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建筑中园桥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建筑中园桥设计
园林景观建筑中园桥设计
园林景观建筑中的园桥设计
亭子
亭子是一种汉族传统建筑,多建于园林、佛寺、庙宇。
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避雨,乘凉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用来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
材料多以木材、竹材、石材、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玻璃、金属、有机材料等也被人们引进到这种建筑上,使得亭子这种古老的建筑体系有了现代的时尚感觉。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
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
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干,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
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是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
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
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
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
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
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和石两种,用真材或砼仿制;但屋盖变化多,如以砼代木,则所费工、料均不合算,效果也不甚理想。
西洋传统型式,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GRC柱式、檐口,可在结构外套用。
平顶、斜坡、曲线各种新式样。
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
观赏功能又强,因此屋面变化无妨要多一些。
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仿自然、野趣的式样。
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木、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石材或仿石结构,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
帐幕等新式样,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应用日渐增多。
古建筑:殿堂
殿堂是古代汉族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等用的地方。
殿堂的名称即依所安本尊及其用途而定。
安置佛、菩萨像者,有大雄宝殿(一般称为大殿)、毗卢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伽兰殿等。
安置遗骨及法宝者,有舍利殿、藏经楼(阁)、转轮藏殿等。
安置祖师像者,有开山堂、祖师堂、影堂、罗汉堂等。
供讲经集
会及修道等之用者,有法堂、禅堂、板堂、学戒堂、忏堂、念佛堂、云水堂等。
其他供日常生活、接待用者,有斋堂(食堂)、客堂、寝堂(方丈)、茶堂(方丈应接室)、延寿堂(养老堂)等。
古建筑:祠堂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建筑特点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
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古建筑:古塔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古塔在用途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变化,超越单纯佛塔的限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登高望远,当塔还是窣堵坡坟冢的时候,不论从对佛的尊崇上讲,还是就其圆形覆钵的形式上说,都不宜攀登。
印度塔与中国楼阁相结合,产生了这种最为广泛的用途。
南北朝时文学家庾信写有《和从驾登云居寺塔》的五言诗。
唐宋以后,登塔之风更盛,西安大雁塔的“雁塔题名”,成了文人学子追求向往的美事。
二是了望敌情,塔不但高大而且隐蔽,还可以住歇,作为观察敌情,防御射击都能发挥极大的优越性。
例如河北定县的料敌塔,定县是北宋与辽交界的定州,北宋将领们决定在城内开元寺建造舍利宝塔,甚至直接取名料敌塔。
工匠们也将塔的高度修到当时的极限84米,这也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
当人们登上塔顶,极目四望,冀中平原的
山水形势尽收眼底,一目了然,宝塔的军事作用昭然若揭。
三是导航引渡,由于古塔高耸挺立,很远就能看到,所以许多古塔成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标志。
福建福州马尾港的罗星塔在世界地图上早被列为重要的航海标志之一。
福建泉州的姑嫂塔、六胜塔都是航海的标志。
安徽安庆的迎江塔屹立于长江转折处,“点燃八百灯龛火,指引千帆夜竞航”就是描述迎江塔的诗句。
四是装点河山,美化风景。
许多古塔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
例如延安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苏州虎丘塔是江南秀丽的名片等等。
古塔已经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廊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
廊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
如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美化十分关键;园林中的游廊则可以划分景区,形成空间的变化,增加景深和引导游人。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廊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即美人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构件。
