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据此可知,当时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分权制衡
B. 君主专制
C. 中央集权
D. 家国一体
2.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
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
这一规定()
A.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 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
C. 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
D. 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
3.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
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 905次之多。
这说明统治者意在()
A. 实现社会均平理想
B. 限制土地兼并
C. 防范隐匿人口现象
D. 维护小农经济
4.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
1882
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
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
A.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B. 有力抵制r外国的经济侵略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
5.•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
(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
B. 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
C. 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
D.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6.如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
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
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
”这反映出()
A. 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 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 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 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7.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
C. 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
D. 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
8.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
但是特
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
”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9.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
如表所示各项对应准确的
是()
A B C D
10.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
大连市获得了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
这主要得益于()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现代企业制度的
11.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
名,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
这种仪式有助于()
A. 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
B. 扩大雅典的对外贸易
C. 消除公民的贫富差距
D. 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
12.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家看作发
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精细消费品的爆发。
”据此可以推知()
A. 蒸汽机给奢侈品生产提供新动力
B. 奢侈品消费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C. 奢侈品比蒸汽机更利于社会发展
D. 奢侈品消费拓展了英国的市场
13.1850年,美国作家霍桑发表了其长篇小说《红字》。
《红字》最后,作者没有写
出牧师胸前的红字的具体由来,留有充分的假设和想象思考。
霍桑用这种含糊不清的表现方式突出揭示出牧师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下列作品与《红字》属于同一文学风格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战争与和平》
14.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
国人。
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
英国的举动()
A. 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 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 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 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15.古巴导弹危机中西欧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对苏联的恐惧大大减弱。
西欧主动和
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
据此推知,古巴导弹危机()
A. 恶化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
B. 推动不结盟运动兴起
C. 加强了欧共体国家的政治联合
D. 导致美欧同盟关系破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
16.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异彩纷呈,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从周公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指出材料中这些思想的共性及相同目的。
结合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说明这些“光芒的思想”的意义。
17.图1、图2、图3是不同时期山东地区的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指出图1与图2统治方式的不同。
通过图2、图3说明两朝政治制度的关系。
为解决图3存在的问题,当时王朝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18.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探索到蜕变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国共发展的重要阶
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图1、图2、图3,分析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原因。
图3反映了中共从探索到蜕变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共实现了怎样的蜕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
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
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
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现代国学热”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20.从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方法,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
权。
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90年代年钢产量达824万吨,居全国第一。
同时首钢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境外控股企业7家,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进入21世纪,首钢开始向河北搬迁,河北曹妃甸成为首钢的生产基地,迁安成为首钢的原料基地,带动了河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实施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
2010年,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业全面停产。
首钢还与中关村软件园、日本安川电机等公司设计、开发生产集成电路、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等产品。
--摘编自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钢老工业区全面调整转型》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划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的阶段,说明各阶段特点。
-------- 答案及其解析 --------
1.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图片可以看出,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内外朝制度,内朝制度的设立制约了外朝的权力,加强了君权,故B正确;
分权制衡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排除啊A;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变化,而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
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家国一体政治特点,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主要考查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主要措施。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仿照汉制推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这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D 项正确。
“班禄制”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无关,故A项错误。
“班禄制”的推动有利于北魏的稳定,故B项错误。
C项是孝文帝改革的整体的影响,不是“班禄制”的影响,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班禄制”的内容分析出这是仿照汉制,进而推出有利于北魏的封建化。
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内容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可知,涉及的是赋税和徭役,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重视赋税和徭役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
A项明显错误,排除。
B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需要掌握统治者重视赋税和徭役的主要目的。
解题的关键是对“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的分析理解,结合小农经济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统治者重视赋税和徭役的主要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煤炭产量,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B正确。
开平矿务局的开办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罔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
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
D项中的“初步实现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很长一段时期,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在辛亥革命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这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选D项;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不是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
早在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故排除B项;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早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及其影响,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消极影响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民众心理的变化,结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消极影响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等信息可以看出,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故B正确。
仅仅一幅漫画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排除A、D。
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变迁。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结合报纸的社会功能分析。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共向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武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公民合作社经营,可以看出当时有一定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还有大量的私营和民间纺织户的存在,这能反映出是人民经济的表现,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
B.当时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材料看不出生产效率高。
D.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没有反映出官僚资本的压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地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经济政策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济政策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需要掌握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抓住关键信息“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查对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
在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式下,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不符,故C项错误.
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中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方针的分析理解.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1984年,上海、天津、大连成为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
活动的自主权,故审批权的下放是由于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故B正确;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1980年,故排除A项;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故排除C项;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1993年,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故
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
在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大连市获得了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希腊,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材料中强调对执政官身份的核查,意在突显公民认同感,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对即将上任的执政官的资格审查,不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
C项错在“消除“,太过绝对化,且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故排除。
材料强调对公民身份的认可,不是维护氏族贵族的权威,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姓名,还要说出他们的庭院宙斯和阿波罗的祭坛,以及他们家庭墓地的地点”。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2.答案:D
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蒸汽机的作用,而是强调贵金属消费品影响。
B.材料没有体现出贵金属消费品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C.材料体现不出奢侈品,促进社会的发展。
D.材料只是强调贵金属奢侈品比蒸汽机在当时拥堵影响更大,引发了国内广泛的消费热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巴黎圣母院》也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B.这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这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这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这种宣传激起了中立国美国对德国的仇恨,从而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选D项。
美国参战是在1917年4月,故“迅速”说法错误,排除A项。
英国海军本来就掌握着制海权,故排除B项。
1917年2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故并没有遏止,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5.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原来受到苏联控制,而西欧加快与东欧发展关系,会导致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减弱,东欧倾向于西欧,从而引发社会主义阵营内关系恶化。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就兴起了,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国家不属于欧共体,而且,当时欧共体也还没有成立。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欧同盟并没有破裂,北约仍旧存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对苏联的恐惧大大减弱。
西欧主动和东欧缓和,与东欧之间的经贸快速发展”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美苏争霸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小题1】共性:分权制约;相同目的:对君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小题2】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演变。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分析。
(2)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
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思想演变和三省六部制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西周时期:分封同姓诸侯和功臣进行统治;秦朝:任命郡县长官
赴地方管理。
【小题2】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小题3】措施:汉景帝“削藩”,结果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郡县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图片1中“齐、鲁、宋、曹”及图2中“辽东郡、渔阳郡”等关键信息,并正确掌握分封制、郡县制的统治方式。
(2)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图片2中“辽东郡、渔阳郡”及
图片3中“胶东国、北海郡”等关键信息,并正确掌握郡县制与郡国并行制之间的关系。
(3)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正确掌握汉朝解决王国问题
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郡县制、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8.答案:【小题1】原因:日本侵华的加剧;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指导思想;红军力量的保存;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西安事变。
【小题2】蜕变: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抗日战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国民革命起止时间:1924年--1927年;土地革命的起止时间:1927年--1936年;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1931年-1945年;解放战争是起止时间:1946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建立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解答本题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根据三幅图片进行分析总结,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依据材料“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