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东亚和日本导学案(共5页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之东亚与日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3、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集及人口分布。

5、日本的地质灾害。

【重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日本发达的经济
【难点】东亚沿海与内陆经济的差异
【主要问题】
1、东亚气候的成因、区域差异、特征及与南亚季风气候的区别.
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

3、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4、日本的经济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6、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7、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基础梳理】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
(东京)。

(1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3)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大河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4)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②西部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大陆性强。


(5)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6)工业:朝鲜—森林矿业韩国—汽车电子服装
日本—现代工业
(7)农业:朝鲜半岛---水稻蒙古---畜牧业
Ⅱ 30°N-45°N, 130°E-145°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

⑴自然地理:
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
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横滨、神户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
活火山)。

③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夏秋遭台
风。

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
水能丰富)
⑤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
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②发展条件: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

日本原料、能源的主要来源国:石油来源于西亚、东南亚,煤炭来自于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来源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来源于中国、美国。

③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三湾一海)。

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

新兴工业向国土南北两端的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

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④农业:水稻、蔬菜和水果、养殖业是日本农业三大支柱。

渔业发达,捕鱼量
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3)城市
东京—国际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首都,最大城市。

【考点精析:】
1、如何对东亚重要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
点拨:(1)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

(2)4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大拐弯)、华北平原、北京、渤海、辽东半岛、鸭绿江口、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北部。

(3)东经120°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黄海、台湾海峡东南部、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2、东亚气候的成因、区域差异、特征及与南亚季风气候的区别
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热带季风,分布南亚印度半岛、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4 、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夏季由于是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日本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冬季日本吹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湿润降水到日本海沿岸迎风坡,所以冬季日本海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5、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相关拓展】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邻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地势东高西低,气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森林、水能资源较丰富。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半岛北部是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造船、制造、电子工业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真题再现】
(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