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一中研究性学习“优秀小论文”高一语文:“蝶恋花”词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词牌研究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谢铭祺
指导教师:李凌起
“蝶恋花”词牌研究
【摘要】“蝶恋花"词牌历来为众多词家所喜爱并运用,随着时代的嬗变,该词牌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本文试从“蝶恋花”词牌的起源、变化,及其格律、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以展现其更深层次的意蕴,使读者对其能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蝶恋花”这一词牌在词坛上被普遍地运用用,仅唐、五代至两宋,以此词牌为题的词作几近500首之多。

其后,元、明、清各代,仍不断有大量作品涌现。

诸代大家以璀璨多彩的艺术成就,使《蝶恋花》词的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蝶恋花”词牌的来历与变化
(一)“蝶恋花”词牌名称的由来
“蝶恋花”系唐代教坊曲,名称之由来,乃见于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
“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

谁家总角岐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天窗绮井暧徘徊,珠帘玉匣明镜台。

可怜年几十三四,工歌巧舞人人意。

白日西倾杨柳垂,含情弄态两相知.”
词家取其第一句中“蝶恋花”三字以为其名.
(二)“蝶恋花”词牌的演变
“蝶恋花"这一词牌实为改“鹊踏枝”词牌而来,且历经各代
多次改名,造成了一调数名的结果。

“蝶恋花"一调本名“鹊踏枝”。

据任半塘考证:“今存最早的《鹊踏枝》词当是我国唐代西北地区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叵耐灵鹊多瞒语》、《独坐更深人寂寂》二首.”无论是第一首的思妇埋怨、喜鹊嘲弄,还是第二首的游子流落在外、抒发思乡之情思,均与后来此词牌所具有的文情特质和感情色彩是相符合。

但关于改“鹊踏枝”为“蝶恋花”的作家及作品,历来争议颇多。

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南唐李煜的《遥夜亭皋闲信步》易调名。

王易《词曲史》认为“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第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

"另一派认为北宋晏殊易名。

《词律探源》一书中说:“自北宋晏殊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

”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确定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是第一首易“鹊踏枝”为“蝶恋花”的作品。

在后世的创作中,由于名作辈出,于是“蝶恋花”这一词牌又有了许多别称,形成一词多调的结果,现将其别名及其出处综列如下:
1.“黄金缕”。

因南唐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故名.
2.“卷殊帘”。

因宋赵令畴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句,故名。

3.“明月生南浦”:因宋司马槱词末句为:“梦回明月生南浦",故名。

4.“细雨吹池沼”。

因宋韩淲词有:“行到君家,细雨吹池
沼”句,故名。

5.“凤栖梧”.宋丁谓词“十二层楼春色”、“朱阙玉城通阆苑”首用此名。

6.“一箩金".宋李石才词:“武陵春色浓如洒”用此调名。

7.“雨水同欢”。

《花草粹编》中记载宋哀长吉词:“棣萼楼前佳气霭”句首用此调.
另外,宋沈会宗有词《转调蝶恋花》。

所谓转调,乃是词牌不按原定格式,而增减字数或改变句式,以致移宫换羽,转入别调,经过转调后的词不再属于原来的宫调。

二、“蝶恋花"词的格律
“蝶恋花”词为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全词共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例如晏殊《蝶恋花》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昨夜西风凋碧树,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三、《蝶恋花》词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内容归类
1.伤春悲秋:此类作品是本词牌的主要题材,大多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景物背景通常为暮春时节,抒发作者无法言语的哀愁:或写男女相思之愁;或写与友人离别之愁;或抒发家国之愁。

