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3月月考(语文)无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10-11学年高二3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玉簟(diàn) 神妪(yù)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
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
D.桎梏(gù)佝偻(lóu)垣墙(y uán)修葺(qì)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沙鸥世事浣溪沙黍熟黄梁
B 清泠云宵蓬莱宫偃仰高歌
C 国殇剽略玉簟秋九重宫阙
D 箜篌潺湲筼筜谷钟鼓馔玉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自己的前程和理想,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高考结束后,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胜券在握,微笑地走出考场。

B.“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学校广场隆重举行,进入决赛的选手逐一登
台撑场面
...,整场比赛绚丽多彩,个性纷呈。

C.陈锋来自贫困的山区,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高二就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国内表示愿意
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 B《游褒禅山记》——苏轼——散文
C《家》——巴金——小说 D《巴黎圣母院》——雨果——小说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_ __ _,_ ___,____,____。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
有几人能邀乘明月,归回了自己的家乡。

而我那无着落的离情,伴着落月之光,和
着江树摇曳,不胜温情缱绻。

①离人南北天各一方②隐遮了落月③道路异常遥远④沉沉的海雾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如何面对重拍经典肖复兴
今年是经典的重拍年,《三国》的电视连续剧刚刚揭开战幕,紧接着还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的电视连续剧将要陆续上演,一举囊括了我国的四大名著,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三国》开演伊始,立刻鲜花和“板砖”齐飞,正说明人们对于电视剧的关注,其实更是对经典的关注。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典不属于个人,里面不仅包含整个民族对于历史的认知,也包含对于集体记忆的积淀和对于民族情感的寄托。

因此,面对经典的重拍,很能够考验编导演,也能够考验观众:是对于经典艺术和电视现代艺术相互结合、彼此关照的考验;也是对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情感温故而知新的考验。

因此,创新从来不是重拍经典之敌。

这里所说的创新,包括对艺术和制作的现代化技术的双重投入。

但是,这些创新的出发点一定来自经典本身,而并非对经典的背离,甚至完全的解构和颠覆。

因为那样做,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创作属于你自己的新品种,却已经和经典背道而驰。

我国四大名著里,特别是《三国演义》,和历史交融更为密切,很多人都愿意用《三国志》来改造《三国》,以历史的名义来修订艺术,殊不知我们拍的是《三国》而并非《三国志》。

重拍的新版《三国》,之所以遭到那么多的“板砖”,因为它颠覆了《三国》原著里扬刘抑曹的基本艺术主旨,将一个已经完全艺术化和民族化的白脸曹操,翻案为乱世里的一代英雄。

尽管为其披挂了国家统一的一袭耀眼的红袍,但这样的曹操已经不是经典里的曹操,也不是民族记忆、大众情感、民间言说里的曹操。

为曹操翻案的戏,并不新鲜,历来都有,近代以郭沫若的戏剧为最。

如今重拍《三国》,旧话重提,借经典之壳做道场,将一世奸雄翻案为一代英雄。

显而易见,大众心目渴望赋予刘关张主角人物身上的正义、仁义与道义,便有所弱化,乃至李代桃僵成为涂抹在曹操脸上的一道腮红。

这样的颠覆,表面看是历史与艺术的错位,其实是我们如今对于政治与战争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价值观的新的认知和判断,自作主张的移植到了经典之中。

重拍经典,从来都是一条经久不衰的艺术之路,好莱坞重拍自己的经典不知有多少,而且近年重拍东方经典,为其开辟新品种,开拓新市场。

因此,重拍经典,从来都是好事,值得努力。

只是我们对于重拍经典的认识,首先需要提高。

颠覆和解构,并非是重拍经典创新的唯一之路。

重拍经典,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对于经典的谦恭与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我们一定比古人或前人高明。

漫长岁月里淘洗下来的经典,值得我们一次次的重拍,却不是非要二八月乱穿衣一样,每次重拍都要把它们装扮成新娘一样簇新;或把经典当成魔术,非要一次次地令其花样翻新。

其次,重拍经典,需要我们艺术的积累和准备,不需要一窝蜂地扎堆儿,不需要抢占地盘一样先下手为强。

好莱坞当年由费雯丽和盖博主演的电影《乱世佳人》,如今已经过去了71年,没有人敢涉足重拍,这是一种态度,因为尊重那曾经的一种高度,没有足够的积累和准备,不敢轻易去碰它。

经典不是可以畅销至今的一块肥肉,如果说经典的价值,已经是我们的公共资源和财富,我们需要像爱护我们的公共绿地或文物一样珍惜,而不是随意地占有它,轻而易举地撕裂它。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05月08日第01 版,有删节)
6.下列有关“重拍经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里包含整个民族对于历史的认知、集体记忆的积淀和对于民族感情的寄托,所以重拍须谨慎。

