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
民族危亡关键时,黄河精神奋发起
—5《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注重涵泳品味。
教学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怀,还应该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提高精读的能力。
这首诗歌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抗日救亡的主题。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距离那段屈辱的历史时代久远,所以对诗歌中借黄河形象传达出来的浓郁的爱国情感,仅仅通过学生的诵读还不能深入了解,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在关键词句的点拨中,在历史背景资料的助读中,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歌颂中融入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引导学生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磅礴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激情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资料助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以歌曲《保卫黄河》导入:
这首歌曲听过吗?(学生回答)它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一共九个乐章,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乐章《黄河颂》。
2.齐读课题,要理解课题,关键要理解哪个字?题目是什么意思?(关键字是――颂,何意――歌颂和赞美。
)
3.齐读学习目标。
(1)在诵读品悟的基础上,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力量。
(2)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二、导学
(一)初读黄河,感颂之内容
1.既然是颂歌,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歌颂赞美的语气)怎样才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学生回答)(语速缓慢,语气深沉,语调铿锵,情感饱满)
2.用这样的方式自由、洪亮地去朗读这首颂歌,说说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回答。
3.给你留下了这样初步印象的黄河,作者集中歌颂了它的什么精神?你是从哪一部分读出来的?(伟大坚强)
4.研读朗诵词部分。
(重读哪两个短语)
预设:英雄的气魄,伟大而又坚强。
(二)赏读黄河,品“望”之气势
1.歌词部分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部分?(用原诗中的一个动词加上黄河二字拟定小标题)预设:望、颂、学。
2.结合旁批研读望黄河:诗人“望”到了一条()的黄河,我是从(原句)这一句中感受到的,因为()。
(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2)教师引导评价补充。
预设:分析“望”、“奔向”、“掀起”、“劈成”对体现黄河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充满力量的作用。
3.小结写法。
(1)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品读,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连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将黄河之水的雄浑气势和铿锵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齐颂望黄河部分,重读这里的动词,颂出黄河英雄的气魄以及雄浑的气势。
(2)望黄河部分,作者除了用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黄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英雄气魄,作者还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展示黄河的气势,这里的三个分号将观景视角自然划分为了四个层次,体会分号连接的句子体现了哪些不同的观景视角。
学生思考并展示。
教师指导明
确。
(近景特写,远观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描写。
)情境引读:读出气势和观景视角的层次。
学生齐颂:颂出观景的层次。
(三)情境创设,感“颂”之作用
对于这样气势雄浑的黄河,作者是如何歌颂的呢?一起来学习颂黄河部分。
1.明确起止地方。
2.明确抒情方式:他是如何开启对黄河的赞美的?用了三个这样的开头,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学生思考后展示。
教师指导明确。
(看旁批)直抒胸臆也叫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内心的感情。
既然有直接抒情,就还有间接抒情。
歌词的望黄河部分就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
3.修辞方法的品读。
(1)分析呼告。
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这种和不在身边的人,景或者物,直接展开对话,进行呼唤的修辞方式叫呼告。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它的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指导明确: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2)分析三处比喻有什么作用?几次呼告?(学生回答)三次呼告中还都用了什么修辞?(预设:比喻)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比喻?分别体现了黄河哪一方面的特点?学生思考展示。
教师指导明确:(历史角度——孕育作用、保卫作用。
地理特征——激励作用。
)
4.朗读指导。
(1)喻体分别有什么特点?(温馨、充满温情,坚强有力,坚硬牢固。
)所以读的时候,语气由温和逐渐强烈铿锵,语速从舒缓逐
渐加快。
(2)学生个别练读。
(3)小组情境引读。
引入背景,激情诵读: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同胞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回顾悠悠历史,想到中华文明在此处诞生,黄河养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诗人深情歌颂道: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你的身边扮演!想到历史危亡时刻,黄河犹如一道屏障保卫着我们的国土,诗人赞叹道: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当黄河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向前时,诗人又深情书写下: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发扬滋长!
5.感知学黄河部分。
过渡语:诗人只是在歌颂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吗?它还寄予了诗人怎样的希望呢?(生回答)从何处可以看出这一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重读伟大坚强,读出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
小结:作者写这首诗,是想让我们学习发扬继承这种精神,并将黄河这伟大坚强的精神铸成我们的民族灵魂。
板书:立民族之魂
三、拓展运用
(一)回归当下,寻黄河精神
过渡语:穿过历史的硝烟,如今的祖国已经走向繁荣富强,哪些
人身上或是哪些事件中依然传承着黄河这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学生思考分享。
)
预设:四川凉山的消防战士们,为扑灭森林大火,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竞技赛场上,中国的运动健儿们顽强拼搏的身影;边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疆土,不顾环境的艰苦,依然守护在条件恶劣的地方;抗击新冠疫情时,我们的医生护士不惧危险,冲击在抗疫最前线。
他们的所做所行,无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和传承。
小结:面对灾难我们历经了考验,面对死亡我们收起了悲伤,变得坚强。
黄河精神、民族之魂,依然处处可见。
这种精神将会在本单元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延续,他还延续在长征红军战士的身上,延续在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身上,还表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身上。
希望同学们能延续黄河这种精神――伟大坚强。
(二)推荐作业:
1.读:课下诵读《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进一步感受黄河特点。
2.写:以“黄河精神今犹在”为题完成一篇学后感,或者以“——颂”为题仿写一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