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苏武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赐钱二百万以.葬举贤以.自佐
B.惶恐饮药而.死人而.不仁,如乐何
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为之于.未有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①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7.请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台阶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
C.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D.霍光寝.其奏,免武官寝:睡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武与李陵俱为.侍中若是皆且为.所虏
B.惶恐饮药而.死夜缒而.出,见秦伯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常以.身翼蔽沛公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B.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C.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D.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面对故友李陵字字诛心的劝降,不为所动,针锋相对,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B.苏武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

虽历尽磨难,却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作者叹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C.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并没有按照他人奏请追究苏武,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D.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2)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③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④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②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③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
(3)乃幽.武置大窖中( ) (4)如惠语以让.单于
( )
14.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1)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2)请毕今日之.欢
(3)其后楚日以.削(4)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A.(1)与(2)相同,(3)与(4)相同
B.(1)与(2)不相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不相同
D.(1)与(2)不相同,(3)与(4)不相同
1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兵挫地削B.见犯乃死C.何以汝为见D.忠而被谤16.把甲文第①段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17.分析甲文第①段的作用。

18.请结合选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知武终不可胁.胁:威胁。

B.羝乳.乃得归乳:生子。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弃掉。

D.武能网.纺缴网:结网。

20.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①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①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21.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望。

B.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

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C.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

D.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死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

二、非选择类
2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天雨.雪,武卧啮雪( )
羝乳.乃得归( )
杖.汉节牧羊( )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
23.解释下列加点字。

阴: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即: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
如:如.惠语以让单于( )
24.分析下列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屈.节辱命( )
欲因此时降.武( )
反欲斗.两主( )
25.分析下列句式。

何以汝为见( )
信义安所见乎( )
何以复加( )
子卿尚复谁为乎( )
26.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______________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______________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______________
三、小阅读-课内
27.《苏武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苏武的形象的?苏武的形象有哪几个特点?28.作者详写卫律、李陵劝降苏武的用意是什么?卫律和李陵降苏武时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四、填空题
2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系.( )雨.( )雪啮.( )
五、选择类
.....
30.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单于壮.其节
①羝乳.乃得归
①得夜.见汉使
①反欲斗.两主
①诚甘乐.之
①空以身膏.草野
①杖.汉节牧羊
①何久自苦.如此
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①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3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B.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C.兄弟并为.郎凿地为.坎,置煴火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如惠语以.让单于
六、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微写作
35.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1)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2)如果您一定想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日的欢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

7.苏武:出使匈奴,守节不失,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

屈原:不惧奸佞,志洁行廉,正道直行的爱国文人。

共同点:都不计个人得失,具有恪守伦理、坚守道义不惜杀身成仁高尚品德、行为。

都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

8.D 9.B 10.C 11.C 12.(1)(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2)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

13.诋毁效法,继承囚禁、关押责备14.D 15.C 16.又有谁能用洁净的身体,蒙受浑浊的外物呢?宁可跳进江水,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怎能用高尚纯洁的品质,而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17.本段从文学和政治两个方面写了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以宋玉等人效法屈原“从容辞令”却终“莫敢直谏”,侧面烘托屈原敢于直谏、一身正气的可贵(或“与屈原形成对比”),也侧面凸显屈原生死关系楚国存亡,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18.同:甲乙两文同为史传,都擅长运用描写和记叙,塑造主人公忠君爱国的形象。

异:(1)甲文侧重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刻画其至死不渝、以死明志的高洁之气,尾段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惋惜与赞叹,也进一步寄托了自身的忧愤,饱含自伤之情。

(2)乙文则以描写和记叙为主。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苏武幽禁之地条件的恶劣,以此侧面烘托苏武威武不屈、忠君爱国的形象。

更以苏武归汉之路的坎坷、留匈奴时间之久等细节,体现出其坚毅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19.C 20.A 21.B
22.名词用作动词,下名词用作动词,生子名词用作动词,执、拄名词用作动词,网,结网;藥,用藥矫正(弓弩)
23.副词,暗地里连词,表假设,假使介词,依照,按照
2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25.即“何以见汝为”,宾语前置句。

“安所见”即“所见安”,宾语前置句。

即“以何复加”,宾语前置句。

“谁为”即“为谁”,宾语前置句。

26.派遣发动,动手暴露,泄露
27.①通过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匈奴内部发生
谋反事件,苏武因副使张胜参与而受到牵连,“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并拔出佩刀自刎。

这一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他以死报国、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个性。

①通过卫律和李陵两次劝降,突出了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在两次劝降中,苏武不畏淫威,不为利动,不为情动,崇高气节勃然干云。

①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苏武坚韧不拔、历久不灭的爱国意志。

苏武在匈奴十九年,饱尝艰苦。

被囚禁于大窖,断绝饮食,啮雪吞旗,单身流放,掘鼠穴收野果,苏武顽强地活了下来。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始终“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强烈的爱国意志支撑着他在苦难中坚守,表现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刚烈坚强的个性、忠贞不贰的气节坚定的爱国意志,是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28.用意:作者将卫律、李陵劝降苏武部分的内容写得特别详细,目的是衬托苏武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不同: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反驳后,“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

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高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兄弟都因汉武帝而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闻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自己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

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不同的原因: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因为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

卫律曾任汉使出使匈奴,后投降匈奴,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唯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

李陵是一代名将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家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珠灭家族。

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大义凛然后“泣下沾裕”,可见其尚存羞恶之心。

29.xì yù niè
30.B
31.A
32.A 33.B 34.①将“白发亲娘和红妆佳人”与“更有待自己恩重如山的汉武大帝”
的位置互换。

①删去“他的足迹”(或将“走遍了”改为“遍及”)。

35.“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其精神是一种可贵的爱国精神。

因为爱国,他牢记国家荣辱,慷慨奉献,不为刀逼所动,不为富贵所诱。

他目睹雁飞对汉朝充满思念却是归期无望,忍饥挨饿,志节不改,在苦难中做了最执着的坚守。

与李陵相见,爱
国之心如铁石坚。

爱国主义是国家民族的支撑和灵魂,苏武的精神在当今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