B重拍的《三国》,推翻原作主旨,创作者对于政治与战争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价值观的新的认知和判断是错误的。

C 重拍经典,首先要对经典抱有一种谦恭和尊重的态度,还要有艺术上的丰富积累和充分准备,不能一哄而上。

D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热衷于重拍经典,近年来还打破东西方的界限,开发出新的品种,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7 对于创新和重拍经典的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新与重拍经典并不矛盾,创新是对经典在艺术和制作的现代化技术上的双重投入。

B 经典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不能背离经典,更不能对经典进行完全的解构和颠覆。

C创作者可以另辟蹊径,创作属于自己的新产品,不能借历史的名义来修订艺术。

D新版《三国》应将我们今天对于曹操等人的认知和判断自觉地移植到了经典之中。

8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重拍经典,是对导演的考验,也是对观众的考验,我们要提高对重拍经典的认识,做好必要的积累和准备。

B 新版《三国》之所以遭到批评,就在于它以历史的名义改造原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民族记忆、大众情感、民间言说不一致,颠覆了原著的基本艺术主旨。

C 好莱坞当年的电影《乱世佳人》,过去了71年没有人重拍,因为它达到了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D 我们要尊重经典,因为经典已是我们的公共资源和财富,不能随意地占为己有,为己牟利,而应该爱护、珍惜它。

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9——12 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

”张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鲰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日:“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日:“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

”沛公日:“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吾入关,秋毫不敢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日:“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9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素善.留候张良善:交好B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D不如因善遇.之遇:遇见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吾得兄事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1.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
..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吾得兄事之.D于是项伯复夜.去
1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 项伯连夜“私见张良”,劝其一起逃跑,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之人。

B 张良不愿抛弃刘邦私自逃跑,体现了他信守承诺的美德和对刘邦的一片忠心。

C 刘邦尽管先行入关,但“秋毫不敢有所近”,说明他的确并无称王的野心。

D项王答应了项伯为刘邦的求情,表现了他有勇无谋,容易轻信他人的性格弱点。

第Ⅱ卷(共114分)
13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分)(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分)
14默写出下列空缺的文字。

(10分)
(1)山寺钟鸣昼已昏,(2)熊咆龙吟殷岩泉, .
(3),乾坤日月浮(4)岁暮阴阳催短景,
(5),,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6),芙蓉泣露香兰笑。

(7),,一一风荷举。

(8)垆边人似月,。

15 阅读下列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言绝句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

最后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李白
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上海,那场初冬的花祭刘炎迅
11月28日,上海市胶州路。

距离那场导致58人遇难、数百个家庭离散的大火,已经半月有余。

凌晨两点多,路灯散出的光芒被一圈蓝色的铁皮围墙挡在外面,火灾过后的大楼隐没在漆黑之中。

铁皮墙下,一排白菊独自静默。

一尊蓝色的小佛像,用细绳子扣着,挂在墙上。

11月16日,灾难次日,这座城市里的许多男女老少,纷纷来到这里,站在烟火散尽的大楼下,捧花相祭。

他们打出横幅:“上海不哭”。

(一)
王小塞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火灾后,他看到遇难者家属去哭泣,去拜祭,还有市民零星去祭拜,去献花。

他觉得自已不能作壁上观。

“头七”是个机会。

按中国传统,这一天,逝者会返世,需要特别祭拜。

王小塞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副总监,本是浙江台州人。

但这么多年在上海打拼,落地生根,对这座城市有着新上海人的特殊眷念之情。

11月20日下午3点多,王小塞在曾杨路花鸟市场订花,同时在微博里发消息:“外地的朋友需要代送,转发注明‘替我送一支鲜花’,我会统计后免费帮你完成心愿,如果代购一束以上,8元一束,我统一预订,让鲜花铺满整条马路。


应者如云。

(二)
莫拉莫(网名),王小塞的朋友。

灾难次日,他在新闻里看到火灾现场附近一家汤包店义卖,挂出的标语是:上海不哭。

他感受到了这平凡的四个字里的力量。

从事广告创意的他发挥专长,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一款海报:折叠成十字状的黑挽带,下方四个黑体字——“上海不哭”。

黑底白字,简单,肃穆。

海报出炉。

他们将大样贴上网,号召网友下载打印,在头七那天,与鲜花一起,祭奠逝者。

11月20日,头七前一日。

他在微博里写下:“上海,你正用无声的哀悼震撼着全世界。


(三)
赵睿毅,金融证券从业者,上海人。

他戴着眼镜,白净,斯文,地道上海人,却是一口京腔。

他说,单身的时候和一帮北方哥们儿玩乐队,落下这口音。

在网络上,他有一个很嬉皮的名字:查理·奥特曼。

11月20日,周六,头七前一日。

他和上一年级的儿子聊天,说起胶州路的大火,儿子自然也知道。

“我问他愿不愿意第二天一起去献花,他说好。


赵睿毅说,“让儿子在很多年后回忆时能记得,当年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场灾难,并且他到了现场做了一点事情。


