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从爱国激愤到制度寻思(1)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篇1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则使皖系军阀政府声名狼藉,迅速由盛趋衰。

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移植,为现代中国培育了一代英才。

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不衰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的民主与科学理性精神,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寻求中国出路而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摘要】95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给后人留下一笔值得反复审视的精神财富。

走在五四运动前列、起着先锋作用的,是一大群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

今天的中国青年接过了五四青年的旗棒,依然扮演着爱国的角色。

但爱国激愤的背后是不是就可以采取极端的手段,如何理性爱国,本文试作一探索。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理性爱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正是因为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练而生生不息……在几千年的爱国长河中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五四运动。

永垂青史的近代爱国主义20世纪中国不乏壮烈的群众运动,但胜利且永垂青史的不多,五四是罕见的范例。

1.“五四”被捕同学均获释放,没有受到伤害。

2.迫使总统徐世昌下令免去三个公认的亲日派政客——“卖国贼”的职务。

3.迫使北京政府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改变初衷,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4.挫败了撤换北京大学校长的图谋。

这是一曲近代爱国主义的凯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①展读当年北京大学生涌向天安门时发出的宣言,中国人不为之动容的恐怕十分稀少。

这不是盲目排外的煽情,这次壮烈、持久的爱国激愤的基础是正义,是对国际法主权原则和国家尊严的维护。

一位参与者回忆:“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演讲的学生大都‘垂泪而道’,而听讲的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甚至于有深表同情于学生而大骂那些卖国贼段徐曹章辈的。

”②这是正义的感召与良知未泯的呼应。

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消息传来,学生中久已郁积的愤怒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5月4日,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三千多名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精神内涵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精神内涵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精神内涵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运动,它的意义深远,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首先,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的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的发生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开端,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四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倡导民主与科学,要求摒弃旧传统观念和封建制度,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五四运动通过发起学生运动、爱国教育和新文化运动等形式,推动了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培养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为中国民主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在于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次由青年学生主导的运动,他们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五四运动期间,广大青年学生以爱国为目标,积极投身国家命运的改变之中。

五四运动强调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尊心,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了整个民族的爱国情感,将民族精神传承至今。

再者,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们积极倡导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和旧文化,并倡导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四运动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近代科学与西方文化的接受,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促使中国文化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最后,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的起点,它鼓励了中国人民参与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五四运动期间,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运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事业奋斗终生,积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总之,五四运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在推动民主与科学、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文化和影响中国革命与社会变革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

五四精神政治知识点总结

五四精神政治知识点总结

五四精神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五四精神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日改革失败和辛亥革命后的混乱时期。

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的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日益加重,西方列强在中国境内的殖民统治以及列强在《凡尔赛条约》中将原属于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移给日本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一场爱国主义、爱国教育和民族主义运动,是中国人民对于民族危机的一次激进的反抗。

二、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1. 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反对封建主义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题。

五四运动提出了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主义的口号,呼吁民众争取民主、自由和宪政,向西方世界借鉴新的社会制度和文明。

2. 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五四运动也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剥削的一次爱国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学生发起了抵制法货和拒绝日货的运动,表达了对于日本和西方列强的不满和愤慨。

三、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主主义运动,为中国近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呼吁民众争取民主、自由和宪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2.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主、科学和现代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文化的国际化。

3. 五四运动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主义运动,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对于外国列强的反抗和抵抗。

五四运动也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简介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简介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简介与传统节日不同,五四节与节气无关,因此在追溯它的来源时,可以暂时放下日期测算的问题,因为每年都是固定的,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2022年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简介,欢迎参阅。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简介五四运动的具体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你们知道吗?现在让我们要来好好学习一下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四运动全过程吧!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这四条办法是:(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于5月7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

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论文3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论文3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论文3000字高校教育活动中,“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程,它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课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篇一《如何在中国梦引领下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摘要:详细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人民大众必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而青年大学生又是这一主体的核心力量。

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大学生一、中国梦的内涵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说道: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的深惟阐述,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

[1]一是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曾经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屈辱的近代历史是我们每一位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和教训。

几代革命先驱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前仆后继,摸索前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在在黑暗中摸索出的前进道路,这是一条经过历史考验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

二是这条道路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大众是这条道路的实践者和践行者。

所以,实践证明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也必将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主体。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只有坚定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早日实现。

