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枢纽城市商业发展历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铁路枢纽城市商业发展历程研究
摘要:铁路枢纽对城市及商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郑州市商业的发展与京广、陇海铁路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铁路对郑州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将郑州市商业发展分为古代商业发展期、新的商业中心形成期、商业中心低迷发展期及城市商业中心稳定繁荣期四个时期;最后指出郑州市商业发展呈现出铁路对商业的“前促进、后阻碍”作用和商业对铁路的“前依附、后脱离”效应两个显著特征。

关键词:铁路枢纽;郑州市;商业发展;历程研究
引言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短短八个字道出了火车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1904年,京汉铁路通车之前,郑州只是一个城墙坚固、城门紧闭的小县城,面积为2.23 km²,人口不足2万人;1908年,陇海铁路与京汉铁路在郑州(当时叫郑县)西门外交汇,犹如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沉睡了1300多年的郑州市开始苏醒,郑州进入城市发展史上的新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郑州是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郑州火车站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给城市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如今郑州东站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郑州火车站的交通压力;郑州东站作为京广客运专线和徐兰客运专线的十字交通枢纽,成为郑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州市商业的发展与铁路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铁路对郑州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主导城市发展方向
铁路通达郑州之前,郑州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墙内。

京广、陇海铁路的相继通车后,城市突破城墙的阻隔,开始向西发展。

1904年到1936年这22年间,郑州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墙西门外、火车站以东、金水河之北、熊耳河之南的区域。

郑州解放后,城市逐渐向铁路以西的区域发展,依附于铁路强大的运输优势,在京广、陇海铁路所围合的西北象限内,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并迅速带动服务业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为界,城市的土地利用沿铁路线逐渐展开,城市逐步形成双“V”字型产业带的用地特征,其内侧为城市工业及铁路发展用地,外侧为城市生活发展用地。

【[]1】到20世纪90年代,郑州的双“V”字型城市结构形态表现的尤其明显。

因此,近代以来,京广、陇海铁路对郑州市城市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引领郑州商贸业发展
商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呈正相关。

20世纪初,由于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郑州很快成为中原地区大宗土特产品的集散地。

主要经营棉花、粮食、油料、中药材、皮毛以及运往内地的轻工
产品和“洋”货。

以棉花业为例,由于棉花质量轻、体积大、占地广、运输难等特点,在火车站大同路一带逐渐兴起了大批棉花加工业,通过铁路运输,以郑州为吞吐集散地,将豫西灵宝、陕州,陕西泾阳、渭南等地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输往东部沿海地区。

郑州火车站及郑州北货运编组站在全国人流、货流的运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郑州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必将给郑州商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郑州火车站一起成为引领郑州商贸业发展的“双引擎”。

二、郑州市商业发展历程分析
郑州市商业贸易历史悠久,郑州市商业贸易是随着郑州市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商业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根据郑州市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商业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将郑州市商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古代商业发展期、新的商业中心形成期、城市商业中心低迷发展期及城市商业中心稳定繁荣期。

(一)古代商业发展期
早在3500年之前的商代早期,郑州的商贸业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多,种手工业较为发达,根据考古及文献记载,当时郑州冶铁、纺织、制陶、酿酒等手工业已经发展较为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郑州因地处“天下之中心”,成为各诸侯国官民往来、商贾贸易的通道。

齐国的鱼、盐、文彩布帛,晋国的矿产品、畜产品,楚国的杞、梓、皮革、鸟羽、象牙等物品,多由此中转,销往各地。

【[参考文献:
[1] 蔡安宁,刘洋,梁进社,张伟;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研究.2012,(6):56
[2] 《郑州市志》卷十六:商业贸易.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P3]2】隋唐时期,隋唐东都洛阳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而郑州位于通济渠东西之交,为水运中转码头,在洛阳与江南的经济往来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内客栈、钱庄、车辆租赁等设施较为齐全。

位于郑州的管城驿,是当时唐都通往东南各地的唯一大驿站,来来往往的驿马车昼夜不断。

“夹路都有店肆待客,酒食丰足,每店备驴供客租用”。

【[参考文献:
[3] 详见:《通典》
[4] 《郑州市志》卷十六:商业贸易.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P41]3】自唐代“安史之乱”之后,郑州经济迅速衰退,商业发展缓慢,甚至徘徊不前;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战乱、天灾等影响,到19世纪末,曾经繁荣兴旺的古城郑州已衰落为一座商业凋敝的小县城,仅在老城内西大街、大十字一带有几家小商铺。

