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街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二、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街规划平面类型分类: 按地面街道形式——道路交叉口型、中心广场型、复合型; 按规模——小型(小于3000m2)、中型(3000-10000m2)、大型(大于10000m2); 按使用功能——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街、地下工厂街、地下多功能街。 1.“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 多数处在城市主干道下,平面多为“一”或“十”字型。地下步行街多为商业 功能,特点是地面交叉口处的地下空间相应设交叉口,并沿街道走向布置,同地 面有关建筑设施相连,出入口设置与地面主要建筑、小交叉口街道相结合,保证 人流上下。 图3-4为哈尔滨市东大直街地下步行 商业街。早期为秋林地下商店,一期为 秋林与奋斗路地下步行过道连接;二期 向奋斗路方向扩展;三期工程扩展至博 物馆方向并同博物馆地下立交桥相联系。 地下街共两层,同秋林公司、秋林商厦 地下室及地面相连。主要沿道路走向布 置,与交叉口、立交桥连通并设置出入 口,解决了繁华地带人、车流混杂的局 面,满足购物、娱乐要求。
图3-13日本横滨站地下街,有东口、西口两个地 下街。东口建筑面积40252m2,设250个车位的车库、 120个店铺;西口建筑面积38816m2,设362个车位 的车库、154个店铺。两个地下街规划在车站东西两 侧,把立交、铁路出站、停车相联系。 “广场型”地下街较易规划成“复合型”,而 “道路交叉口型”如没有中心广场只能是一种类 型。
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三、城市地下街的规划原则
1.城市地下街应建在城市人流集散和购物中心地带 解决交通拥挤,满足购物或文化娱乐的要求,与地面功能的关系应以协调、对 应、互补为原则。 2.地下街要同其他地下设施相联系,形成地下城 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空间(竖向和水平)的有机组合,形成地下综合体,是地面 城市的竖向延伸。 3.地下街规划应同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考虑人、车流量和交通道路状况 地下街建设要研究地面建筑物性质、规模、用途,以及是否拆除、扩建或新建 的可能,同时考虑道路及市政设施的中远期规划。 4.地下街规划应按国家和地方城建法规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 5.地下街规划应考虑保护范围内的古物与历史遗迹 有价值的街道不能用明挖法建造地下街。 6.地下街规划要考虑发展成地下综合体的可能性 地下街的建设是地下综合体的第一阶段,在此基础上有可能扩大规模。图3-2为 名古屋车站的地下街群。
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1957~1976年陆续修建9处地下街、17个大型建筑的地下室、3个车站及地下商 场连接而成,除叶斯卡地下街较规整外,其余大部分平面空间相当曲折。正常情 况下,熟悉的人不靠指示牌也很难辨别方向,突发性灾害极易发生混乱,后果十 分危险。
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日本横滨站地下街,有东口、西 口两个地下街。东口建筑面积 40252m2,设250个车位的车库、 120个店铺;西口建筑面积 38816m2,设362个车位的车库、 154个店铺。两个地下街规划在 车站东西两侧,把立下街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地下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本的地下街建设为我国提供了经验:
(1)日本地下街多由地下室连通起来,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建筑大多带地 下室,地下室由通道连接形成地下建筑系统。我国城市繁华中心区同日本相比矛 盾略小,地下室没有整片连接作为地下街,只有部分建筑地下室相连。 (2)日本地下街大多设规模都很大的停车场。我国地下街机动车行驶与停放的矛 盾不十分突出,类似日本20世纪60年代初,但行车难、堵车严重、存车难的现象 已出现。因此,开发地下步行街同地下车库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
1万m2的地下商业街、4万m2地 下停车库,同地铁相通。
位于火车站前,考虑地面铁路车站、地 下商场、游乐场、车库等与广场上下的交 通联系,形成小型地下综合体。
