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试卷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答卷态度逐年有所好转;作答用语较为规范,基本能够运用学科术语作答,减少了大白话的现象;答卷中所反映的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从各大题平均分及得分率来看,分析、应用与探究题的平均分和得分率普遍高于往年。

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薄弱点。

这些能力的培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下面就学生具体作答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
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总难度值为0.84,比去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难度降低。

相对来讲,第1、5、7小题得分率较低。

3道题均为时政与国情国策知识结合题。

第1小题学生作答的主要问题是对时政认识偏差。

第5小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理解偏差。

第7小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我国的科技现状、发展科技策略等认识不清。

第二,分析题。

分析题总难度值为0.71,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

11、12、13题难度值分别为:0.8、0.66、0.66。

第11题。

此题以漫画“中国式过马路”为背景,从法律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该题满分为8分,平均分为6.4分,难度值为0.8。

此题学生作答情况比较好。

主要表现在:判断准确;作答清晰,有层次;表述语言规范。

但学生作答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第一,盲目迷信资料,不作自我思考。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形成的原因在媒体、资料当中屡见不鲜。

这不足为怪。

在阅卷中发现,有约20%的考生照抄资料,尽管原因分析合情合理,但却忽略了“运用法律知识”作答本题的前提要求。

因而,疏漏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重要的法律点。

第二,概念不准确,存在随意冠名的现象。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属于什么行为?)作答为违法犯罪行为;还有生命安全权、人身健康权、安全权、人生健康权等不规范的作答。

第三,错写专用法律概念。

比如,将违法行为,作答为“伟发行为、围法行为、为法行为”等。

第四,答非所问。

比如,将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作答为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如何制止这种现象等。

第五,概念理解混乱,模糊不清。

比如(这一行为可能侵害公民的什么权利?),学生把包括生命健康权在内的人身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等)都作答上。

第六,思维混乱、表述无序。

表现为两问混答。

第12题。

该题取材“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这一重大事件。

要求学生通过解读材料,根据我国环境、资源现状,考查学生对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该题满分为10分,平均分为6.6分,难度值为0.66。

此题为5个主观性试题中难度较大的试题之一。

学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不会概括提炼,抓不住关键信息。

比如(读图,简要回答我国是怎样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学生作答忽略了“淘汰的时间阶段”,或“淘汰的办法”,或“淘汰的途径”;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完全照抄。

第二,边缘性作答。

比如(结合我国环境和资源现状,谈谈我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意义。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万用答案”作答。

典型作答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的局势;有利于迎接气候变暖的挑战;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第三,只有结论,不联系材料,看不到思维的过程。

比如(结合我国环境和资源现状,谈谈我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意义。

)此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答只有结论,没有对材料的分析过程。

第四,意义认识不全面。

只认识到对节约资源的意义,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五,思路不清,拼凑答案。

比如(结合我国环境和资源现状,谈谈我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意义。

)把有关环境、资源的论述东抄一句,西挪一句,拼凑在一起。

第六,答非所问。

将此问为我国淘汰白炽灯的原因、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怎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第七,审题不清。

不结合我国环境和资源的现状。

直接作答意义。

第八,只摆出我国环境和资源的现状,不对意义加以分析和总结。

第13题。

此题将我区经济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确立我区为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两个情境组编在一起,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该题满分为12分,平均分为7.9 分,难度值为0.66。

该题与12题难度值相同,属于一道中等难度的题。

学生作答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弱。

比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区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有约占90%的学生只解读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忽略了我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会遇到困难、问题和挑战,解决问题,迎接挑战也需要在改革开放这一层意思。

还有一部分学生,只阐述了改革开放的意义,不对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概念混淆,答非所问。

学生将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答为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怎样对外开放?第三,概括归纳的能力欠缺。

比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区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学生只将材料照搬到试卷上,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概括。

第四,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比如(结合民族政策常识回答,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不从民族政策常识的角度作答,而是盲目照搬“万用答案”。

典型作答: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第五,认识问题不到位。

比如(结合民族政策常识回答,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作答出维护民族团结在哪些方面有意义(如: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没有准确作答在这三个方面所起的关键性的作用(是重要保证、重要前提、重要保障)等。

第六,指向错误。

将“我区”定位为“我国”。

第三,应用与探究题。

应用与探究题题满分为20分,总难度值为0.67。

14、15题难度值分别为0.65、0.68。

第14题。

此题以孟先生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背景材料。

考查学生对侵犯隐私权、财产所有权行为,以及由此案引出的如何维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认识。

该题满分为6分,平均分为3.9分,难度值为0.65。

本题学生作答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不能对案例中的侵权行为准确判断。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只判断出隐私权受到了侵害,没有判断出财产所有权也收到了侵害;另一种是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有交易行为,如果发生的侵权行为,一定是侵犯消费者权利的行为。

所以作答中出现侵犯了隐私权、财产所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情权等。

第二,不能多角度认识问题。

比如(这个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学生多从自我的角度作答。

第二,不能围绕案例谈警示,拼凑答案,没有针对性。

典型作答有: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在上网时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第三,盲目照搬与隐私权有关的知识。

作答侵犯隐私权行为表现、怎样尊重他人隐私、什么是隐私等等大有所在。

第四,答非所问。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作答为维护个人信息的技巧。

比如:上网及时删除记录。

第五,不会分角度,模糊作答。

第六,法律专用概念运用不准确。

比如,将财产所有权,作答为经济权、财产安全权、人生财产权、人身财产权等。

第15题。

该题以两位学生对“中国梦,我的梦”的对话呈现,考查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识,以及运用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满分为14分,平均分为9.5分,难度值为0.68。

