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探讨
就福建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介绍了调查的内容、技术路线、工作方法。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法,为下一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奠定基础。
标签:矿山地质环境技术路线评价方法
0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矿产业不断的深入开发,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国家乃至普通群众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呼声越发高涨,考验也日益严峻。
福建省虽然不是矿业大省,但矿种及矿山数量重多,开采方式多样,且多为小型矿山,产能相对落后,所以使其面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针对这一情况,2012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对矿山治理进度达到相应比例的,可部分返还环境保证金,这一政策极大的鼓励和引导了矿山企业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
随着2014年福建省被确定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倡导创建绿色和谐福建,这使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当其冲。
但是矿山环境治理并非一蹴而就,首先必须了解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摸清存在的相关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这使得对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势在必行。
福建省国土厅于2014年启动了福建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以矿山环境治理进度为主体的摸底调查。
本次调查其目的在于摸清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评价福建省所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进度,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系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以及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返还提供基础资料。
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1技术路线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前,要充分收集前人资料,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相关信息。
另外,地质环境调查以填表为主,同时借助遥感进行辅助调查[1]。
在野外调查结束后,认真分析调查资料,总结福建省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摸清目前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整体治理进度,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提供技術数据支撑,为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地质环境监管及决策的科学依据[2]。
1.2工作方法
1.2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工作在野外调查之前开展,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已审查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相关图纸(井上下对照图、
地形地质图等),以及通过网络下载的矿区卫星图片,其中通过卫星图片及收集的资料可了解矿山植被及工程措施的实施情况,以此将设计工作量按治理分区进行合理分解,同时填入调查表中。
1.2.2现场调查
(1)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矿区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和破坏面积的总和。
(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按治理分区逐个进行,调查路线遵循从高到低,从生产一线到生活区的原则。
首先调查分区内矿山植被恢复情况及工程治理情况,并将调查内容按要求记录于表格中,其次调查该分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调查时要求做到“边记录,边定位,边拍照”,将调查信息立体化。
(3)遥感辅助调查
从谷歌地图下载矿山的遥感图像(谷歌地图可满足调查精度),对大中型矿山的地面塌陷、尾矿库、矸石堆、采矿场、矿坑积水等进行解译。
解译方法可根据遥感影像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目视解译、人机结合解译的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遥感辅助调查可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
1.3调查内容及认定原则
调查内容包括矿山基本信息、植被恢复情况、工程治理情况、废弃物排放情况、含水层破坏情况、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地质环境监测情况、地质灾害情况等,其中矿山基本信息共有36项,植被恢复情况共有18个数据项,工程治理情况共有10个数据项,刻度物排放情况共有10个数据项,含水层破坏情况共有11个数据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共有12个数据项,地质环境监测情况共有8个数据项,地质灾害情况共有12个数据项。
认定原则:对矿山企业出于地质环境保护目的而自行建设的工程措施可认定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参与矿山工程措施治理进度计算;对自然复绿的面积,在不会产生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可认定为矿山植被恢复的面积,参与矿山植被恢复面积比例的计算。
2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评价已调查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现状。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即为植被措施完成进度,另一个为工程治理措施完成进度。
植被措施完成进度为矿山植被恢复面积占矿山生产活动破坏总面积的百分比;工程措施完成进度为已治理工程量的原概算占总工程投资概算的百分比,其中工程量概算计算方法为:调查工程规模方量×恢复治理方案中的单价
由于调查的矿山均为未闭坑矿山,所以植被恢复与工程治理进度范围由小于30%(差)、30%-50%(中等)、大于50%(良好)三类组成,只有当植被恢复与工程治理进度均达到同一范围最低值时才认定其生态恢复治理进度达到该范围指标,如某矿山工程治理进度55%,植被恢复治理进度为55%,则认为该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进度达到50%,相反,当该矿山工程治理进度55%,而植被恢复治理进度为45%时,则认定该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进度为中等,即属于30%-50%范围。
3结论与建议
福建省作为全国最绿省份,又是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势不容缓,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与评价方法十分必要。
主要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与评价方法,通过探讨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保障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成果。
但是,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评价方法未考虑植被恢复与工程措施的权重问题,其次评价方法未考虑其实地质环境因素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建议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专题研究,更加准确量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为以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进德,等.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综合评估技术方法探讨[J].地质通报.2007.26(2).
[2]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