赵长卿《暮春》、黄异《春感》、陈德武《送春》皆留春不住、残红殒绿,将自然也融人人的悲伤之中,自是惆怅无比。

触景伤情,愁绪涌上心头,牵动的是伤心的泪水。

2.时令节日:时令节日历来为古人所重视.节日之内涵、活动也自然引发词人不同的感触。

其中以写清明或寒食节为多。

暮春已过,此节又至,前后一以贯之.作品或春意盎然、欢心愉悦,如元旦佳节词,黎廷瑞《元旦》;或清幽萧肃、感伤愁闷,如清明节词,毛滂《寒食》;或缠绵悱恻、诗情画意,如七夕节词,刘镇《丁丑七夕》。

节日之词各具特色,以本词牌填写更具美感.
3.咏物抒情:此词牌所咏之物以花木为最。

或写富贵典雅的牡丹,如毛滂《东堂下牡丹》以花喻人,而人之气质比花更胜;或写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如李弥逊《西山小湖》亦是以花喻人,将莲花化成娇柔曼妙的女子,更见妩媚娇羞;或写玉树临风之柳,柳下送行,依依不舍,但强调友情永存,以折柳抒离别之情。

4.田园风物:山居田园之作一向清新自然,是文人不得志时的避风港,也是表情达意、贴近自然的最好途径。

王丹桂《山居遣兴》写林间闲居、饮酒遣兴、与清风明月为伴,何憾之有?刘敏中《晓至野亭》简单幽静的田园景色,青山不老,绿水常在,有何人能更逍遥自在。

周槿《夜酌荷亭》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山光水色,颇有遗世独立之态,酒香混合荷香,谁人能不陶醉其中?摆脱羁绊,忘怀得失,又是人间又一美事。

5.记游抒情:记游写所观景物,实则是词家书写身世之感、抒发抱负感慨的媒介。

赵孟频《侬是江南游冶子》表面看是一位浪荡公子的游玩写照,实则蕴含着很深的故国之思。

再度出游,已然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只能苦中作乐、无可奈何地排遣罢了。

其中之悲,难以表达。

张可久《凤栖梧》面对遭受洗劫的塔寺,昔日诸多情思涌上心头,心中不忍,但过去的事物已不复原貌,政局不安,苍生受难,这是对连年战争的无声谴责.
(二)艺术风格
1.沉郁悲凉:从敦煌曲子词中的两首《鹊踏枝》开始,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作品就深深打上了沉郁悲凉的烙印。

或表达饱受相思之苦的妇人期盼征夫早早归来的急切愿望;或抒发飘零在外的游子一片思亲之情,骨肉分离,不得相见,悲苦不堪。

后代作品除了描写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离别之苦外,更多地以此词牌抒发闺愁春怨,叙写心中郁郁不得志之愁绪.李清照三首《蝶恋花》词,清晰展现了她词风的转变,也见证了此词牌在南宋词史上的转变:由旖旎妩媚变为忧国伤时的激越,物是人非事事休,心上越发沧桑。

2.精巧绮丽:陆游曾说:“诗至晚唐五代,气格卑陋。

千家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战争之后总是带来相对的稳定。

文人以特殊的艺术技巧,利用景物描写引出心情的抒发,呈现出典雅、婉约的艺术风格。

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被认为是其最具艺术表现力的作品:细腻的心境描写十分细致地刻画出主人公的神韵,巧似天成。

3.清新自然:《蝶恋花》词牌背景多为春日:或写景、摹人;或写闲情逸致;或抒婉转深情。

杜安世九首《凤栖梧》意境开阔,跳出前作樊笼,写出一派自由闲适的人生志趣,一改缠绵反侧情态而转向宽广开阔。

逍遥惬意中有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亦有作品描写田园闲适生活,将不如意之心寄托给自然山水,也表现自己摆脱一切、忘怀得失:元代凌云翰一首《一色杏林三百树》,一幅幽深静谧的景象,与朋友把酒言欢,何等畅快!
作者: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2班谢铭祺
指导教师:李凌起
参考文献:
【1】萧纲东飞伯劳歌
【2】任半塘.敦煌歌词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王易.词曲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5】陈耀文.花草粹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国雏: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