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想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例1,旨在于让学生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研究9个待测物品之前,例题中没有确定有多少个物品,而是想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复杂问题的情况下,从简单问题开始展开研究的一般方法。

而9个物品在找次品的过程中,方法更为丰富,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加广泛;另外,从9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也最容易归纳出一般方法。

在具体的方法上,3的倍数和非3的倍数方法有一些不同之处,本课时的关注方法多样性的同时,重点研究3的倍数待测物品中找到次品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天平媒介找次品,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以找次品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比较、归纳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我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天平、课件
一、情境导入
1、感知生活中的次品。

(课件出示:一罐可乐饮料好不容易拉开环后,却倒出了一点点的饮料。


2、谈话: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说明这罐饮料是(不合格的)当某项事物不足够好时我们就称之为次品。

(板书:找次品)生活中出现次品的现象还真不少呢!
二、感悟新知,探索体会
1、3个中找次品
(1)课件出示导入题(3瓶钙片):
师: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是吃了3片的,比较轻,你知道是哪瓶吗?
师:用什么方法能找到呢?
师: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降低,轻的一端就会升高。

(2)课件演示:随意拿两瓶放在天秤上。

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如果平衡的话,就说明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说明轻的那个是次品。

(3)填表板书:3(1、1、1、)保证测出需要1次
2、5个中找次品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了次品。

现在问题更难一点,这有五瓶钙片,其中有一个是次品,轻一些。

如何利用天秤把这个次品找出来呢?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共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要把这些钙片分成几份?
B、每份数量是多少?
C、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呢?
(3)让学生上来演示说明,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看来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次品,方法还真是多种多样。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三、自主探究,发现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9中找1)
1、出示信息:零件制造厂, 729个零件中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先让学生说说这次找次品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后猜一猜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3、化繁为简,从9中找1。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觉得729这个数据是不是有点大呀?面对一些比较庞大的数据,我们往往可以采取一种策略化繁为简。

(板书:化繁为简)也就是把数据变小一些,变成多少好呢?那就从最小的一位数9开始研究吧!
(2)学生可用摆图片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试验,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汇报交流。

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
①9(1,1, 1,1, 1,1, 1,1,1)4次
②9(2,2,2,2,1)---(1,1)3次
③9(4,4,1)(2,2)(1,1) 3次
④9(3,3,3)(1,1,1) 2次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你是质检员,你会选择那种称法,为什么?
(5)学生说,得出:开始平均分成3份来称就称的次数最少。

(6)质疑:是不是所有能均分成3份的物品总数,一开始都平均分成3份来称,最后的称得的次数也是最少呢?
(7)验证。

①12中找1;②15中找1。

(8)得出结论:能均分成3份的物品总数,一开始都平均分成3份来称,最后的称得的次数最少。

四、应用策略,拓展提高
(1)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
指名学生汇报。

说说自己的想法。

重点表述: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瓶水?
五、课堂回顾,知识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最优?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

你能设法
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

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

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

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

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

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
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

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
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

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探索规律。

(1)分组探究,并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

(2)全班交流。

①分别请称4次、3次、2次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此时学生对使用复杂的图示介绍方法可能还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进行图示,为学生做出正确示范)。

②每次每边称1个的小组为什么需要的次数比较多?
学生:每次称的零件数量太少。

③每次每边称4个的小组为什么反而不如每次每边称3个的小组完成得快?
学生:每次每边称3个,称一次就可以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

【设计意图】问题②和问题③迫使学生去思考采用不同方法造成次数不同的原因,避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为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尽量三等分”这个最优化的策略。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例1,发现利用天平不仅可以对天平两端的零件进行判断,而且可以对没有称量的那一部分做出判断。

(3)概括最优化策略。

①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怎么称?
学生:平均分成三份,每边3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3个零件中;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3个零件中。

然后再每边称1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1个零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那个零件。

②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将所有零件平均分成三部分,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的次数最
少。

③用你发现的规律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将找的过程用图示法记录下来,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操作得出结论属于不完全概括,属于猜测,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无法严密证明,只能通过大量的事实加以验证。

验证的过程既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用水平,并通过交流提高熟练程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5瓶钙片中有1瓶是次品(轻一些),完成下面找次品的过程。