传统形式廊按横剖面划分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排柱廊、暖廊。
双面空廊:屋顶用两排柱支撑,四面无墙无窗、通透;在廊的柱间常设坐凳,栏杆供游人休息。
单面空廊:一边用柱支撑,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
双层廊:廊分上下层。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主殿的屋檐下已有廊,四周并用回廊围成庭院。
据司马相如《上林赋》所叙,游廊在西汉武帝时即已出现,称为“步?”。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
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
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见园廊)。
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古建筑:寺庙
寺庙:寺和庙的通称。
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
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汉语称为“浮屠”。
汉族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称为汉式塔,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古建筑:牌坊设计详图汇总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
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关于“衡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这种“衡门”后来被运用到城市中各个居民区之间的“坊门”上。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居民区都采用里坊制,“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称为坊门。
起先,这种坊门就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构成的,只是柱侧安装了可开合的门扇。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
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不出头”式。
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
如果分得再详细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楼和楼数多少为依据。
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
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
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
宫苑之内的牌楼,则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浅谈园林景观中的园桥设计
1、前言
园桥,顾名思义就是园林景观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区别于普通的市政桥梁,它一般更为讲究造型和美观,其在造园艺术方面的价值高于其交通功能。
除了这两个主要功能,园桥还有提供游人停留并观景这一附属功能。
2、园桥的功能与作用
园桥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联系园林水体两岸上的道路使园路不至于被水体阻断。
由于它直接伸入水面,能够集中视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某些局部环境的一种标识点,因而园桥能够起到导游作用,可作为导游点进行布置。
低而平的长桥、栈桥还可以作为水面的过道和水面游览线,拉近游人与水体的距离,使水景更加迷人。
在园林水景的组成中,园桥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景物,与水面、桥头植物一起构成完整的水景形象。
园桥本身也有很多种艺术造型,具有很强的观赏特性,可作为园林水体中的重要景点。
园林规划手法的运用中,常采用园桥与水中堤、岛一起,对水面空间进行分隔,增加水景的层次,增强水面形状的变化和对比,从而使水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园桥对水面的分隔有它自己的独特处,这就是:隔而不断,断中有连,又隔又连,具有虚实结合的分隔特点。
这种分隔,有利于隔开的水面在空间上相互交融和渗透,增加景观的内涵深度,创造迷人的园林意境。
3、园桥的环境与选址
园桥在高低长短尺量方面相当悬殊,可巨大得如空中彩虹一般,也可小得仅仅如一两块水中的石头。
这是因为园桥的尺量大小,是由它所位于的园林水环境和它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在大水面上造桥,功能是作为联接水体两岸的交通道路,则园桥体量应该宽大,宜体现出奔放大气。
在小水面上造桥,功能是为了增加进深和水面的层次感,则园桥体量应该较小,宜体现出小巧别致。
因此,园桥在设计上应做到因地制宜。
在大水面上造桥,最好采用曲桥,廊桥、栈桥等比较长的园桥,桥址应选在水面相对狭窄的地方;这样可以缩短建桥的长度,节约工程费用,又可以利用桥身来分割水体。
桥下不通游船时,桥面可设计得低平一些,使人更接近水面。
桥下需要通过游船时,则可把部分桥
面抬高,做成拱桥样式。
在湖中岛屿靠近湖岸的地方,一般也要布置园桥。
要根据岛、岸间距离,决定设置长桥还是短桥。
在大水面沿边与其它水道相交接的水口处,设置拱桥或其它园桥,可以增添岸边景色。
庭园水池或一些面积较小的人工湖,适宜布置体量较小、造型简洁的园桥。
若是用桥来分隔水面,则小曲桥、拱桥、汀步等都可选用。
但是要注意,小水面特别忌讳从中部均等分隔就意味着没有主次之分,无法突出水景重点。
园路与河渠,溪流交叉处,必须设置园桥把中断的路线连接起来。
原则上,桥址应选在两岸之间水面最窄处或靠近较窄的地方。
附近有窄水面而不利用,却把园桥设在宽水面处,就将增加造桥费用,并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跨越带状水体的园桥,造型可比较简单,有时甚至只搭上一个混凝土平板,就可作为小桥。
但是,桥虽简单,其造型还是应有所讲究,要做得小巧别致,富于情趣。
4、园桥的造型设计
园桥的造型形式很多,结构形式也有多种。
在规划设计中,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环境的特点来灵活地选配具有各种造型的园桥。
