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很荣幸让我参加了全国化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评比活动。
我感受了全国各省优秀教师上课时,他们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课思路的严谨环环相扣,实验探究设计的完美。
让我受益匪浅。
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要具备幽默的言语,调动学生关注你。
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
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而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
1、反常
“反常”就是一种幽默,这种“反常”,表面看来,它违反了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而实质上,它又遵从常性,受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制约,因而说,它是“反常”的,但不是荒唐的。
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很多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就是如此。
2. 含蓄
适度地含蓄也是一种幽默,也能产生出幽默的奇效,令人回味无穷。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馀”(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而又幽默的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应用照本宣科,平庸呆板令学生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去寻找一种含蓄而又幽默,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的教学方法。
3. 曲折
“曲折”也算是一种幽默。
一般指在写文章时,注意婉转有致,变化多姿,让文章别开生面,异峰突起,达到动人风趣,开人视野的效果。
二、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跟着你的引导走。
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2、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3、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三、教师在上课时,教学的设计要严谨环环相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
(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
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
(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
《论语》中关于启发式教学方式有这样的描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的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状态,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恰好处去启发。
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转换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四)、拨开迷雾——引导过渡
教师的引导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设置后,引导学生分析,层层剥离,化解难点;第二,及时将教学反馈信息总结,形成完整的表述,根据表述,提出新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内容。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又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
删繁就简,拔深提高,这一环节也很能够考验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构思这方面的内容。
四、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化学学科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探究学习的潜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一旦启动了它将会有不可估计的力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会学”,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喜欢学”。
从而使生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付诸行动的一种行为。
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能力的学习情境,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学习情境:一首先要给学生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二其次是鼓励学生有新奇古怪的想法。
三再次是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
四鼓励学生给老师“找”,鼓励学生大胆。
当然我认为老师还应该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敢于怀疑老师,怀疑教材。
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在教学中还应该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望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
(二)、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培养学创新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某一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掌握概念,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还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改变原来的学习行为,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对要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样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被你带进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的问题会将学生置身于化学殿堂,学生会在你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会根据问题和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着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鼓励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在生活、生产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科学道理,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又是我们利用知识,学习知识的场所。
科学探究的问题来自于对周围现象的观察,学生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生活、生产中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
化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化学的发展又在促进生活,这就要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合理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