中国力量是十三亿同胞汇聚而成的,而作为这一群体的中间力量,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是这一历史使命的肩负着和实现者。

五四精神的认识理路和历史论证

五四精神的认识理路和历史论证

五四精神的认识理路和历史论证五四精神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形成的一种新型思想,包括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五四精神是对旧思想的反抗和对新思想的追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精神现象。

五四精神的理路:五四精神的诞生和发展,是受到西方现代思想传播和启蒙的影响。

在这之前,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孔孟之道作为指导思想,这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学生受到了思想启蒙和启示,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西方现代思想,才能拯救中国并推动中国现代化。

因此,五四精神是一个革新思想,是反对旧思想进而接纳新思想的过程。

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再到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五四精神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

历史论证:五四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结果,是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部影响和内部变革之后形成的。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深远影响的翻译和传播,催生了中国向世界现代文明加速逐步介入的渴望。

其次,中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转变也促使了五四精神在年轻学生中蓬勃发展。

中国在战争中作为协约国之一,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本和资源,引发了多次劳工运动和学生抗议。

此外,战争导致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交上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使得年轻学生们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这种历史条件和背景,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五四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五四精神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现象,既是对旧思想的反抗和对新思想的追求,也是中国近现代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五四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也被广泛地认为是现代中国思想的起点和标志之一。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

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代表了一群思想家和青年学生对于外国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抗议。

这次运动中出现了许多思想独特、崇高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1. 陈独秀(1879-1942):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

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提倡废除封建制度,实现民主和社会进步。

陈独秀的思想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胡适(1891-1962):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和思想家。

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倡导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主张用科学方法改造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演讲和文章,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五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批判封建传统文化和反动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

鲁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了他的思想,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他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呼吁。

4. 陈寅恪(1890-1969):陈寅恪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在五四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关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陈寅恪的思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5. 周作人(1895-1967):周作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化评论家、作家和翻译家,他也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提倡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

周作人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翻译。

以上是五四运动人物的思想总结,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呼吁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抵制外国侵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进步。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后来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专题十二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 度

专题十二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       度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2018·广西钦州·9)下表是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由 下表可以得出我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8·山东莱芜·13)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 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材料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 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 了。”
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四)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农业、轻工业也相应兼顾,和苏联几乎把所有资源用来发展重工业不同。) (3)一五计划的代表:鞍山钢铁公司(东北重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
布的叫《中国土地法大纲》,两者名字不要弄混。)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
地主的土地,平均分配。)
2、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五四制历史第四册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文将对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运动,对中国革命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起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人民普遍渴望民主与自由。

2.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进步思潮的萌芽。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五四运动主要表现为学生运动和爱国运动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游行抗议,发表演讲和传单等方式表达对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满。

2.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呼吁保卫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1.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为中国引入了新思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和改变。

2.文化革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化的解放,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推动了文化革新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3.政治变革: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呼唤民主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具有开创性:五四运动是中国自觉为现代化进程而振奋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运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推动革命进程:五四运动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支持,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推崇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精品表格教案(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精品表格教案(8页)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及条件1.国内:(1)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2)经济因素及阶级因素:一战期间,空前发展,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直接原因(导火线):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国际:(1)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___”,民族矛盾加剧;(2)俄国“”给中国送来了。

二、五四运动概况1.第一阶段:(1)中心:______ (2)主力:青年学生;(3)斗争形式:示威游行;(4)口号:“外争国权、____”、“废除___”、“打倒三个卖国贼”等。

2.第二阶段:(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2)主力(五四运动的特点):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斗争形式:“三罢”斗争3.初步成果:(1)北京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3)释放部分。

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2.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精神和精神,它是中国从革命发展到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和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五四精神:、民主科学、;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

四、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相同点①社会性质:②革命任务:③革命性质:(2(模拟题)最能够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论据是()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方法指导】选择题答题方法:一、看时间二、找关键句,关键词,题干主谓宾,材料的中心意思三、主义括号前问题的具体要求四、分析选项时本着两个原则:①是否符合史实②是否符合材料材料题答题方法: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 二是审清题目; 三是规范答题。

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

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

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的历史意义张岱年楼宇烈六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一页,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

这一政治革命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革命人民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已胜利地完成了。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永远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当时,以提倡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为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对封建旧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毛泽东同志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①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往往比政治上的革命还要艰巨得多。