常见的园桥造型形式,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如下九类。
4.1平桥
有木桥、石桥、钢筋混凝土桥等。
桥面平整,结构简单,平面形状为一字形。
桥边常不做栏杆或只做矮护栏。
结构有梁式和板式。
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简朴雅致。
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上安木梁或石梁,梁上铺桥面板。
4.2平曲桥
基本情况和一般平桥相同。
桥的平面形状不为一字形,而是左右转折的折线形。
根据转折数,可有三曲桥、五曲桥、七曲桥、九曲桥等。
桥面转折多为90°直角,但也可采用120°钝角,偶尔还可用150°转角。
平曲桥桥面设计为低而平的效果最好。
平曲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
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
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
4.3拱桥
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
常见有石拱桥和砖拱桥,也少有钢筋混凝土拱桥。
拱桥是园林中造景用桥的主要形式。
其材料易得,价格便宜,施工方便;桥体的立面形象比较突出,造型可有很大变化;并且圆形桥孔在水面的投影也十分好看;因此,拱桥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
4.4亭桥
在桥面较高的平桥或拱桥上,修建亭子,就做成亭桥。
亭桥是园林水景中常用的一种景物,它既是供游人观赏的景物点,又是可停留其中向外观景的观赏点。
4.5廊桥
这种园桥与亭桥相似,也是在平桥或平曲桥上修建风景建筑,只不过其建筑是采用长廊的形式罢了。
廊桥的造景作用和观景作用与亭桥一样。
4.6吊桥
是以钢索、铁链为主要结构材料(在过去,则有用竹索或麻绳的),将桥面悬吊在水面上的一种园桥形式。
这类吊桥吊起桥面的方式又有两种。
一种是全用钢索铁链吊起桥面,并作为桥边扶手。
另一种是在上部用大直径钢管做成拱形支架,从拱形钢管上等距地垂下钢制缆索,吊起桥面。
吊桥主要用在风景区的河面上或山沟上面。
4.7栈桥与栈道
架长桥为道路,是栈桥和栈道的根本特点。
严格地讲,这两种园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栈桥更多地是独立设置在水面上或地面上,而栈道则更多地依傍于山壁或岸壁。
关于栈道的设计,在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4.8浮桥
将桥面架在整齐排列的浮筒(或舟船)上,可构成浮桥。
浮桥适用于水位常有涨落而又不便人为控制的水体中。
4.9汀步
这是一种没有桥面,只有桥墩的特殊的桥,或者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路。
是采用线状排列的步石、混凝土墩、砖墩或预制的汀步构件布置在浅水区、沼泽区、沙滩上或草坪上,形成的能够行走的通道。
5、园桥的结构设计
园桥的结构形式随其主要建筑材料而有所不同。
例如,钢筋棍凝土园桥和木桥的结构常用板梁柱式,石桥常用拱券式或悬臂梁式,铁桥常采用桁架式,吊桥常用悬索式等等,都说明建筑材料与桥的结构形式是紧密相关的。
下面,浅析一下几种园桥结构形式的简单情况。
5.1板梁柱式
以桥柱或桥墩支承桥体重量,以直梁拄简支梁方式两端搭在桥柱上,梁上铺设桥板作桥面。
在桥孔跨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不用桥梁,直接将桥板两端搭在桥墩上,铺成桥面。
桥梁、桥面板,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浇;如果跨度较小,也可用石梁和石板。
5.2悬臂梁式
即桥梁从桥孔两端向中间悬挑伸出,在悬挑的梁头再盖上短梁或桥板,连成完整的桥孔。
这种方式可以增大桥孔的跨度,以方便桥下行船。
石桥和钢筋混凝土桥都可能采用悬臂梁式结构。
5.3拱券式
桥孔由砖石材料拱券而成,桥体重量通过圆拱传递到桥墩。
单孔桥的桥面一般也是拱形,所以它基本上都属于拱桥。
三孔以上的拱券式桥,其桥面多数做成平整的路面形式但也常有把桥顶做成半径很大的微拱形桥面的。
5.4桁架式
用铁制桁架作为桥体。
桥体杆件多为受拉或受压的轴力构件,这种杆件取代了弯矩产生的条件,使构件的受力特性得以充分发挥。
杆件的结点多为铰结。
5.5悬索式
即一般索桥的结构方式。
以粗长的悬索固定在桥的两头,底面有若干根钢索排成一个平面,其上铺设桥板作为桥面;两侧各有一至数根钢索从上到下竖向排列,并由许多下垂的钢绳相互串联一起,下垂
钢绳的下端,则吊起桥板。
6、园桥的发展趋势
当下,在一些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盲目新建、复建的一部分园桥,其在体量与造型等方面存在着形式造型单一、功能构建不合理、园桥本身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一些突出的问题。
仅靠传统的设计手法和理念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景观设计的需要。
盲目的模仿肯定不是治学之道。
这就要求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吸收和借鉴传统园林文化,发展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新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国园林理念的渗入,影响着我国园林的建设,园桥设计显然受到其影响。
有的园桥大胆采用流线形设计,有的园桥更采用特殊材质,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园桥是由传统古建筑中脱出,必然带有其传统的特征。
总的来说,园桥的发展方向是同园林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园桥对人所起的功能与作用,强调园桥景观带给人的和谐与美好,在传统中创新,使园桥景观的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7、结语
当前,国际上的园桥设计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园桥的审美要求也同样在改变,因此,我国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园桥的时候,应该在继承古典园桥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国际上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设计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园桥。
提取有代表性的传统元素,用现代的技术加以诠释,给园桥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