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燕山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燕山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思考,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A、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铜与FeCl2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C、铁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因此,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B.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
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
确。

故选A 。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4.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
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

56x =20.2g ,98y =20.2g
x=5.6g ,y=9.8g
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

⨯=⨯ 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2442FeO +H SO =FeSO +H O
7298
7.2g z
727.2g =98z
,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 100%=19.6%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322
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
,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故选D 。

5.现有一包由3.2g 铜、13g 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 种,溶液中溶质为n 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2,则n=2或3
B .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 ,则m=4
C .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D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 >Cu >Ag ,由3.2g 铜、13g 锌和2g 碳组成的
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Zn 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 反应完成时,Cu 再与
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 、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 和Zn 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 正确;
B 、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 ,y 332
Zn 2AgNO 2Ag Zn(NO )65216
13g x
+=+ 65216=13g x
x=43.2g
332
Cu +2AgNO =2Ag +Cu(NO )642163.2g y
64216
=
3.2g y
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6.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
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
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不可能是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2、溶液2和气体1生成。

因为目前所学的除了银离子和稀盐酸产生氯化银沉淀,其他任何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均无法生成沉淀,根据题意不含银离子,所以沉淀1中包含两种沉淀,为碳酸钙和沉淀2,且可知沉淀2不和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所以该沉淀2一定是铜,铜的来源是第一步骤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锌、硫酸铜和碳酸钙。

分四种情况讨论:①若固体粉末X只存在锌、硫酸铜和碳酸钙。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

a:硫酸铜与锌反应时,硫酸铜过量,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

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2为铜,溶液2为氯化钙,气体1为二氧化碳。

符合
题意。

b:硫酸铜与锌反应时,锌过量,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和锌。

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沉淀2为铜,溶液2为氯化钙和氯化锌,气体1为二氧化碳和氢气。

符合题意。

②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的量只能和硫酸铜反应,锌全部反应完全,无法继续和硫酸亚铁反应,硫酸亚铁存在于溶液1中,即溶液1中含有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其他与①a相同。

③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与硫酸铜反应后剩余,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铁。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气体1包括二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溶液2包括氯化钙和氯化亚铁两种。

沉淀2为铜。

④若固体粉末X中存在锌、硫酸铜、碳酸钙和硫酸亚铁,且锌与硫酸铜反应后剩余,锌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后锌仍剩余。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铁、锌。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所以气体1包括二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溶液2包括氯化钙和氯化亚铁、氯化锌三种。

沉淀2为铜。

【详解】
A、若气体1为纯净物,根据分析,①的a情况和②两种情况均符合,这两种情况时溶液2中只有氯化钙,只有两种阳离子为钙离子和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符合①的b情况和③、④,溶液2对应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钙和氯化亚铁;氯化钙、氯化铁、氯化锌三种情况,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故选项正确;
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溶液1为硫酸锌溶液,无色,只要保证硫酸铜完全反应即可,故选项错误;
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符合③和④两种情况,此时沉淀2均只有铜,为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Cl、BaCl2、NaCl B.FeCl3、HCl、NaCl、NaOH
C.H2SO4、NaOH、BaCl2、CuCl2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组内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三种不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放出气体、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
液。

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C、CuCl2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Cl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溶液,不用其他试剂,组内物质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D、MgSO4溶液与NaOH、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8.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9.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
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

故选A。

1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 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

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故选D。

1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
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
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
量最小的是丙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
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

向等质量的铁
别加入足量的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
中溶剂——水的量减少,且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
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最
终溶液的质量为零,错误;B、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所以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最
多的是丙,最少的是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
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本来就有水,所以开始水的量大于零,反应过程中因
生成水,所以水的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水的量不变,正确;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和铁最终都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比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
错误。

故选C。

12.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
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
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
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当丙是碳时,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丙是氧气时,乙是二氧化碳,丁是一氧化碳,甲是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丁是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无法与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该转化无法完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考点:除杂质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答案】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

故选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答案】C
【解析】A.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足量时,锌被完全反应,没有锌剩余,最后固体的质量为零;B. 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每64克铜参与反应,会从溶液中置换出216g银,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了质量不再改变;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镁、锌最后生成氢气质量相同;但反应中,等质量的镁比锌生成氢气多;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中,固体总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选C
16.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答案】C
【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Mg---2Cl- MgCl2-2HCl,Mg--- -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
24 73
x 73g×19%
x=4.56g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6g×100%=76%
点睛: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17.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
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 73
24g 73g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 97.3g
Zn+2HCl=ZnCl2+H2↑
65 73
24g 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1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答案】C
【解析】A、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根据以上要求,分析每个方案;分析时可首先判断理论上是否可行,然后再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解:A、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经济上不合理;故A不正确;
B、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不正确;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为解答理论上正确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熟悉常见物质的用途则为经济上合理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20.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氧气是否充足分析解答。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O2充足) ;2C+O2点燃2CO (O2不足)
当 m(C):m(O2)=24
32
=
3
4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
当 m(C):m(O2)=12
32
=
3
8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由题给条件 m(C):m(O2)=
6
12
=
1
2
,介于
3
4

3
8
之间,说明生成物中既有CO也有
CO2。

故本题选C。

2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 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