本题第二问阐述理由,有一少部分学生作答角度比较新而且符合题意,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角度作答。

学生作答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两问(孙玥同学的观点你赞同吗?为什么?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第一,审题不准确。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解读出孙悦同学认识的本质错误是割裂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
想的关系。

因而在阐述理由时,从“共同理想实现的艰辛”、“人类进步史”等角度作答。

另一种所问非所答,理由从“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生理想与职业规划”“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角度作答。

第二,表述混乱。

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关系阐述不清。

第三,认识不全面,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是只强调了一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东拼西凑答案。

理由作答为共同理想实现的重要性、怎样实现共同理想、第五,定位不准确,说大话、空话、套话。

比如(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答是国家、或成人应该做的。

典型作答有:我们要立足国情;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放眼世界;节能减排;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等。

第六,思维狭窄。

比如(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学生作答仅从字数上看,好像措施较多,但仅仅是从努力学习一个方面作答。

(二)学生答卷中的问题反映在教学方面的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学生答卷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表现,究其教学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基础知识教学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对于易混概念、观点、理论不注意加强比较教学;基础知识教学不明确。

第二,能力培养不扎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等问题不明确,存在盲目、随意、无计划、无标准、无检验等问题。

第三,思品学科学习习惯养成缺位。

教学中看不到思品学科学习方面的规范要求。

学生学习茫然,跟着感觉走。

第四,学科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教学欠缺。

绝大多教师在教学中碰到哪类问题就轻描淡写地提一提;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充当监督员,不停地叫喊“注意解题方法、步骤等等”。

自认为学生会无师自通,不给学生以指导,或指导不规范,点到为止,不懂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反复训练强化的过程。

第五,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欠缺。

教师浮躁的教学行为造就了学生浮躁的学习品质。

教学建议:
中考试题的特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如下着力点,仅供大家参考。

1、基础知识教学要落实“六个字”:明确、突出、运用。

理科的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在教科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

比如数学的“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化学学科“酸、碱、盐的性质”等。

而思品学科则不然。

有许多知识内容在教科书中找不到明确的字眼,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明确定性。

比如,教材关于改革开放有如下表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此段话是对改革开放意义的概括。

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还必须突出其实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比如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有三点,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强化对“重要保证”“重要前提”“重要保障”的认识。

知识的掌握是在运用中实现的。

束之高阁的知识是死知识,只有将知识放归到生活当中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只有在生活中感受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够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还必须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的平台,让学生感受、体会、概括、提炼。

2、能力培养要实现“三化”:显性化、规范化、常态化。

审读材料,明确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通过比较辨别、概括归纳、解释说明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探究问题情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准确表达的能力是今年中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考查的具体化要求。

这四项能力要求不仅是对中考能力考查的要求,也应作为平时教学的具体要求。

落实上述要求,首先要有计划性。

整体规划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的目标。

要将上述要求分解为可操作、可检测的小目标,使每堂课教与学都有明确的能力培养训练的着力点,每节课都能够实现具体的课时能力目标。

给予学生具体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做到节节有“例题”演示,课课有模仿练习、变式训练,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其次,要制定能力培养的具体规范要求,形成有章可循,有章能循,有章必循的机制。

再次,把能力训练课作为常规课型,安排适当的课时。

此外,还要重视能力培养的资源开发,实现途径方法等的研究。

真正把能力的培养从口头上放到行动中;由随意、盲目转变为有计划、有目标、有规范、有检测、有评价。

3、常识性问题要给予指导说明,为能力培养扫清障碍。

解题方法和能力的缺失是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问题的解决需要理念的转变、培养的加强、评价的跟进。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与能力要求相关的常识性问题的指导说明。

比如,什么是概括、归纳、提炼?什么是说明、解释、辨析?什么是具体问题?怎样做才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具体问题与知识是怎样的关系?哪些知识属于专用术语?怎样才是理论与情境材料的结合?什么是警示、启示、看法、启发、体会、认识、理解?怎样才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上述诸能力在怎样的情况下(或怎样的设问中)适用?各自有哪些具体要求?等等,这些都是与能力要求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它们的有效解决,等同于搬掉了能力培养的绊脚石、赶走了拦路虎。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

4、思维过程与结果要并重,遏制不经过思考盲目作答的恶习。

思品学科实行开卷考试的方式,符合学科特点,但客观上助长了学生懒于思考,一张试卷抄到底的恶习。

对其矫正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学的实施,要求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中考也同样如此。

中考从选择题、分析到应用与探究题,每一道试题无不体现了对思维过程与结果的要求。

作答就必须树立思维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意识。

结果必须在试卷上呈现是作答的基本要求;思维过程的体现也是作答的必须。

两者的不同在于,结论的呈现是显性的,看得见的,而思维却不然。

思维因不同的试题要求,有隐性与显性的区别。

隐性的思维过程是保留在头脑中为结论的形成服务的。

比如选择题、11题的第1、2问、14题的第1问就是如此。

而显性的思维过程则需要呈现在答卷上,留下清晰的思维轨迹的。

比如第12、13、15题。

总之,作答是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结论的形成,思考是必经之路。

为此,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尤其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技巧的指导,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答题思路的引领。

5、学科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

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缺失。

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为此,我们要加强培养与指导。

思想品德课学习习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另一类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学习习惯。

具体包括:看书、倾听、思考、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合作交流、讨论、分析材料、作业书写等;用思想品德学科的视角观察、联系、审视、分析、感悟社会生活,搜集、筛选、提取、整编信息、分析问题,规范行为,指导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培养上述方面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规范的、具体的要求,使其有章可依、有据可循;还要加大对此方面的评价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