准,通过公共支出、收入、规制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理论支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以及其他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初始配置调节之后经由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福利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3)稳定经济(10)通过税收、国际收支等手段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目标。

2公共产品
1、庇古模型【数学推导】
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应
2、鲍温模型【数学推导】
1)私人产品的供给:价格是给定的,P不变=MC,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
2)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是给定的,每个人都消费相同数量(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3、林达尔模型【数学推导】
最佳条件:每个人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为1
考虑了政治因素,找出民主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的合理水平以及如何分担其成本——税收(与政治权利大小有关,讨价还价,协商
当两个人的需求曲线相交为一点时
4、萨缪尔森(一般均衡模型)【数学推导】
P48 均衡条件: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生产边际转换率MRS1+MRS2=MRT
5、公共产品提供困难
1)原因:个人的偏好不易揭示,搭便车严重
2)类囚徒困境:选择不合作的人越多,“搭便车”问题过于严重,公共产品就不能充分
有效地提供出来,结果是所有人的利益受损。

(公共产品私人提供、实验经济学略)
3 公共选择
1、公共选择
1)【定义】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
2)研究的方法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政府机械论;经济人;交易政治
2、直接民主制
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可以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

3、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
1)【定义】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中,只有在所有人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情况下,才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每一个决策者都拥有否定权。

2)特点:帕累托改善的选择;参与者平等的选择;避免搭便车;交易成本高
4、多数同意规则
1)【定义】指一项集体决策方案中,支持或者认可的人数最多才能实施。

2)特点:部分人利益受损;多数人专政;少数人不热心参与;交易成本低容易做出决策;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投票悖论;可能存在投票交易无法表达个人偏好
5、投票悖论
在多数同意规则下,因投票次序不同而导致的投票结果不一样
6、阿罗不可能定理
1)【定义】在民主社会中,不可能找到一种投票程序,使之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次序的影响并尊重每一个人的偏好。

2)阿罗提出的标准:帕累托最优;非独裁;理性;无约束域;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7、单峰定理
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票悖论就不会出现(单峰:偏离峰,效用下降双峰:偏离峰,效用先下降后上升)
8、中间投票人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正好是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中间投票人:他们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人偏好中间的位置
空间竞争模型,解释了金融中心和商业街的形成现象
9、间接民主制下的经济主体
1)投票人PR-C>0
2)政治家:从投票人中分化出来,专门代行全部投票人职责的人。

(布雷顿模型,讨好中间投票人)
3)官僚:公共雇员
尼斯凯南官僚模型【图示】:政府中的人员的薪金,特权及本身的声誉,都和政府预算的规模有关,所以官僚利益最大化,需要预算最大化来实现
解释了为什么政府支出一直增加
4)利益集团
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每个人都有扩大集团的倾向吗?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不相称,作为理性的个人,都不会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或较多的行动。

集体利益可分为相容性的和排他性的。

利益集体在为追求前者时时相互包容的,而在追逐后者时是相互排斥的。

相容的利益集团在集体行动中仍有“搭便车”要通过“选
择性激励”来解决。

铁三角:议员批准,官僚实施,利益集团获利
5)其他人:新闻记者,法官,专家
10、寻租
1)【定义】为维护既得利益或者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一般通过行政法律手段
与DUP活动的区别:DUP耗费实际资源,却没有任何产出
2)【寻利创租】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追求新增的社会经济利益,提高社会福利3)特点:经济资源配置扭曲,阻碍更有效的生产;浪费资源,无效率;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政府部门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4)合法寻租:企业向政府争取优待,利用特殊政策维护独家垄断;非法寻租:行贿和走私
5)三个层次:争取特许权;争取官员职位;争夺超额收入
6)设租:政府利用权力规定某活动只能经过政府的批准。

4公共支出理论
1、公共支出
1)【定义】直接公共支出: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间接支出:政府执行大多数规章制度和法律,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支出
2)分类:略
2、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随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相应扩大。

3、时间形态模型(梯形渐进增长论)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增加,税率不变,税收也会自动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不仅会随着GDP的增长而绝对增长,而且由于累进税制的存在还会呈现相对增长的态势。

进一步看,在正常时期就有内生增长趋势,在特殊时期公共支出的逐渐上升曲线会受到影响而改变。

集中效应和意识效应
4、马斯格雷夫“发展型”增长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DP的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占GNP的比重却下降了。

一旦经济转向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主要目的将由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教育卫生福利支出。

5、非均衡增长模型
1)两个部门: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

进步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技术革新优势。

生产率高,劳动作为工具使用,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而不影响产品的性质。

非进步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是最终产品,劳动量减少则性质改变。

2)为防止劳动力从飞进步部门流向进步部门,非进步部门不得不把工资率提高到与进步部门相当的水平。

公共部门:非进步部门;私人部门:进步部门3)【数学推导】
6、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or案例分析】
1)原理: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
2)方法:净现值标准;收益-成本比率标准;内部收益率标准
5购买性支出
1、教育支出
1)教育是带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
2)教育补助方式【图示】: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
A、学费补助:公共部门补助学校,学校因此降低学费。

