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练习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千后面的括号内)
1.交换价值的基础为(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价值量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在发挥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作为( A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3.纸币产生于货币的( B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4.各种商品能够在质上相等、在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是( C )
A.价格 B.价格和标准 C.价值 D.使用价值
5.货币作为什么手段是流通中货币的蓄水池,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从而促进市场供求平衡的作用?( D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6.商品是( DE )
A.用于交换的物品 B.有用的物品 C.人们的劳动产品 D.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
E.具有两重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7.货币和商品的共性是( ABE )
A.价值的凝结体 C.都具有交换价值 B.都具有使用价值 D.都是权威性商品 E.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8.货币的职能有( ABCDE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9.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有( ABC )
A.商品价格 B.商品数量 C.同名货币流通速度 D.商品的价值
E.商品的使用价值
10.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ACDE )
A.现实的货币 B.观念上的货币 C.价值符号 D.足值货币
E.信用货币
二、简述题(答题要点)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答: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有哪些职能?
答:(1)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中介或媒介作用,这种媒介作用的发挥就是货币执行
流通手段的职能。
(3)支付手段职能。
当货币不是作为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
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
(4)贮藏手段职能。
商品出售后没有继之以买,货币从流通中退出,被保存、收藏或积累起来,
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职能。
当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以上各职能,货币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3.货币形式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答:货币自产生后,先后经历过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和
电子货币阶段。
4.在物物交换情况下,有3种商品共需要多少种价格?如商品种类扩大到10000,又
需要多少种价格? 这种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设:n为商品种类,在物物交换情况下,价格种类为: n(n-1)
2
有3种商品共3价格.如商品种类扩大到10000,需要49995000种价格。
5.简述价格标准和价值尺度的区别。
答: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
同的职能。
(1)作为价值尺度只是衡量货币量的一个单位。
(2)由于价值的变动依存于自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
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价值法则决定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
(3)价格标准是习惯形成的货币单位含金量,与价值规律无
关,其本身有稳定与通用原则,通常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
6.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简单价值形式。
它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是价值
表现的最初形式。
(2)扩大价值形式。
它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分别由许多不同商品表现出来。
(3)一般价值形式。
它是指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表现自己的价值,是价值形式发展的质的
飞跃。
(4)货币价值形式。
它是指在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般等价物较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也就
是说,有一种商品固定地作为一般等价物,这就是货币。
第二章信用的本质与形式(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 A )
A.再生产过程中的闲置资本 B.固定资本的闲置部分
C.食利者阶层的资本 D.社会各阶层的资本
2.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 B )
A.G--W—G B.G—G’
C.G--G D.G—W—G’
3.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 D )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国家信用 D.商业信用
4.消费信用利率与工商贷款利率相比 ( A )
A.消费信用利率要高 B.消费信用利率要低
C.两种信用利率差不多 D.两种信用利率相等
5.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 D )
A.小于零 B.大于零
C.高于平均利润率 D.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6.利息率由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关系来决定,若现在
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将趋于 (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CD )
A.所有权转移 B.属于物质运动形式
C. 到期偿还 D.支付利息
8.信用产生的原因( ABCE )
A.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B.私有制的出现
C. 贫富两极分化 D.高利贷的盘剥
E.商品或货币占有不均衡
9.现代信用最主要的形式有( ABCDE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政府信用 E.消费信用
10.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有( ABCDE )
A.平均利润率 B.借贷资本供求关系
C.国家的政策 D.国际间的协议或默契
E.通货膨胀率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
1.信用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理解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关系,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于信用让度的只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贷出时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并附加一个增加额---利息。
2.高利贷的特点是什么?
信用最原始的形式是高利贷,其特点(1)非生产性;(2)利率高;(3)对小
生产的寄生性和破坏性。
3.借贷资本的特点是什么?