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街1万m2的地下商业街、4万m2地下停车库,同地铁相通
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3.“复合型”地下街 “中心广场型”与“道路交叉口型”地下街的复合。分期建造,工程规模较大, 需很长时间完成。几个地下街连接成的复合型地下街带有“地下城”意义,在交 通上划分人流、车流,同地面建筑相连,与“中心广场”统一,与地面车站、地 下铁路车站、高架桥立体交叉口相通;使用功能上有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健身、 食品、宾馆等。基本以广场为中心沿道路向外延伸,通过地下通道与地下室相连, 形成整体地下街。
第4章
城市地下街设计
§4.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4.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4.3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设计
§4.4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空间艺术
第一节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城市地下街:多种功能,各种地下设施综合考虑,形成具有城市功能的地下 大型综合体,是地下城的锥形。
一、城市地下街涵义
第二节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目前,地下商业街大多建在地面广场和商业中心街道地下(城市浅层0-30m)。
一、城市地下街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
(1)地面建筑、绿化及交通等设施的布置。 (2)地面建筑的使用性质、地下管线设施、地面建筑基础类型及地下室的建筑 结构因素。 (3)地面街道的交通流量、公共交通线路、站台设置、主要公共建筑的人流走 向、交叉口的人流分布与地下街交通人流的流向设计。 (4)该地段的防护、防灾等级、战略地位,以便规划防灾防护等级。 (5)地下街的多种使用功能(如是否有停车场)与地面建筑使用功能的关系。 (6)地下街竖向设计、层数、深度及扩建方向(水平方向延长、垂直方向增层)。 (7)与附近公共建筑地下部分及首层、地铁或其他设施、地面车站及交叉口之 间的联系。 (8)设备之间的布置,水、电、风和各种管线布置及走向,与地面联系的进排 风口形式等。
2 城市地下街的规划设计
2.“中心广场型”地下街 通常是城市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及中心广场地下,同车站首层或地下层相连, 若为广场,除与各道路出口相连之外,还设下沉式露天广场供休息。地下街地面 开阔,便于交通、购物或娱乐、休息。 平面规划类型常为矩形,分流地面客流、停车,常同地下车库相连。 下沉式广场:在地下设施交汇处设一个公共广场空间,为下沉开敞式,阳光可 进入广场内,通过室外楼梯与地面相连接,可用于休息、分配人流,从造型上丰 富城市广场的空间层次。
地下街主要组成: (1)地下步行道系统,包括出入口、连接通道(地下室、地铁车站)、广场、步行 通道、垂直交通设施、步行过街等。 (2)地下营业系统,如商业、文化娱乐、食品店步行街等,按使用功能设计。 (3)地下机动车运行、存放系统,常配置地下停车场、快速路。快速路、步行 道不宜设在同一层,同层设置污染严重。 (4)地下街的内部设备系统:通风、 空调、变配电、供水、排水等设备 用房和中央防灾控制室、备用水源、 电源用房。 (5)辅助用房:管理、办公、仓库、 卫生间、休息、接待等房间。
地下街的发展:由最初的地下室改为地下商店或单独建造地下商店而出现。 日本建设省定义:地下街是供公共使用的地下步行通道(包括地下车站检票口 以外的通道、广场等)和沿这一步行通道设置的商店、事务所及其他设施所形成 的一体化地下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一般建在公共道路或站前广场之下。 日本劳动省定义:地下街是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其他地下空间中设置的商店、 事务所及类似设施的连接,把自由通行的地下步行道与商店等设施结为一整体。 还包括延长形态的商店,不论布置的疏密和规模的大小。 我国定义: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 由许多商店、人行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城市地下工程》 定义:城市地下街(地下综合体)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 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 地下街的内容:①必须有步行道或车行道;②有多种供人们使用的设施;③ 具有改变交通流向的功能。不同之处是有的定义包含了建筑物的地下室部分。 地下街的作用:把地面街设在地下,解决繁华地带的交通拥挤和建筑空间不 足的问题。随功能变化,地下街演变为城市地下综合体、地下城。 分类:商业街、文化娱乐街、步行街、展览街、工厂街。 建设较多的为地下商业街、文化娱乐街。