如上所述,五四运动开始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三十年前已胜利地完成了。

然而,五四运动开始的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运动,是否也随着政治革命的胜利而完成了呢?没有。

众所周知,直至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毒雾居然又一度弥漫起来。

他们践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变无产阶级专政为封建法西斯专政。

他们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和群众路线原则,复活封建官僚和家长制作风。

他们不要科学和文化,宣扬宗教迷信,实行愚民政策。

他们大搞封建特权,鼓吹盲目服从。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也还有继续深入进行的必要。

本文试图回顾与分析五四时期批判封建旧道德这一侧面,以为今天继续彻底地批判封建旧道德观念、树立共产主义新道德风尚的历史借鉴。

一五四时期在反对封建旧道德斗争中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吴虞、鲁迅、李大钊等人。

其中尤以李大钊、鲁迅对封建旧道德的批判最为深刻透彻。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初期把反对封建旧道德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呢?这是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高考历史考点,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考点

高考历史考点,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考点

高考历史考点,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考点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也是高考历史复习的重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备考:五四爱国运动的评价》,赶紧看看五四运动有哪些考点吧!高考历史备考:五四爱国运动的评价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中国大陆一直存在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尤其在党活动中被视为重要纪念,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学校、机关都对其形式非常重视,每年都有大型的纪念活动。

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也对于五四运动进行了种种反思。

例如南怀瑾先生就批评五四运动“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

学者唐小兵曾撰文《曹汝霖的“五四”记忆(外一篇)》,认为曹汝霖对五四运动中学生暴力行为的描述表示“这还算是一种比较价值中立的叙述”。

他认为后来历史教科书里对“五四”的宏大叙述逐渐地建构了一个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完整谱系,而在“五四”运动中发生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当事人中间被暴力一方的记忆,似乎隐没不彰。

综上所述,五四爱国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一场伟大五四运动的群众爱国运动。

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

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五四爱国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四运动是⼀场发⽣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为主的学⽣运动,很多⼈对于五四运动发⽣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原因并不了解。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五四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欢迎阅读!●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发⽣于1919年的5⽉4⽇,是⼀场发⽣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为主的学⽣运动,以及包括⼴⼤群众、市民、⼯商⼈⼠等中下阶层⼴泛参与的⼀次⽰威游⾏、请愿、罢课、罢⼯、暴⼒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次世界⼤战完结后举⾏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东的权益转让给⽇本,即⼭东问题。

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前显得软弱,使国⼈异常不满,从⽽上街游⾏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号之⼀是“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官员)”。

1919年北京学⽣运动1919年5⽉1⽇,北京⼤学的⼀些学⽣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代表就在北⼤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3⽇在北⼤法科⼤礼堂举⾏全体学⽣临时⼤会。

1919年上海⼯⼈运动1919年6⽉5⽇,上海⼯⼈开始⼤规模罢⼯,以响应学⽣。

上海⽇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华纱⼚、上海纱⼚和商务印书馆的⼯⼈全体罢⼯,参加罢⼯的有两万⼈以上。

1919年6⽉6⽇、7⽇、9⽇,上海的电车⼯⼈、船坞⼯⼈、清洁⼯⼈、轮船⽔⼿,也相继罢⼯,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

上海⼯⼈罢⼯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店⼯⼈,京奉铁路⼯⼈及九江⼯⼈都举⾏罢⼯和⽰威游⾏,⾃此起,运动的主⼒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1928年抵制⽇货1928年5⽉,南京成⽴了"⾸都各界反⽇运动委员会",痛陈国⼒衰微,经济绝交乃是阻⽌⽇军侵略的惟⼀⽅法,号召对⽇进⾏经济战。

⼀场声势浩⼤的抵制⽇货运动,在当时执政党的⼤⼒推动下,激荡全国。

违反抵制⽇货者,甚⾄被剥夺⼀定的公民权。

这种经济上的坚壁清野,成为另⼀种形式的悲壮抗战。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9讲 课题2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9讲 课题2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

(1)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政治制度:近代以来,民主制逐渐成为历史潮流,国民党仍然维护一党专制独裁,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