(1)借贷资本表现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借贷资本是以商品资本形态出现的;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相对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而言。
4.信用有哪些形式,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其中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形式的两种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提供的信用数量有限;
(2)在方向上受到限制;
(3)信用能力有下限;
(4)商业信用较短。
5.简述商业信用存在的必要性。
(1)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的需要所产生的。
在各工业企业
间,由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不一致等各种原因,不可能每次当一个企业要销售其商品时,恰好别的企业就有现款来购买该商品。
(2)商业信用的必要性也是商业资本存在和发展所决定的。
商业企业实际上不可能拥有那么多货币资本来购买全部工业品,因此需要工业企业向它们提供商业信用。
6.简述为什么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主体。
答: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主体的原因主要是:
(1)国家要靠银行信用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2)利用银行信用手段调节经济的需要。
现代经济不完全是放任自流的经济,而是在国家调节与控制下的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
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范围和力度要比资本主义国家强,从而更有必要发挥银行信用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3)社会主义大生产需要银行信用。
三、论述题
1.论述信用的作用
答:信用始终是推动和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信用的作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信用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现代信用和信用制度。
信用推动生产力的奥
秘就在于,它可把社会上一切闲置、待用的资本立即动员起来,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迅速地扩大资本量。
(2)信用促进资本再分配,从而促进利润率平均化。
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是不同的,必然引起资本从低利润的部门向高利润的部门流动,即通过信用把资本集中积累的货币资本投入高利润率的部门,实现资本转移,因而保证了各生产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3)信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通过信用,货币由三种方式得到节约:
一是相当大的一部分交易完全用不着货币;
二是流通阶段的流通速度加快了;
三是金币为纸币所代替。
(4)信用是资本集中和加速积累的杠杆。
现代经济是大规模经济,需要大量投资,而这种投资靠个别资本的积累是绝对满足不了需要的。
这就要靠资本集中来实现,而资本集中则依靠信用。
信用在资本积聚中也起重要作用:①把未用的积累积聚起来,加速运用。
②把在流通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积累起来,增加社会可用资本量。
③把社会上一切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都动员起来、积聚起来。
(5)信用是国民经济调控的杠杆。
信用可通过经济利益杠杆调控资金分配的方向和数量,从而调整国民经济。
2.论述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答:(1)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率高低由平均利润率高低决定,是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
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如果高于或等于此,则职能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完全让利息所占有,甚至还不够,职能资本家就无利益可得,所以利息率小于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利率作为借贷资本的价格,也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具体确定。
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上升;反之,利率就会下降。
(3)国家的政策。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如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直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
(4)国际间的协议或默契对利率也有影响。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达成的“出口信贷君子协定”,规定了出口信贷最高限额,协调了出口信贷最低利率,这样,实际上形成了统一出口信贷利率。
一些优惠贷款并无国际协议规定其利率,这是国际间形成的一种默契。
四、计算题
1.银行发放一笔金额为30 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10%的贷款,规定每半年复利一次,计算3年后的本利和。
解:本利和= P(1十r)n
=30000 X(1+5%)6
=40203(元)
2.如果张女士存入银行1 000元2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已知利率为月息3.97%0,试计算到期后张女士所得的本利和为多少。
解:本利和=P(1+r·n)
=1000X(1+3.97%0X24)
=1095.28(元)
3.某债券票面额100元,债券期限5年,收益率5%,发行2年后某人以90元购买了该债券,请计算该人的实际收益率。
解:实际收益率是 9.26%.
第三章金融机构(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千后面的括号内) 1.主要进行长期贷款的银行是( B )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 专业银行
D. 中央银行
2.在银行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
A.中央银行 B.专业银行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3.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开始的银行是( D )
A.中国实业银行 B.交通银行
C.农业银行 D.中国通商银行
4.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家银行是( B )
A.花旗银行 B.丽如银行
C,通商银行 D.交通银行
5.证券交易所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D )
A.监事会
B.董事会
C.理事会
D.会员大会
6.中国最早的信托公司产生于( C )
A.天津
B.广州
C.上海
D.北京
7.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为( B )
A.民国保险公司
B.仁和保险公司
C.花期保险公司
D.渣打保险公司
8.与其他几家银行性质不同的是( C )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银行
9.现代银行的最本质的特点是( C )
A.信用中介职能
B.信用创造功能
C.利率水平适当
D.信用功能扩大
10.按商业银行原则成立的银行有(ABCDE)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地方开发银行 D.发展银行
E.民生银行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
1、资金融通的概念,资金融通的基本渠道。
答:资金融通就是通过金融体系由资金盈余单位流向资金短缺单位的过程,是一个使暂时闲置的资金通过集中、分配和再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和部门的过程。
资金融通的基本渠道有两个:
(1)直接融通
(2)间接融通
2、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答: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具有的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3、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过程?
答: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以1948年12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为标志。
新时期金融机构的改革以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职能为重大转折。
我国现以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它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等几大类,其中商业银行占有重要地位。
4、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
答:(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5)发布有关金融监管与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6)持有、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7)经理国库;
(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10)作为国家的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5、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答: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包括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其中银行性金融机构居支配地位,它又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投资银行是西方国家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可以开展多种金融业务.
