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中文名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熙丰变法变法时间1069年—1085年变法人物宋神宗、王安石新法内容青苗法、市易法、三舍法等反对派司马光等旧党变法结果失败变法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影响北宋进入党派之争的泥淖1背景▪三冗危机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冗员”)。

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三 冗 问 题
目 的 积 富国 理 贫

内容
青苗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作用
抑制土地兼并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均输法
积 强兵 整 弱


兵 节省了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取 改革考试内容择 士 优录取
克服恩荫弊端
选拔了实用人才
失败的原因、启示;评价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主因:北宋中期,形成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三冗指什么?根源何在?具体原因?有何危害?)
②土地兼并严重。(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 ③阶级 矛盾尖锐 民族 矛盾激化。 ④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等人的 庆历新政 虽然失败, 但更多的人认识到改革弊政势在必行。(主持者?核心内容?败因?) ⑤王安石的个人素质和宋神宗的支持。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措施
改革 科举 制度 改革 选官 制度 改革 学校 教育
内容
废诗赋取士旧制 重经义策论考试
作用
使科举考试得以选拔具有真 才实学的人才,培养了改革 人才。
辽和西夏的岁币 维护统治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冗兵
分散 军权
冗费
积贫
—— 积弱 朱镕基总理
必须 富国 强兵
想一想:如果你是王 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 入手来变法?
积贫
富国
积弱
强兵
核心 内容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 相,开始推行新法。变法主要围绕 理财、整顿军队、科举 三个方面进 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变法处于被批评的局面,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目录1变法背景1.1 三大矛盾1.2 三冗危机1.3 两积问题2变法前奏3变法举措3.1 机构改革3.2 税赋改革3.3 兴修水利3.4 军队改革3.5 科举改革4变法影响1变法背景三大矛盾王安石变法[1]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

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两积问题1、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释义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神宗时,由王安石主持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包括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王安石变法包括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并设立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

这些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最终,这些新法在1085年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应对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

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上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在新法推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6.阅读下列材料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 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 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 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 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 司马光传》 请回答: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 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 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 加赋”。 王安石采取理财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 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市易法。
募役法
理财 措施
农田水利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 方田均税法 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增加 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 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措施
内容
作用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 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可加强对人 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 以训练。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 量。
保甲法 军事 措施 将兵法
教育 措施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 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 改革科举制度 考律令、断案等。有利于培养大量从事实 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 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以资鼓励。使 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呕心沥血编通鉴 一心一意反新法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 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 司马 光题跋版画像 [4]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 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 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 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 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 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 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 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 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 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可以使用一句话来评价司马光的一生 :其实司马光 的一生主要就是干了这两件事情 编写《资治通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但是有 一点必须要注意就是:司马光之所以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仅仅是在政治观点上有 分歧,在本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的真君子——纯粹君子之争,绝对不是为了一己 私利,不然王安石在痛恨司马光之余也不会由衷的道出:“司马君实,君子人 也!”一个令政敌都叹为君子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小人!司马光在政治上的理 解比王安石要深刻得多,在为变法问题斗得死去活来之后,司马光留下了这样 的见解,基本可以概括他对王安石一生的看法“介甫无它,唯执拗耳”。

高中历史选修6北宋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6北宋王安石变法
增设官 措施 僚机构 冗官 冗兵 积贫 局面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措施 分散军权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 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 社会不满.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内 容 作 用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改革科举 求考生联系实际。 发展了教育,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使有真才实学 惟才用人 的新进之士取 的弊病。 代了反对改革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 的旧官。 整顿太学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措 施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司马光(1019—1086)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私人信件抛出。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 司马光说:

北宋《流民图》的故事,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来。《晋书· 惠帝纪》载: 经过“八王之乱”的大破坏以后,“天下荒馑, 百姓多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史称司 马衷生来就是个白痴,也许是的,但是光凭这一 条还不能断定他是白痴,只能说他不谙世事。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的皇后玛丽安东尼也说过: “没有面包为何不吃糕饼?”(见黄仁宇《中国 大历史》87页)这也只是隔膜的缘故。同样,北 宋两位太后看了《流民图》哭了,并由此断言 “安石乱天下”,也只能说她们和群众隔得太远, 不表明她们仁慈,更不显得她们聪明。水旱灾害 和农民逃荒是年年都有的,只不过您老人家没见 过而已,见多了您也许就不伤心了。“水旱常数, 尧、汤所不免。”王安石说的才是大实话。在王 安石推行新政之前有天灾和逃荒,在新政实施之 时也有,在新政被废以后同样有。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持否定意见:
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 机。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评价
1、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北宋的封建统治。
2、王安石变法 进步意义:
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 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
冗兵 冗费
冗官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
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 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 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积贫
积弱
冗官、冗兵、冗费
财政危机
预习展示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阶级矛盾﹑民 族矛盾激化。 2、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 弱局面。 3、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5、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及对变法的支持。
(3)通过两次变法的比较你有何认识?(3分)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3、改革应针对实际,行之有效,要用人得当。 4、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