(3)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摧残。

(4)思想领域: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课题2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标要求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背景:巴黎和会的失败:英、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概况阶段时间城市主力形式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较多,具体如下:1. 中国历史简述: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为中国未来的进步运动指示了方向,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五四精神的核心:民主与科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五四精神代表着一种颠覆传统,革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同时也包含了追求社会政治制度的时代精神,开辟民主和科学的新纪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次伟大觉醒。

以上为历史教材对五四运动整体和核心的解释。

其为中国历史上关键事件之一,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为具体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等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改革。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标志着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同时提到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有着重要影响,重视法律与教化来治理国家是法家思想的典型特点。

4. “分业社会”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农、工、商为代表的各个行业都是社会的基本活动单位,各种职业流变井然有序。

在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

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同时还有整顿吏治、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官吏俸禄制等措施。

其中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它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6. 隋唐时期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7. 唐朝的科举制度此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进士科主要试诗赋,特别注重考时务策。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利于士人参政。

以上就是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的部分知识点,涵盖了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材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等等,这些知识点同样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五四运动知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一、五四运动的时间和地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起始地点在北京,之后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二、五四运动的原因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的失败和中国政府的被迫签署了列强在中国租借地的协定。

但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西化进程和民族解放的迫切要求。

三、五四运动的主要反映五四运动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1.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发生前后,美、英、法等列强陆续提出租借权、铁路维权、赔偿款等要求,遭到了中国学生和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2.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反对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体系,提倡现代科学教育。

3.倡导民主自由: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要求选举、宪政、自由恢复。

4.发扬爱国主义:五四运动通过激烈的抗议活动,公开宣扬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四、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文化思潮: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对文化教育、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政治意识:五四运动培养了中国青年的革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 生产技术:五四运动推动了现代化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生产技术的接收。

4. 教育改革:五四运动提倡现代科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观念和制度的更新发挥了显著作用。

五、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具影响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动力。

纪念五四运动团课

纪念五四运动团课

五四运动主要经过
• 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 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
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
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 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 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
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原因
•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
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 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 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 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 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 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思考...
• 什么是五四精神?
• 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 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 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 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 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 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 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青年节受表彰班会

五四青年节受表彰班会

五四青年节受表彰班会一、五四青年节的由来1.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有所壮大。

- 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 事件经过-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协约国之一,参加会议并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

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不但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还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

他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

随后,全国各地的学生以及各界群众纷纷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

3.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五四精神的内涵1. 爱国精神- 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青年学生们为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抗议列强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

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情况下,他们以爱国为出发点,发起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种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奋斗。

2. 进步精神- 五四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愚昧。

它体现了中国青年追求进步,渴望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精神。

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五四精神则是五四运动的灵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勇敢而睿智地探索新的道路,走向新的征程,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在中西融合的大潮中获得了巨大的升华,使得我们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获得了巨大精神能量,从而胜利地实现了更新我们民族精神、更新民族命运的伟大使命。

爱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进步、民主、科学是重要内容,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在五四运动过程中,知识青年、工人大众等群体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以“反帝救亡”为标志。

但这种爱国精神并不仅仅是对帝国主义的应激反应,更非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

她深深地植根于晚清以来几代中国人的苦斗与反思,更受到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等理念的直接影响。

所以,五四时期的爱国精神在反帝、反侵略上不仅英勇无畏、团结果敢,而且富有策略性、组织性;同时,这种爱国精神比既往更加深沉而持久。

可以说,在五四前后深化、发展的爱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思想背景。

五四运动的进步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社会革命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第二,从思想革命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本质上就是一场具有进步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蕴含的进步精神无论从运动的规模上还是思想的深度上来说都是史无前例、令人瞩目的。

通过五四运动,积极进步、追求进步的思想观念开始在中国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可分别从思想层面、社会层面和实践层面来加以阐述。

在思想层面上,主要是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致力于思想解放;在社会层面上,主要是倡导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将妇女和无产阶级纳入民主范围,扩大了民主主体,丰富了民主内涵;在实践层面上,主要是开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军阀统治,以及追求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从爱国激愤到制度寻思(1)8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给后人留下一笔值得反复审视的精神财富。