从而更多人有受教育机会
B、收入补助:公共部门补助家庭,提高收入水平,以相应改善他们教育消费能力
C、定额补助:让公民享受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
6 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制度
1)【定义】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达到应有水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陷入贫困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原因:信息不对称;短视行为;节约成本
3)类型:福利型、保障型、国家型、储蓄型
2、筹资机制
1)现收现付:一个时期内社会保障收入全部用于支付社会保障支出
2)基金积累:建立个人账户,个人和企业的缴费直接记入个人名下,待到符合条件时,个人可以支配该账户基金。

3)混合制收入: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保险金,一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基金。

4)名义账户制:类似个人账户,以缴费数额为依据,考虑国民收入增长、工资增长、物价指数等指标,政府国定一定的收益率,再据此支付。

3、给付标准
1)受益确定制:预先规定标准,不论缴费贡献
2)缴费确定制:个人账户积累,期末还本付息
3)混合制:兼有
4、中国体系
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2)社会救济:保障最低生活需求
3)社会福利:不限于基本生活需要,进一步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4)社会优抚:褒扬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补贴
1)【定义】政府为了某种特定的政治目标,向家庭、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补助和津贴(收入再分配,稳定市场价格)
2)分类: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偿、财政贴息、税式支出
7税收理论
1、税收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制要素
1)纳税人(负税人,扣缴义务人)
2)征税对象(最区别标志,计税依据:从价,从量)
3)税率(应征税额/征税对象,比例税,定额税,累进税)
4)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减税免税,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3、税收分类
按征税对象:流转税(商品税)(按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的营业额,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印花税)。

其他分类方法略
4、税制结构
1)【定义】指一国税制中各税种的组合状况,反映各税种在税收收入体系中的地位2)分类: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发展中国家:商品税:财政收入的原因,商品税税基广,可保证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征收的原因:容易征收
发达国家:所得税:宏观经济调控:所得税-自动稳定器;公平贫富差距的原因
3)形成原因:财政收入、税收征管、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再分配
5、税收原则
1)亚当斯密
平等(按收入多少),确实(固定),便利(便于纳税人纳税),节俭(征税费用低)2)瓦格纳
A、财政收入(充足,保证财政支出的需要,弹性,岁财政支出变化而增减)
B、国民经济(税源,保护资本,对所得收税,税种,对不易转嫁的征税)
C、公平正义(普遍,每个人都应纳税,平等,累进税率)
D、税务行政(确实,便利,节俭)
(垄断资本主义,矛盾,守夜人——干预经济)
3)现代税收原则
税收的基本功能:组织财政收入,确保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需财力
A、财政(充足,弹性)
B、稳定(稳定宏观经济)
C、效率(税收总量体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对经济活动损失最小,征收成本最小)
a.效率损失【图示】:超额负担,给纳税人带来的超过税金的损失(商品税有,所得税无)
b.课税带来收入效应【图示】(无效率损失,相对价格不变,收入变化对个人福利的影响),替代效应(收入相对不变,因相对价格变化对.....)总额税没有替代效应,如人头税,不会损失效率单会带来对公平的负面影响。

c.中性税收:税收尽可能不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使超额负担最小、税收的成本:
d.税收成本包括征税成本(政府耗费的财力人力)遵从成本(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发生的费用)
D、公平(利益原则,按受益多少,能力原则,按支付能力大小)
6、税收负担:
整个社会或者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7、税负转嫁【图示】
1)【定义】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纳的税收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弹性越大,越平坦,纳税越少,越不容易转)
2)分类:
A、普通方式:前转(提高价格),后传(压低原料价格),混转,辗转(多次)
B、特殊方式:
a.税收资本化:指应税物品,一般是房屋等具有长期收益的资本品在交易时,买主将物品预计到的未来税款,按一定贴现率折成现值,从买入价格中做一次性的扣除,实际上卖主承担税款,后转
b.消转:用降低瞌睡品成本的方法来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弥补
8、最优商品税——拉姆齐法则:
1)【定义】如果商品税是最优的,那么税额的少量增加会引起全部商品的需求量的同比例的下降。

2)弹性反比法则:税率与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T1/T2=E2/E1
3)衍生法则:克里特黑格法则:对与闲暇互替的商品征低税率,与闲暇互补的商品征
高税率
9、最优所得税
1)埃奇沃思模型:实行累进程度很高的税率结构
2)维克瑞和莫里斯:所得税率结构:倒U型,即最高边际税率为0
10、税制设计理论
1)在最优税收理论基础上,考虑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加以改善
2)真实最优税收:最有商品税:比例税率;最优所得税:不变的边际税率;最优税收组合:商品税加所得税
8-10中国税制【案例分析】
1、商品税(流转税)
1)【定义】是指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课征的各种税的统称。

2)商品流转税:在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由于销售或购进商品而发生的货币金额。

3)非商品的营业税:非商品交易的各种劳务而发生的货币金额。

4)分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5)特点:税收负担的间接性,容易转嫁(税收负担的间接性);对市场活动影响直接;具有累退性;税收征管相对简便;收入较为稳定
2、增值税【营改增】
1)【定义】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钟商品税。