20日下午3点左右,他去买花。

本来只想买几百支,个人祭奠,进了花市一看,几百支花是那么小的一捧,觉得不够意思,于是决定加购。

他跟老板说要多买些,老板就问,是不是去胶州路?两人于是聊起来,越聊越激动,赵睿毅最后一张口:“给我来3000支。

”单价一元的菊花,花店老板以每支8毛的价钱卖给了他。

(四)
曹小夏,又名石渡小夏,日籍华人,现常住上海,负责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运营。

头七这天,他和乐队成员们,来到胶州路义演。

当天下午两点多,徐瑞延等从杭州过来悼念的网友,一走到胶州路口,就听到了乐声。

那是《圣母颂》。

“这声音,震撼每个人的内心。

”徐瑞延说。

这个乐团本来由85岁的曹鹏老先生担任指挥。

不巧曹老正在新加坡,他于是委托学生童光荣来补缺。

童光荣是越南人,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究生。

为了义演,他连夜背诵乐谱;乐团成员陈怡倩,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她提前写好了祷文,演出那天,由团里嗓门最洪亮的大管演奏者周丕元现场朗诵。

这场演出即时被传到网上。

看了的人都说:这才是“上海的腔调”。

(五)
现场,警察随处可见。

他们有的穿制服,有的着便装。

但耳朵上挂着统一样式的黑色耳机,很容易辨认。

事后很多市民回忆,现场警察维持秩序,态度平和,“那么多人聚集,一个‘小火星’就能蔓延”,大家都很谨慎小心。

按照事前的约定,来此献花的人们,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尽量不乱丢垃圾。

除了遇难者家属大哭声,更多的悼念者只是在默默流着眼泪。

有人抬着事前做好的花圈走到楼下,上面用白黄两色菊花拼成“上海不哭”四个大字,一下子成为众人目光焦点。

随后,又有人拉出数米长的横幅,接受每一个悼念者签名。

没有人来阻止。

人们看到,一些警察也眼含泪水。

大家觉得:“穿不穿制服,都是上海人。


“上海不哭”小海报很快成为标志,几乎人手一张。

这张海报被挂到网上后,很多人自已下载,自己打印,然后带到现场。

这让设计者莫拉莫感到“很给力”。

莫拉莫后来在微博里说:“看着自已设计并制作的海报被传阅,被张贴,被纪念,感到很欣慰及感动。


上海,这座城市珍爱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微小却洪亮。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45期)
16.“ll月28日,上海市胶州路。

距离那场导致58人遇难、数百个家庭离散的大火,已经半月有余。

”这句话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7.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上海不哭”这四个字?(4分)
18.作者以五个片段叙写了不同的人在这场初冬的花祭中的具体行为,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
19.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上海,这座城市珍爱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微小却洪亮。

”请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时代意义。

(7分)
20 (6分)
如今,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通信的手段之一。

如果你的朋友正在痛苦之中,你想给他发去短信给他安慰,你会怎么说呢?请仿照例句续写后两句。

要求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均与例句相同。

例句: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愿为你洗去烦恼。

(1) (2)
21(5分)阅读下面一段话,筛选文中重要信息,提炼出5个关键词。

(5分)
据人民日报1月8日消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4日刚发来函件,已确认了出借17件珍贵文物给我们筹办的‘雍正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对记者说,“这是故宫文物分离60年来第一次重聚,很有意义。


1948年至1949年初,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分三批将2972箱故宫文物运到台湾,这些文物虽然只占故宫文物的少部分,但多是精品。

自此,故宫文物分飞两岸,离别60年。

“雍正展”定于今年10月在台北举行。

去年底,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借展的想法传递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立刻得到正面回应。

此后,台北“故宫博物院”考虑场地等因素后,确定了向北京商借17件展
品。

据介绍,目前双方已提出了多项合作设想,台北方面希望北京参加明年举行的“南宋展”,2011年两岸举行一个联展。

关键词:
22作文(60分)
一位台湾作家从台北坐飞机到高雄去,飞机起飞后,他从窗口瞄到有座山很漂亮,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红橙黄绿青蓝紫……他感到奇怪,他在台北住了那么久,怎么没看过这座美丽的山呢?于是他便很小声地问旁边的乘客:“对不起,可不可以帮我看看外面是什么山?”对方看了一眼,说:“那是内湖的垃圾山啊!”他不敢相信,内湖的垃圾山怎么会这么美?旋即他恍然大悟,是因为高度,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个很高的视点来看她的缘故,那是一种超越的美丽。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