成功、失败、“直接行动”、法律、秩序、舆论……当时人们激烈争辩,今天依然引人深思。

永垂青史的现代爱国主义20世纪中国不乏壮烈的群众运动,但胜利且永垂青史的不多,“五四”是罕见的范例。

1.“五四”当天被捕的32名学生和6月3、4两日被捕的八百多同学均获释放,没有受到伤害。

2.迫使总统徐世昌下令免去三个公认的亲日派政客——“卖国贼”的职务。

这三人是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

3.迫使北京政府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改变初衷,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4.挫败了撤换北京大学校长的图谋。

这是一曲现代爱国主义的凯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展读当年北京大学生涌向天安门时发出的宣言,中国人不为之动容的恐怕十分稀少。

这不是盲目排外的煽情,这次壮烈、持久的爱国激愤的基础是正义,是对国际法主权原则和国家尊严的维护。

一位参与者回忆:“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演讲的学生大都‘垂泪而道’,而听讲的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甚至于有深表同情于学生而大骂那些卖国贼段徐曹章辈的。

”这是正义的感召与良知未泯的呼应。

近代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

大清帝国的权贵和义和团民以“天朝上国”自居,自我封闭,冀图剿灭一切外来事物,未尝不出自“爱国”情愫。

魏源、王韬、郭嵩焘、严复、康、梁等则开创了启蒙与救亡相结合的现代爱国主义。

其特征是正视本国的弱点,勇于民族自省,以开放心态学习外来的先进事物。

两者之间还有各种变形和中间形态。

五四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新高峰。

史家们早就指出:新文化运动孕育了五四爱国运动。

启蒙与救亡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多元社会的威力对外软弱、对内凶狠是近代中国不少政客、武夫的本性。

这不是几声呼喊所能改变的。

徐世昌改弦易辙另有因由。

主要是当时已形成了多元社会的雏形,他不能不正视各种力量的合力。

“五四”前夕,中国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已达570万。

从1903年拒俄运动开始,学界已出现独立的政治集会,成立了一批各种名义的学生小团体。

随后,各省和全国性的学生团体相继涌现,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各种规模不一的斗争。

在前人积累的政治和组织经验的基础上,五四期间,学生组织终于成了爱国运动的先锋和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新政中,清政府鼓励成立商会。

1902-1912年间,成立大小商会达988 家,此后还继续增加。

清末以降,这些商会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进而对各种政治问题亦勇于发表意见,成为历届政府不敢漠视的力量。

5月5日、6日北京总商会便召开紧急会议并通电全国,要求急救学生、拒签和约、抵制日货。

各地商会纷纷响应,群情汹涌。

最后由上海商界带头,掀起了罢市浪潮。

有的商会甚至领导会员拒纳税款。

有些地方的工人也开始罢工,被当时的一些报纸称之“为我国破天荒之事件,又为工人参与政治问题之嚆矢,足见我国工界业已觉醒,且有相当团结力”。

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中一些重要人物也公开出面支持学生,反对当局的错误举措。

直系重要将领吴佩孚致电徐世昌说:“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其心可悯,其情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他还坚决反对在和约上签字。

其他将领如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南督军张敬尧、湖北督军王占元等亦反对中央政府的政策。

西南地区的军政府本来就扬起“护法”的旗号,与北京政府对抗,其领袖们更一再发表谈话赞扬学生,要求罢免曹、章、陆和拒签和约。

熊希龄、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各界名人,也纷纷指摘政府的作为。

这些声音与支持政府的各种声明一一见诸报端,形成了众说纷纭、多元并存的局面。

徐世昌之流不得不改变初衷,是当时社会状况迫使他作出的选择。

失去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

“五四”前后的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制衡力量,这是任何政客、武人不能不考虑的现实。

这是20世纪中国罕见的言论自由比较有保障的年代。

报章杂志大都能如实登载各种意见,监督政府及各级官员的言行。

一个独立的舆论系统成了当时社会运行中无法忽视的力量。

当时也有比较充分的结社自由,阶层、倾向和志趣各异的人们可以自由地组成各种团体,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派系林立,人声喧哗,看似无序的表象中,形成了公民自由活动的空间。

李大钊曾经热切地期望“惟当顺世界文明之潮流”,“由中流社会之有恒产者自进而造成新中心势力,以为国本之所托。

”经过20年的生聚,在沿海各大城市中,人们已可切实感受到这个势力的存在。

这个中流社会的成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清末民初实行经济自由方针培育出来的中产阶级。

