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前言
文化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公共文化场所是人们接触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公共文化场所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音乐厅、文化活动广场等。
它们以其独特的功能、设施和服务,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参与机会。
本文将从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公共文化场所在不断推动文化进步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所扮演和将扮演的角色。
二、现状
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事关群众文化生活,影响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国内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建设较为初步的阶段。
这个阶段大型的公共文化场所很少,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年儿童的活动室、生产队文化室等,其它的公共文化场所基本由小工厂、大队、学校、农村商店等在单位自建或爱好者捐资建设。
2.发展阶段
8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是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
国家大力倡导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建立了政府投资、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多重渠道的资金来源。
在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投资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各地文化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这一时期可谓是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3.整合升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群众需求也在提高,对公共文化场所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这一趋势,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正努力推进升级和整合。
大部分公共文化场所正在转型升级,通过融合多种形式和功能,推出更丰富全面的文化服务。
比如,图书馆不仅变成了阅读和学习的场所,还推出了文化艺术演出、思想交流等多种活动;博物馆不仅展示文物和历史故事,还推出了3D体验展览、互动体验等,让观众的参与更深入更互动化。
整合公共文化场所和公民社会组织,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企业孵化器、文化投资基金等产业融合方式,大力推动公共文化场所的规模扩建和功能升级工程。
三、发展趋势
1.建立社会文化与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场所本质上是为了服务社会的。
基于这一理念,未来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将会实现“社会化”,即跨越部门的文化和服务机构之间互相协作交流,建立社会文化与服务体系。
这一趋势是要求文化场所在为公众提供文化品质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具体需求,要求文化场所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资源投入到服务和公民生活的有意义的地方。
2.创新技术、利用互联网开发新型公共文化场所
未来公共文化场所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是信息化。
在未来的公共文化场所发展中,互联网技术将会被广泛运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云访问”公共文化场所。
比如,人们不必亲自去实地参观博物馆,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虚拟体验。
同时,文化场所也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新型的公共文化场所,如虚拟大剧院、网络博物馆、文化互动区等。
3.更多便民措施,扩大文化受众
在未来文化场所发展趋势中,为了满足更加广泛的文化需求,文化场所的便民措施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提高。
例如,文化场所的普及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巨型文化场所可以带来更广泛的文化效果,而小型的文化场所也能够为具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未来的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将不断提出更加精细的服务,使得文化场所成为年轻人、家庭、爱好者、知识工作者等不同层次的文化载体。
四、结论
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是时代发展所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体现。
公共文化场所未来的发展将会围绕“服务社会”、“互联网
技术”、“便民措施”等大方向展开。
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日益完善,公共文化场所定将在文化、教育、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计未来,我国的公共文化场所将会更加多元化、智能化,
努力做到各方面功能、资源的扩大、升级,为全社会的文化服务
打造全新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