一、地下街功能分析及组成
1.地下街功能分析 规模不同地下街的功能组成有很 大差别。小型功能单一,仅有步行 道、商场、辅助管理用房;大型地 下街则包含公路、停车设施、防灾 及附属用房;超大型是人流、车流、 购物、存车的综合系统,人流由地 下公交、地铁换乘,称为地下综合 体。图3-16。
3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设计
2.地下商业街的组成 规模不同地下街组成也有差异。日本地下商业街的各主要组成比例如表3.1。 表3.1 日本6大城市地下街组成比例
建造 年代 1964 1965 1973 1974 1974 1980 城市 横滨 神户 大阪 名古屋 东京 京都 总建筑面积 /m2 89662 34252 95798 168968 223083 21038 步行道 面积/m2 20047 9650 36075 46979 45116 10520 % 22.4 28.2 37.6 27.8 20.3 50.0 商店 面积/m2 26938 13867 42135 46013 48308 8292 % 30.0 40.5 44.0 27.2 21.6 39.4 停车场 面积/m2 34684 44961 91523 % 38.7 0 0 26.6 41.0 0 机房等 面积/m2 7993 10735 17588 31015 38135 2226 % 8.9 31.3 18.4 18.4 17.1 10.6
1957~1976年修建9处地下街、17个大型建筑地下室、3个车站及地下商场连接。
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四、地下街的类型
地下街按规模分类(建筑面积、商店数量): 小型:面积3000m2以下、商店少于50个, 多为车站地下街、大型商业建筑的地 下室,由地下通道互相连通。 中型:面积3000~10000m2、商店30~l00个,多为小型地下街的扩大。从地下 室向外延伸,与更多的地下室相连通。 大型:面积大于10000m2,商店数100个以上。 按形态分类(位置、平面形状): 街道型:多处在城市中心区较宽阔的主干道下,平面为狭长形,较多兼做地下 步行通道,也有与过街横道结合,一般有地铁线路通过,停车量较大。 广场型:多在站前广场下,与车站或在地下连通,或出站后再进入地下街。平 面接近矩形,客流量大,停车量大,主要是分流地面上人与车。 复合型:街道型与广场型的复合,规模庞大,内部布置较复杂。 德国人肖勒按城市中的作用分类:通路型、商业型、副中心型和主中心型,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地下街的特点。
表3.1可知名古屋3部分比例各约占1/3;年代越早,商场面积比例越高,基本没 有车库。日本1973年后建设标准规定如下 A≤B (3-1) A+B≈C (3-2) A—商店面积;B—步行道面积;C—停车场面积 我国现无统一标准,基本参考国外经验、按具体情况执行。 地下街要考虑是否规划停车场,但设计上有两种不同使用功能。地下高速路、 地下街管理不易统一,但设计需两专业配合,涉及地面、高架公路的连接技术。
段。
(3)日本地下街建设大多为多层,有的设置高速公路同停车场相连,分流地面车 辆。我国地下街建设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大中城市机动车在地面容纳不下,必
须开发高架或地下公路,因而规划中考虑行车分流的可能性。
(4) 地下街必须从交通、使用、发展远景规划,分期建造,重要是交通、停车。
第三节 城市地下街的建筑设计
1 城市地下街的涵义、发展及规划原则 二、地下街的发展
地下街起步在日本,成熟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 日本:1952年东京中心银座地区的三原 桥地下街;1955年建成浅草地下街;以后 的几十年中,日本地下街逐年上升(图3-1), 东京有14处,总面积达22.3万m2,名古屋 有20余处,总面积达16.9万m2,各地大于 1万m2的地下街总计26处。 我国:近年有较大发展,全国大中城 市大多开发了商业性质的地下街。如哈尔 滨秋林地下街有9万m2,上海市人民广场 地下街有5万m2。 地下街演变为地下城。东京地下街已 具备了“地下城”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