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扬的魅力
作者:钟玉兵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20期
在任班主任期间,我曾在学生当中做过一次民意测试,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师?答案几乎都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关心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多鼓励、表扬学生,而不一味地指责、批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它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决定一个人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进入中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年龄,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开始学会评价教师、同学、父母,他们的思想已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已基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尊重、理解与赞美,非常重视自身价值被他人肯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关爱、尊重、理解与赞美便是这种肯定的重要体现。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时,某位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或一次无心的关爱,便激起我们学习的动力。
原因在于,这种表扬与关爱本身就是对我们的肯定。
当这一次“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得到满足后,我们便会渴望第二次、第三次……于是,一种能推动自身进步的动力产生了。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好强、向善、上进之心,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表扬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对于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的事情常与学生商量,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对于他们的好想法、好做法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肯定,必然会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校一学生原本成绩平平,因老师的表扬,鼓励进步很快。
在总结原因时,这名学生说:“是教师在我作业本上批的‘你一定行,你最近的进步令我骄傲!’这句话给了无穷力量。
”一句赞赏的语言点燃了该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初中生毕竟还只是孩子,要让这些孩子听话,好好学习,教师就必须在他们面前树立威信,而为了树立这种威信,他们动不动便批评、责骂学生,动不动便请家长。
诚然,这种办法表面看去很有效:但遗憾的是,他们早已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他们学习很大程度上源于被迫。
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所作所为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尽管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做法却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将表扬和批评、激励相结合。
学生需要表扬,但表扬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事实上,表扬过多,过滥也会滋长学生的优越感,不思进取,还受不得半点批评和挫折,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批评应该实事求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要及时提出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指出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不过,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最好
私下单独进行,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在乎他、尊重他,此时教师的批评也易于他接受。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一旦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
而要实现这一点,“表扬”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表扬”容易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容易让学生时时感到进步的快乐,乐于学习。
实践证明,为人师者一个小小的善举,往往关系学生的一生。
学生因良师引导而进步成才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