他们有自己的包括商会在内的各种组织,办报、参政议政,日益活跃。

另一是知识分子群体——大学教授、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和其他知识阶层。

他们有比较稳定和优厚的收入,知识结构较新,成了文化更新的推动者和政府与社会运作状况的监察人和批判者。

现代社会要稳定和发展,必须在政府以外,形成一个运作良好的市民社会和公共空间,以言论自由、结社会自由为基本框架,各种势力相互角逐和牵制,公民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的行为方能受到认真的监督,其错误才有可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五四时期,这样的社会雏形已在中国浮现,这是促使徐世昌改弦更张的根本原因。

分歧后面的制度思考5月,“五四”运动的风云正席卷全国,北京的报刊掀起了一场关于五四示威游行事件涉及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的辩论。

争论的各方都没有对游行示威本身提出异义。

他们都受过现代教育或现代思想的薰陶,深知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拥有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他们完全有权通过口头、书面和其他手段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

“五四”集会游行示威,合情、合理、合法。

问题出在火烧赵家楼和痛打正在曹宅的章宗祥。

梁漱溟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来那一件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因此,他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去遵判服罪。

”问题提行非常尖锐,归纳起来是:1.是不是性质正义就可以不择手段?2.如何处理“国民公意”与个人自由的关系?3.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建立真正的“民国”?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藉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

让“五四”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在当时乃至今日都会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不过,这貌似荒唐的主张体现着一个思想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

反对梁漱溟主张的意见占上风。

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点:一是法律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

他们说:“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

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之弊的,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

”二是群众的正义行动可以侵犯个人自由。

“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

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

法国在欧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平和,给群众打死,后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

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

”保障公民自由,让中国人摆脱奴隶心态和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堂堂正正地站起来,始终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青年》杂志从创刊之日起,便严正宣告:“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须有敬重少数意见与独立意见之雅量,不得恃多数之威势,抹煞异己者之主张。

"这是不应违反的"金科玉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道德义愤空前高涨,群众出现了失控的过火行动,思想家们面临要不要维护新文化运动基本宗旨的严重抉择。

多数人迷惘了!他们认为以“正义”、“国民公意”、“群众行动”的名义,就可以侵犯个人的自由。

这个思想迷误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开端。

几年后,国民党承袭了这个侵犯个人自由的观点,把它推衍到极端,在“国民革命”和“国民政府”的旗号下,以“革命”和“国民”的名义,建立了剥夺个人自由特别是言论自由的专制统治。

其灾难性后果是众所周知的。

国民党接受这一思想影响不是偶然的。

其主要领袖孙文在辛亥革命后一再公开宣扬反对人个自由的错误观点,极力在中华革命党内建立个人独裁制;再加上苏俄的消极影响,一个反民主、自由的畸形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一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也从五四爱国运动中得出一些偏颇的认识。

他们不是把五四那样的群众运动,看作改革当时名不符实的民主共和制度的手段和推动力量,而视之为夺取或摧毁现行制度的手段。

用陈独秀的话来说是:“强力拥护公理。

平民征服政府。

”要民众用“直接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来,偏颇乃至极端的观念所在皆有,在正常的情况下,它可以在自由讨论中逐步化解。

但当时的武装力量都归某一武人或党派所有。

这些偏颇观念与武装力量相结合,强制推行,以“革命”和“国民”名义建立极权统治就成为现实了。

以胡适为代表的另一些新文化运动领袖的态度有所不同。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维护和扩大个人自由。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

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

民治主义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使各方面的意见,都可自由发表。

”他们发表这些意见也蕴含着对社会制度的认真思考。

在他们看来,首先要敢于拿世界现代文明的成就为参照系,以批判的态度深刻地进行民族自省,勇于揭露本国有那么多“不如人”之处。

其次,深信“文明不是拢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晚上拢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在原有基础上,切切实实地改革,一步一步前进。

再次,深信现代社会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有充分的言论和集会结社等自由。

为此,积极组织和参与扩大自由度的抗争。

例如,他们和李大钊等人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书信秘密不受限制的自由,要求废除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制定的五个侵犯公民自由的法令。

当北京发生暴徒火烧《晨报》事件,而陈独秀说“你以为《晨报》不该烧吗?”的时候,胡适十分沉痛地指出:“《晨报》近年的主张,无论在你我眼睛里为是为非,决没有‘该’被自命争自由的民众烧毁的罪状;因为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示必真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