它始于北宋末年,在北宋仁宗和神宗两位皇帝的支持下,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本文将全面介绍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一、王安石及其变法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改革思想和具有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说,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他之前,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已经逐渐萎缩,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则呈现停滞状态。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也无计可施,税收不断增长,百姓的负担也愈加沉重。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政、青苗、免役、市易、保甲等五个方面。

学政制度是指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新官,并允许选中士子跨地区执政,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掌控。

青苗法实行“租禄赋役”制,将在地税赋中的赋税改为直接向较富裕的地主征收物质,以支持粮食农业发展。

免役制度则降低兵役负担,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市易制度允许私人经营商业,鼓励商品流通,并设立有关规章制度,保障市民的权益。

保甲制度则是在基层社区内设立“保甲”制度,强制性地规定每个人都要履行一定程度的自愿义务,从而加强基层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

三、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使得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加强对基层的控制,使得政府行政更加有序和稳定。

然而,新法信奉“务实”,而非“德治”,即强调实效,而非以道德约束社会。

由于新法的推行并不令人满意,加上旧派官员和地方势力的阻挠,新法不再得到支持,失去了先前的声势和政治基础,最终于庆历年间失败了。

结论作为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同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生历史课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为今后的社会发展积累经验和智慧。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亦不减二十万。 亦不减二十万。 ——( ——(元)脱脱等《宋史·安焘传》 脱脱等《宋史·安焘传》 材料四 “昔汉武帝用东郭成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 上(明太祖)曰: 昔汉武帝用东郭成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 明太祖)
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 ——《太祖实录》 ——《太祖实录》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项目 目的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改变 强兵 积弱 之法 局面 将兵法 保甲法 内 容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用近易远” 在开封设“市易务” 在开封设“市易务” 青黄不接之时,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 钱或粮食给农民。 钱或粮食给农民。 纳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 的将官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 事训练 作 用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 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 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 增加了政府收入。 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 有利于经济发展, 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 加了政府收入。 加了政府收入。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 (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 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 临严重危机。 临严重危机。 (2)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边防危机: 边防危机 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3)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危机 2.有利条件 .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宋神宗坚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变法,一方面是理财,一方面是整军,最终达到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抑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从而达到富国强兵。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理财:均输法:青苗法:民户可向政府贷款,政府以20%的年利率贷款给农户用来补助耕作,面向对象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用官方贷款方式代替民间的高利贷行为,不仅让百姓生活有了出路,更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主要是大力兴修水利,有效的开垦荒地,鼓励农业的发展。

免役法:政府当差的差役们不再用民户人员服役,而是采用雇佣的形式。

不仅如此,各户民户,按照贫富等级缴纳不等的免役钱,之前那些官僚地主的特权被罢免。

这种形式不但减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同时还增加了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土地由政府统一分配,并且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及收益缴纳不等的税,有效的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等新法对整个官僚地主,富商进行了打击,严重限制了这些群体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剥削农民的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整军:保甲法:通过将农户编排组织,10户人家为一保,50户人家为一大保,10个大保组成一个都保,然后在从每户人家中找一个保丁,农忙时劳作,农闲时练兵,以便国家战事来临能上战场杀敌。

设军器监,将兵法和保甲法这种做法都是用来加强军事力量的,以便用来巩固边防。

王安石变法措施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北宋宋神宗期间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由王安石发起,旨在改变北宋“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

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于宋神宗去世后,终于落幕。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如何做的呢?有什么变法措施呢?一:机构改革王安石提出变法得到宋神宗的同意与支持后,他做了一个举措就是设立机构,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机构就是一个财政机关,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

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土地由政府统一登记入册,并且按照土地面积大小及收益缴纳不等的税,有土地的人均要缴纳税金,有效的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王驾”,他的变法运动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讲述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并分析其影响。

第一章王安石的背景与触发因素王安石生于北宋初年,出身于一个读书人家庭,他自小聪明好学,深受父亲的影响。

然而,他真正开始引起关注是在熙宁年间,当他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后,他开始展现出其出众的才华和改革的决心。

第二章王安石变法的理念王安石变法的理念可以概括为"革本复始",即重建国家基础,恢复国家繁荣。

他主张通过改革税制、军制、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1. 举贤任能:王安石积极推动进士科举制度的改革,以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员,使政府更加合理高效。

2. 能事利器:王安石发明了水运工具——悬索桥,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3. 私土充实:为了促进农田的开垦与耕作,王安石推行了土地私有制度,让农民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4. 司农予权:王安石实行农田均税法,取消赋役差别,让农民的负担更加公平合理,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变法运动的影响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其积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 改善民生: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让农民获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了社会矛盾。