(二)新的商业中心形成期
火车停处聚商家,20世纪初,京广、陇海铁路相继通车后,在郑县西门外与火车站一带随即出现了卖小吃的席棚,主要经营红枣、柿霜糖等土特产,在火车站周边逐渐出现饭店、旅馆、百货等商家,形成活跃的商业集聚区。

郑州现在有名的德化步行商业街就是这时候形成的,到1916年,在老城西门外逐渐形成了以德化街、大同路为主的新的商业中心雏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棉花业和药材业发展非常迅猛,成为郑州当时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主要集中在老城内南大街、东大街一带;此时,火车站一带发展也异常红火,主要以旅馆、饭店、浴池业、理发业等服务业为主。

到1936年,以大同路、德化街为中心的商业区形成。

经营绸缎的店铺有52家,日用百货50家,钟表文具20余家,五金电料行5家,颜料铺30余家。

【[[5] 《郑州市志》卷一:总述.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P35]4】
(三)商业中心低迷发展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火车站一带成为日本空袭的重要战略目标。

以大同路、德化街为中心的商业区多次遭到日本战机的轰炸,几乎成为废墟;解放后,商业发展才逐渐复苏。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郑州西郊陇海铁路南侧建设国棉一到六厂,对于振兴郑州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但好景不长,三年的自然灾害及“大跃进”运动,以及后来十年文革浩劫,郑州商业发展几乎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商业发展受到极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前,郑州市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火车站至老城西一带,以德化街、二七广场一带逐渐形成了二七商圈,主要经营零售百货、日常必需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零售业;以大同路、火车站一带逐渐形成了以小商品批发为主的火车站商圈,主要经营文具、箱包、服装等小商品批发。

(四)城市商业中心稳定繁荣期
改革开放之后,郑州商业发展迅速,在二七广场、火车站一带,各类商业大厦拔地而起,给郑州商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商业发展,充分肯定了郑州商贸城的定位。

截止到1996年底,郑州已基本形成了以全国性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地方性市场为基础的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框架雏形。

【[
作者简介:王文棋(1984.10—),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助教
]5】2000年以来,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城市格局的拉大,城市商业也在迅速发展扩大,除了以二七商圈和火车站商圈为主的二七商业中心外,逐渐形成了碧沙岗商业中心、紫荆山商业中心、农业路国贸360商业中心、郑东新区七天地商业中心、金水东路曼哈顿商业中心、棉纺路锦艺城商业中心等。

郑州商业格局已从“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转变。

商业的业态和规模更加多样化。

三、郑州市商业发展特征分析
(一)铁路对商业的“前促进、后阻碍”作用
郑州商业的发展与铁路运输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初,在京广、陇海铁路通达之前,郑州市并无像样的商业可言;铁路通达之后,商业才逐渐发展起来,借助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以棉花、药材等为主的大型土特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并逐渐在铁路以东、火车站一带形成规模。

在郑州近代发展史上,是铁路运输带动了城市及商业的发展。

由于当时郑州火车站只是在东侧单面设置站台,因此,当时的景象是火车站东侧热火朝天、车水马龙,而一墙之隔的西侧则发展缓慢,商业更是无从谈起。

由此可以看出,该时期铁路阻碍了商业跨过铁路向西发展。

另外由于火车站强大的辐射力,在后期有几十条公交线路经过或达到火车站,将大量的车流、人流吸引到火车站,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二七广场及火车站周边的交通拥堵,这对二七商业中心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在郑州商业发展初期,铁路运输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郑州经济发展的后期,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快速发展。

(二)商业对铁路的“前依附、后脱离”效应
在郑州市商业发展初期,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少,主要表现为老城商业中心的拉动作用和火车站的强大辐射力。

因此,此时郑州商业主要集中在城墙内南大街、东大街一带和老城西门外与火车站之间的区域,该时期对铁路的依附作用较大。

而随着郑州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迅速向外扩张,火车站周边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商业发展对铁路的依附作用越来越弱,商业逐渐脱离火车站,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碧沙岗商业中心和紫荆山商业中心两个城市级商业中心;进入21世纪后,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铁路已完全包裹在城市之中,阻隔了城市东西两侧的联系,商业发展遍地开花,郑东新区七天地商业中心、锦艺城商业中心、农业路国贸360商业中心、金水东路曼哈顿商业中心、二七万达、中原万达等商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因此,郑州商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附于铁路的强大运输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后期由于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等,商业则逐渐脱离铁路站点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