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染方法引路打造识字高效课堂——对喻静蕾老师《识字(三)》的课例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

一、充分地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三)》,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两个板块的内容:第一个板块是传统民俗活动,由六个动宾式的三字词语组成;第二个板块是主要传统节日习俗,由六个主谓式的四字词语组成。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喻老师教学时,以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切入,由“龙”到“龙的传人”到他们的传统节日,由传统节日名称到节日习俗以及民俗活动,一一铺陈,环环相扣,娓娓道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充分地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恰当地重组、改造,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二、充分地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汉语、汉文化的魅力
教学“龙”字时,喻老师演示了“龙”
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楷体的变化;教学“元”字,喻老师介绍了“元”字的意思是“开始,第一”,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举例“一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教学“端午”时,喻老师说“‘端’是初的意思,‘五’和一二三四五的‘五’同音,‘端午’就是初五的意思”;教学“中秋”时,喻老师说“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秋天过了一半,所以叫‘中秋’”;教学“中秋”时,喻老师说“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在一起,所以叫重阳”;教学“除夕”时,喻老师说“‘除’是去的意思,‘夕’是夜晚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就叫‘除夕’,表示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到”;教学“猜灯谜”时,喻老师先说“谜语挂在灯下面所以叫‘灯谜’”,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猜灯谜……
另外,喻老师在教学中还引入了许多文化元素,如剪纸,故宫的九龙壁,龙舟,龙灯;农历;南汤圆,北元宵;重阳
文化浸染方法引路
打造识字高效课堂
———对喻静蕾老师《识字(三)》的课例点评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凤英
我来写“团”字。

(范写)方框儿在外面,左低右略高。

框内字要居中,大小适宜才漂亮。

仔细观察圆字,里面笔画较多,口字要写扁。

同学们照着例字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两个全包围结构的字,“团”字笔画少,“圆”字笔画多,把两个字写漂亮。

生练写“团圆”
(出示词卡“除夕团圆”)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CAI 播放返乡视频)
师:如果说中秋节不能和家人一起赏月、重阳节不能和家人一起登山,但是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
—除夕,不管路有多远,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赶回家,和家人团圆。

(CAI 出示词语“除夕团圆”)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CAI 出示六组节日习俗的词语)师:每个节日,我们都期盼与家人一起度过,包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

(1)师生合作,师节日名称,生节日
习俗
(2)同桌练读
(3)男、女生配合读6个短语,男生读节日名称、女生读节日习俗
(4)齐读
4.拓展延伸:了解传统民俗活动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还有其他的庆祝方式,我们去看一看。

(CAI 出示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唱大戏的动画)
师: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人们站在细细的竹竿上跳舞呢!唱大戏。

四、听唱儿歌,回顾节日名称师: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让我们跟着可爱的小男孩,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学的这些传统节日吧!
(CAI 出示儿歌视频,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读节日名称)
师:是哦,这就是我们的节日哦!作为龙的传人,让我们牢牢记住我们的节日吧!
责任编辑
郑占怡
GAOXIAOKETANG
高效课堂
48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第1

本学期,在我校“四环八步”的教学模式验收课中,我有幸担任了模式验收
课的评委,听了几位同事们的课堂教学后,感觉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

课堂上通过“前置学习(目标导航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和提炼归纳)”、“展示释疑(展示点评和质疑点拨)”、“反思检测(课堂小结和迁移练习)”四大环节的设计,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话”的气氛非常活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竞赛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

但是,也有一丝突如其来的感受由心而发,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流程的设置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需要好好把握住,否则将会失去它的实效性。

比如这样的课堂存在以下几个可商榷之处:1.热闹的课堂只是少数好学生的表演舞台;2.热闹的课堂助长了学生浮躁的学习风气;3.热闹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深入思考;4.热闹的课堂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的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反思的素养。

所以,课堂需要适当的“沉默”!的确,
“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即只有气氛、活动而没有凝神思考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为不健康的课堂。

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我校“四环八步”的教学流程上所需要把握的地方谈谈几点认识。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中学代英
我对“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内涵的解读
GAOXIAOKETANG
高效课堂
节,又叫敬老节;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包饺子,团年饭不吃鱼,倒贴福字;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识记汉字、认读传统节日名称、了解节日习俗以及民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感受了汉字、汉语、汉文化的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喜欢汉字”,这些课程目标都已不再是一句句空话,而是学
生内心涌动的声声呐喊;汉字、汉语、汉文化的力量,已经悄无声息地浸染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多种方法识字学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认读节日名称时,喻老师引导学生玩“翻日历找节日”的游戏活动,学生每找到一个节日名称,经历的都是一次“惊人”的发现;在巩固节日名称认读时,喻老师适时地去掉了拼音,引导学生开展男女生赛读活动以及“拼长龙”的游戏活动,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献
计献策;在了解节日习俗时,喻老师在学生自由交流基础上,或创设元宵观灯的情境,或开展猜灯谜的活动,或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或呈现历史人物屈原的肖像,或用诗句渲染氛围,或用联想识记,或用动画演示……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元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识字学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郑占怡
49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