2. 增强国力:通过税制、军制等改革,王安石使国家能更有力地对外扩张,并且加强了对北方夷狄的防御。

3. 推动经济发展:王安石的水运工具和农田均税法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宋朝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第五章王安石变法与历史评价王安石的变法运动不仅对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对象。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可估量的好处,他的改革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但也有人认为,他的变法不够彻底,未能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评:王安石变法一、青苗法结论:青苗法=强制发放高利贷=为皇帝创收。

使富户变贫,贫户破产。

内容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

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

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

(强摊强收,一年两次,利息40%)实施初期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官员必须完成王安石的青苗法考核指标),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

由来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叶,唐朝中央政权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外,更悲惨的是没钱。

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

评价青苗法的本质是政府实施的农业信贷政策, 信贷基础必然是自愿的.而摊派性的强贷则变质为异种税负.王安石的政策目的和唐代的青苗法虽名称相同区别是很大的.没有另设机构,培训人员正确实施政策是王安石的败笔.二、市易法结论:市易法=官府经商=孳生贪官、与民争利社会发展到现在,官府经商仍以失败告终,宋代更无可能,政府的职能是限制暴价,抑制大商垄断,是服务和监管。

三、均输法结论:均输法=搜刮民财,苦害百姓。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颁行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

均输法,它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由桑弘羊所提出;此法在近期宋史里频频出现,每次都和王安石挂钩,被反对派骂得狗血淋头。

均输法都是汉武帝与匈奴掐架掐得最狠,搞得军费飞腾,国库见底时搞的国家紧急状态法令,汉时前后一共搞了两次,国内矛盾激烈程度比宋只高不低,但的确帮助汉武帝搜刮到军费,度过了难关而害苦了百姓。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酝酿变法】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

”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

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与介甫书》责难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后司马光向宋神宗辞职,隐居洛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