2.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

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
教师提示:将15盒饼干三等分,每份5盒,称一次可以确定那盒少了几块的饼干在哪5盒当中。

然后参考前一题的方法找出这盒饼干。

3.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教师提示:将28瓶水按照9瓶、9瓶、10瓶分为三份,称一次可以确定这瓶盐水在哪一份当中。

如果是在某个9瓶当中,则继续三等分找出这瓶盐水;如果在10瓶当中,可以考虑按照3瓶、3瓶、4瓶的方法继续分组,找出这瓶盐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对练习二十七中的练习与“做一做”的顺序进行了微调,是为了体现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

数量越大,操作和思考的过程就越复杂,对学生而言难度也越大。

特别是例2后面的“做一做”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一是因为要称4次,二是因为28不能平均分成三等份,所以进行了调整。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1)今天研究了什么问题?
(2)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是什么?
2.知识拓展。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都是已知次品比较重或比较轻,如果不知道它比较重还是比较轻,你还能找出次品吗?请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思考。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找次品”是一种理想化的问题,把不知次品轻重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

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教学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1,1)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1次)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

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2次
5(1,1,1,1,1)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方案(教学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课件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完成表格:
口香糖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
9(1,1,1,1,1,1,1,1,1)
4次
9
9(2,2,2,2,1)2(1,1)
3次
9
9(4,4,1)(2,2)(1,1)
3次
9
3(3,3,3)3(1,1,1)
2次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次数是4次,有同学是2次,他的方法高明之处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
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怎样?
2、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方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

(板书)
4、验证刚得到的策略:
如果零件是12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如果不是平均分,又是多少次呢?
五、回顾课前的设疑:
师:从2187瓶里找出次品,真要2186次吗?
生:不用。

师:要多少次呢?
生:7次。

师:原来7次就保证找到了次品。

六、小结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
学具准备:
9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
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A出示: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B学生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师据生回答板:5(2,2,1)2次
5(1,1,1,1,1)2次
三、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9”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
一定。

2、让学生拿出九个正方体,把它当作这几个零件,自己根据刚才的讨论题,说说方法,如果想到有几种方法的,都将方法说出来。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板: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3(4,4,1)平
不平4(2,2)不平2(1,1)3次
93(3,3,3)平3(1,1,1)
不平3(1,1,1)2次
95(2,2,2,2,1)平(2,2)平不平2(1,1)
不平2(1,1)3次
99(1,1,1,1,1,1,1,1,1)4次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好,刚才我们在9个零件里找次品,方法就有四种了,如果待测物品更多一些,那方法也会更多,如果每次都这样找的话就比较?(麻烦、复杂)对,那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规律呢?”
“同学们观察表格,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快的?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想考考大家的眼里,要不要挑战一下?(幻灯片出示内容)1、师:请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2、师: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不同类的项?对因为这个物品的形状是一样的,但从外表是看不出不同的。

可是它们的确有不同,那他们会有哪些方面出现不同呢?对就是是质量上的除了问题。

其中一个一瓶钙片不合格,少了三片,我们称它为次品。

谁有办法能从这五瓶钙片中找出次品?
(用手掂一掂、用称称)
3、师:用手一定能掂出来次品吗?(不一定)为什么不能?(相差太少的就掂不出来了)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用天平秤)
4、师:好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师:现在我就以次品钙片入手,谁能用你自己的方法用天平称吃出次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零件一个一个的称,需要称2次;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个零件,也需要称2次。

在这里不急着评价哪种方法最好,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完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53(2、2、1)32
55(1、1、1、1、1)22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师:用二种方法都能只需一次第一次就能找到次品,这种几率大不大?(不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2、师:在这里老师用提醒你了(幻灯片提示: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应注意那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保证找到次品(板书:保证)就一定要找出至少需要的次数。

(板书:至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师:我想问问同学们那些物品的个数能一次找出次品?(2个)3个呢?
我现在就准备了三个盒子,其中一个是次品盒,质量比较轻谁能帮我找出这个次品盒?
3(1、1、1)一次,3(1、2)行吗?
2、师:我们在称重的时候要保证天平两边数量相等,才能找到次品盒。

(天平左右两盘物体数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