6. 简述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异同。
答:在资金来源方面,投资银行主要依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
债券筹集资金,而不是主要靠吸收存款;有些虽也吸收存款,但
主要是定期存款,有些国家的投资银行根本不吸收存款。
在资金运用方面,原来商业银行只办理短期业务,投资银行
只办理长期业务,现在实际上相互有所交叉。
第四章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答案)
1.在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比价由市场决定的是( C )
A.双本位制 B,跛行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 D.虚金本位制
2.典型的金本位是( B )
A.金银复本位 B.金币本位
C.金块本位 D.金汇兑本位
3.人民币发行的日期为( D )
A.1949年10月l 日 B.1948年10月l 日
C.1949年12月1 日 D.1948年12月l 日
4.“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在( B )
A.金银复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 D.跛行本位制
5.目前世界各国都实行( C )
A.生金本位制 B.虚金本位制
C.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D.纸币制度
6.以下哪种货币制度的产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D )A.虚金本位制 B.生金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并
7.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BCE )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C.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D.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E.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8.广义货币流通包括( AD )
A.现金流通B.银行券流通C.信用货币流通
D.非现金结算E.货币符号的流通
9.货币制度的内容有(ABCDE )
A.货币单位B.货币金属 C.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D准备制度 E.货币发行主体
10.狭义的货币流通是指哪些货币的流通?(ABC )
A.金属货币 B.现钞
C.现金 D.转账支票
E.非现金结算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
1.简述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答: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决定,但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主要区别有:
(1)商品流通是商品形态的不断变化,是不同商品、不同使用价值在交换;货币在流通中的形态始终不变。
(2)商品流通是商品经过一次交换后基本上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货币流通则不然,同一货币反复为商品流通服务。
所以,按一定时期计算的商品价格总额与流通中的货币总量是不一致的。
(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在方向上是相反的。
购进商品,付出货币;卖出商品,收入货币。
在流通中商品和货币处于对立状态。
(4)决定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具体因素与条件不完全相同。
商品流通直接决定于再生产的物质技术构成,决定于企业、个人对于使用价值的需要;而货币流通则决定于交换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
2.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1)割断了银行券与黄金的直接联系,黄金退出流通并被宣布为普通商品。
(2)银行券和纸币一样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成为无限法偿的通货。
(3)银行券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领域。
(4)不兑现银行券流通制度下,非现金流通成为货币流通的主体。
3.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复本位制又分为三种形式:(1)“平行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其实际价值流通的制度;(2)是“双本位制”,
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国家规定的比价进行流通的制度;(3)跛行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因为:(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金银同时为货币商品与货币的本性是相矛盾的。
(2)在这种制度下,一种商品会出哪两种价格,而且这种价格又必然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价格紊乱。
(3)为了克服这种混乱局面,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但当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与价值规律的引发作用发生矛盾时,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这样,流通中只有一种铸币在起货币作用。
可见,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4.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规定货币材料;确定货币单位;确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确定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规定准备制度。
5.人民币发行制度的内容。
答:(1)人民币的发行保证。
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我国人民币发行的首要保证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其次,人民币的发行还有大量信用保证,包括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商业银行票据等。
再次,黄金、外汇储备也
是人民币发行的一种保证。
(2)人民币发行的原则是,严格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经济发行,把货币发行权真正集中到中央。
具体就是:
①按照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掌握人民币的发行,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符合商品流通对人民币的客观需要,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过少都会引起币值和物价的波动。
②坚持经济发行,防止财政发行。
所谓经济发行,就是根据商品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对货币的需要而发行货币。
这种发行有商品物资作基础,可以保证币值稳定。
③把货币发行权真正集中于中央,我国日常货币发行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3)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人民币通过信贷渠道发行。
人民币由发行库投放出去就是货币发行。
业务库与发行库之间、发行库相互间的现金调拨。
第五章货币需求(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后面的括号内)
1.货币需求的实质是( D )
A.市场供给 B.商品供应量
C.社会总供给 D.市场需求
2.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是从哪个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问题的? ( C ) A.剔除通货膨胀角度 B.经济运行角度
C.经济总体和个体角度 D.经济主体角度
3.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L
1(y)+L
2
(R)中认为M与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分别是
( D )
A.正相关、正相关
B.负相关、负相关
C.负相关正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4.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是( A )
A.MV=PT B.M=KPV
C. M=L
1(y)+L
2
(R) D.M=PT/V
5.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 ABCDE )
A.流通中的商品量 B.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 D.人口数量
E.交通运输情况
6.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BCDE )
A.信用设备、信用制度发展水平
B.居民一定时期的收入水平
C.企业经营规模及货币收支流量
D.利率高低
E.价格的高低
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普遍具有货币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倾向,人们偏好流动性的动机有 ( BCD )
A.供给动机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E.收入动机
8.货币流通规律表现在( ACE )
A.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正比例变化
B.商品价格与货币需求量呈反比例变化
C.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要量呈反比例关系,
D.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要量呈正比例关系
E.商品流通数量与货币需要量呈正比例变化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
1.什么叫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答:自货币产生以来就存在着对货币的需求,以便用于购买支付或用于价值的保存。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里,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社会各部门(包括企业、事业、政府、个人)在既定的国民收入分配范
围内,能够和愿意以货币形式使用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货币持有量的总和,或者说是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货币需求量是收入与利率的函数。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认为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与投机性动机。
3.里得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弗里得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和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4.简述货币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货币需求及需求量的变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促进或促退的影响。
因为:
(1)货币需求形成对市场供给的需求,而供需双方共同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对立统一体,统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所谓统一,是指货币流通量与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基本上相适应,此时,货
币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3)所谓对立,是指货币流通量可能多于或少于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此时,货币
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5.简述货币需求总量与影响其变化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答:影响货币量变化的经济变量是多方面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环节都影响或决定着货币量的变化。
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
(1)商品数量与货币需求量的关系。
商品数量是指一定时期的商品可供量,包括
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第三产业劳务供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流通商品可供量增加,货币需求量增加;反之,货币需求量则减少。
(2)商品价格与货币需要量的关系。
在商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