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顺乎世界之潮流-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乎世界之潮流”

1.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陈澄;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吕排。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答案】

A

【分析提示】

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三个评论中“惊看海外文”“罗列甚远之国”“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基本体现了《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2.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

C

【分析提示】

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D

【分析提示】

本题需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内容分析。④应该排除,因为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已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4.“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分析提示】

抓住材料中“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这一关键信息,判断该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即中西结合。

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答案】

D

【分析提示】

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人才、学校、科举、官制,由此可以判断选D项。

6.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答案】

A

【分析提示】

从图片反映信息来看,科学类书籍在不断增长,这说明①②正确。结合19世纪末的时间可以判断③正确。④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即20世纪初。

8.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此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矢志不渝、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C

【分析提示】

政权是政治的核心问题,“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分析提示】

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仅看到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只是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10.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

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