其课税依据是课税商品或劳务在产销的每一阶段的新增价值。

2)周转税:在商品流通的所有环节进行征税,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税收收入有保证,缺点是严重影响经济效率(鼓励全能厂,抑制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需的专业厂的发展)
3)分类:生产型(购入固定资产不扣除,不扣折旧)收入型(只扣除固定资站折旧)消费型(扣除购入所有金额)前者保证政府收入,后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4)计算方法:抵免法:销项税--进项税(销项税=销售额*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税率(不减进项税)
5)优点:避免重复征税,更加符合税收中性原则,不损害市场效率,财政收入稳定。

缺点:征收中不得不允许多种减免和扣除,影响经济效率;广税基的增值税无法解决间接税的累退性问题;征管难度最大
3、营业税【营改增】
1)【定义】指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2)营改增:原因:①避免重复征税,减轻税负②对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为中性,不会影响专业型企业组织形态,符合现代社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有利于就业和社会发展
③鼓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④形成纳税人之间的自动勾稽效应,自动控制逃税行为
4、消费税【十八大消费税改革】
1)【定义】是在对商品普遍课征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的流转额课征的一种税
2)改革建议:①把生产环节征收的消费税转移到消费环节,并划归地方税种②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对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力度。

3)改革原因:①对冲“营改增”造成的地方减收②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转变行为模式,不再单纯依靠投资,而注重对消费领域的开发,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③促进节能减排,引导理性消费④加大消费税的收入调节分配力度
5、关税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6、所得税
1)【定义】所得税是政府对所得额征收的税。

关于所得的定义,有“来源说”(可以获得固定性收入的永久性来源)和“净增值说”(实际消费额加财富净增加额)2)特点:①以一定的所得税为课税对象②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③应税所得额的计算通常较为复杂
3)类型
i.分类所得税;针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征税,不同的税率;
优点: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地防止偷逃漏税行为;缺点:不能按纳税
能力原则课税,难以实现均平社会财富的目标。

②综合所得税:将不同性质的税合并综合征收
优点: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缺点:需要纳税人服从程度高,稽征机关征
管手段先进且工作效率高
③ 分类综合所得税: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
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率计税。

优点:既能量能课税,又使征收便利
4)演变过程:从临时税发展成永久税;从比例税发展到累进税;从分类所得税发展到综合所得税。

原因:收入多样化,难以区分;分类——难以按实际纳税能力纳税,不利于公平
7、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比例税率
8、企业所得税:
1)分类:企业所得税(各类企业都征收)公司所得税(只对公司征,对于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只收个人所得税)前者有利于企业间税负公平,但对个人独资企业的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的界定有难度,后者公司企业与个人企业税负不均,易导致不公平竞争,公司所得税和股东分红时的个人所得税有重叠征税问题。

2)公司所得税的基本结构:
3)公司所得税税基(以利润形式出现的)应税所得额,税率,激励措施
4)降低公司所得税(税收杠杆):①直接降低税率②缩减税基③提供投资税收减免5)为什么对公司征税:①公司是独立的整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②公司应为其特权付出代价③防止避税
5)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①对资本配置的影响:资本由公司流向非公司,非公司增长速度快;资本在公司内部由重税企业——轻税企业
②对投资的影响:对边际收入征税,使边际收入下降;对某些资本项目减免,使资本的边际成本下降;如果边际收入下降的幅度>边际成本下降的幅度,减少投资,市场失灵
③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减少股息的发放;更偏向于债务融资(因为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而增股筹资不能),破产风险大
6)所得税税负转嫁:
目标:利润最大化,不转嫁
鲍博尔:销售量最大化征税,Q下降,——导致P上升,消费者承担,r若W下降,劳动者承担
哈伯格:所得税主要部分由公司承担,但也可以转嫁一部分
7)税制:
纳税人:居民企业——管理机构在中国
非居民企业
9、社会保险税
1)【定义】以工薪所得为课税依据征收的并且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门用途税
2)特点:①目的税②累退性③对工资征收的税纳税范围广泛,征收简便
10、财产税【房产税、税负转嫁问题】
1)分类:一般财产税(某一时点所拥有的全部财产)特别财产税(特别选定的某些财产)财产转移税(对财产所有权变更征收)
2)优点:①符合税收的有支付能力的原则②有助于提高财产的利用效率③有助于公平,难以转嫁
3)缺点:①纳税能力难以揣度——无形资产测度难②难以成为普及型的税收③收入弹性小,不能随财政需要变化④有碍于资本的形成
4)房产税:要有良好的税基评估技术,在推行过程中结合公共政策是叫,考虑民众的反应,采取稳步推进的改革战略
11、土地税
分类:土地财产税(财产税)土地所得税(收益额)土地转移增值税和土地定期增值税12、遗产税
1)开征原因:①促进社会公平②激励作用③健全税制④促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2)分类:总遗产税制:先税后分;分遗产税制:先分后税;混合遗产税制:扣除部分后征税,分后再税
13、资源税【从量改从价】
1)分类:资源生产税资源消费税(原因:税基广,筹集财政收入
2)从量税:对发达省份(需购入资源)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