【2.变法背景】1、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措施 富 国
目 的
解决财政危 机,改变积 贫局面
内 容
作 用
均输法、市易法、 利减轻农民负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方田 担、发展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均税法
强 兵
改变积弱局 将兵法、保甲 提高战斗力, 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面,压民御 法、保马法、 节省财政开 外,巩固统 支 军器监 治秩序 统一思想; 培养变法实 用人才
30472708 23170223 80% 29250469 24980464 80%
问题探究1:北宋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三冗” 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
“冗兵”
“冗官”
“冗费”
从反面说明 政治改革要 原因 ②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士人数 ③更戍法 重视:精兵 ③恩荫赏赐 简政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冗官冗兵冗费使 财政危机: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各
地农民起义给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
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的侵扰,广大 边患危机: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前奏:
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 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 深。
一、变法的背景 (一)、兵虚财匮 (二)、内忧外患 (三)、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经济:富国 (2)军事:强兵 (3)文化:育才
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p47 四、评价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人。后周 时任殿前都检。960年 , 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 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年号建隆。
问题三
“冗费”
宋真宗 宋仁宗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 续发展的是( A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 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2、主要措施
措施
目的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市易法
减轻人民负担
富 国
缓解财政危机, 青苗法 改变积贫局面。 募役法
抑制豪强地主 增加财政收入
以富国强农方田田兵水均为利税核法法 心促进生产发展
缓解内忧外患, 将兵法
强 兵
改变积弱局面, 巩固统治秩序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育 为变法育人才, 科举改革
8.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 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 C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政府将受灾 ①北宋初年为 ①军队官员激增
流民编入军队 集中行政权,
原因
②为集中军权, 一职多官 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边防危机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 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 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 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 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 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 必被其泽” 。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的情况不一样的是,除了这一类观念性比较强的作品以外,王安石(特别是在他脱离政治舞台的时期)还写有许多偏重于抒情的作品。
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人推崇和效仿韩愈不同,王安石诗受韩愈的影响很少,而是非常敬重杜甫
,并广泛吸收了中晚唐诗
的特长。他曾编过《老杜诗后集》,并在《杜甫画像》中写道:“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杜甫在宋代逐渐受到高度重视,宋诗逐渐向杜甫的方向靠拢,可以说是以王安石为起点的。另外,他也编过《唐百家诗选》,收的多是不为人重视的中小诗人的作品,显然他有广采博收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他的诗形成了以语言精炼而圆熟、意境清丽而含蓄为主要特点的风格。
王安石诗常有谢灵运及中晚唐诗那种清丽的风致,黄庭坚谓之“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苕溪渔隐丛话》引)。像《岁晚》:月映林塘澹,风涵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菂,扶衰,而诗人的心便流连于此。读这样诗,我们会想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但王安石没有他那样的贵族式的孤傲;想到大历十才子或贾岛一派的写景诗,但王安石没有他们那种寒苦。实际上,王安石这一类诗是带有某种孤独和清高意味的,只是他对此不愿作强化的表现,保持着心态的平衡,因而在语言上,这一类诗也写得比较谐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 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 (2)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 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3)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 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 罚的办法; (4)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 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5)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 治财要有正确方法; (6)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 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 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范仲淹、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相继失败 了。他们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 所师法,直到最近期的中国。 ——钱穆《国史大纲》
南京半山园
范仲淹墓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以致用的人才。 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 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文化 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
4、局限性
问题探究
我们继续之前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辩论:
司马光:如今国家财政空虚,灾害到处发生,要节省冗费,应 该从贵族官员做起,希望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能够谢绝皇帝 的赏赐 -------王安石: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善理财的人,善理财的人,能在 不增加百姓的负担的基础上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 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 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冗官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 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 到126万之多。 冗兵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
统兵 权分离;为限制统兵三衙 调兵 权和_______ 军事:扩充军队,______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将领权利的膨胀,经常换防各地军队,导致_________________
北宋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思考:”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导致什么结果?
政治上 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
行政效率极低 积弱
军事上 扩充军队
1、主要原因是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态度的动摇及其去世; 3、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4、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 私人信件抛出。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 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神宗
1067 - 1067 -1085
英宗
1063-1067
仁宗
1022-1063
哲宗
1085-1100
徽宗
1100-1125
钦宗
1125-1127
问题探究
探究一: 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面临的社 会问题主要有哪些?造成这些社会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思考:”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导致什么结果?
回顾必修1相关内容,阅读课本第47至48页内容,完成填空:
1、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经验 中央集权 教训,建国伊始就致力于加强______________
2、宋太祖集权的具体措施是: 政治: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相权一分为三,设参知政事 _______分割 三司 分财权;设________ 枢密院 分军权 宰相的行政权;设______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并设 通判 监督
思考: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在哪里?
节流? 开源?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富国之法的内容(中心)(请同学们连连看)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集中供应中央消费物资 2.设市易务,政府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1、北宋社会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 2、北宋社会问题二:
土地兼并严重;人民负担沉重;各 地农民起义不断 朋党问题
内: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外: 民族矛盾尖锐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
3、变法前奏:庆历新政
岳阳楼
后 先 天 天 下 下 之 之 乐 忧 而 而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 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乐 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忧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 兵器
3、改变了兵将脱节、战 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 军队战斗力 4、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减少了国家军费开支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取士之法及其作用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1、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 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3、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 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 机会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今江西临川人, 从小随父宦游大江南北, 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所了解,很早就立下 “矫世变俗”的雄心壮 志。
王安石以“天变不 足惧,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的“三不足”精神 推行变法。
人称“拗相公”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北宋的统治
太祖
3、进步作用
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 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4、局限性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 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变化 1069年启用王安石,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 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 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 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 4、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强兵之法的内容和作用 (请同学们连连看) 保甲法 将兵法 保马法 军器监
1、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 编为保甲,闲时练兵, 战时作战 2、设“将”为军队编制的 基本单位,每将设正将 一人 1、武器产量增加,质量 有改善 2、节省政府开支,提高 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3、百姓自愿申请养马
冗兵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军队战斗力低
冗费
积贫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社会问题一: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北宋还存在哪些社会矛盾?
2、北宋社会问题二: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土地兼并严重;人民负担沉重;各 地农民起义不断
内: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外: 民族矛盾尖锐
角色体验3 1:假如你是大商人,你又最不欢迎哪些措施? 2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觉得哪些措施可能对你有利? :假如你是当时的大官僚大地主,你最不欢迎哪些措施?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富国之法的作用(中心)(请同学们连连看)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2、豪强地主不能隐瞒土地、增加了国家的 赋税收入 3、土地或灌溉之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 打击贵族特权 5、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 1、打破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增加政府收入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积贫 富国之法 富国之法(中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积弱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 以下就是二人的一场辩论: 司马光:如今国家财政空虚,灾害到处发生,要节省 冗费,应该从贵族官员做起,希望中书省和枢密院的 官员能够谢绝皇帝的赏赐 王安石:国家富有四海,大臣获得的赏赐也没有多少, 为了节省而不给,不但无法富国,反而有伤大体。况 且国家财政不足,并非当今最紧迫的事。 司马光:国家自从真宗末年,用度不足,最近这些年 就更严重了,怎么能说不急迫呢? 王安石: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善理财的人,善理财的 人,能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基础上增加国家的收入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财,把百姓的财富 搜刮尽了------
思考: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
三、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的根本目的 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 2、性质 行的局部调整,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 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 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 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 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 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 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 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 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 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原因
(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