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
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
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
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
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
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
五年,随亮汉中。
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
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
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
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
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祎密表其言。
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
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乙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
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平:文中指不和睦;现代指不公平的事,或因不公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B. 诽谤:现代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文中的意思和现代一致。
C. 规矩:字面意义是指校正方圆的器具,又常常指准则、法度。
D. 自己:现代意义指自身、本身、本人;文中实为“自于己”,
指原因始于自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仪颇有才干。
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 杨仪很自负。
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 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
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 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
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2)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
14. 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
10. 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
“仪每从行”,“从行”,词组,随行,之间不断开,排除AC;
“自为年宦先琬”,“自为”,自己认为,之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B B.“文中的意思和现代一致”错误,文中“诽谤”指批评指责过失。
12. D D.“杨仪当官爱显摆”错误,原文意思是杨仪因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
13. (1)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
(2)当时的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
14. 心胸狭窄。
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
口无遮拦。
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
知过不改。
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数”,多次;“规画”,规划;“筹度”,筹措。
(2)中“节”,节制;“莫”,没有谁;“省”,看望,探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思是“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即心胸狭窄。
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意思是“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口无遮拦。
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
“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意思是“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即知过不改。
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
翻译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
建安年间,他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
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见刘备。
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
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
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降职,名义上担任弘农太守。
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
建兴五年(227),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
建兴八年(230),杨仪被升为长史,同时兼任绥军将军。
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
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诸葛亮深爱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
建兴十二年(234),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在谷囗。
诸葛亮病逝于沙场。
杨仪已率领部队退回,又讨伐诛杀魏延,自以为功
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卦,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
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不过是闲职而已。
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
当时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
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建兴十三年(235),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
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
杨仪自杀,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
乙
评论说:刘封处于招致嫌疑的地方,而他的思虑不足以自卫。
彭羡、廖立凭借才干而被拔擢进用。
李严凭借办事的才干器局而发达。
魏延凭借勇敢智略被任用。
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
刘琰凭借故旧同宗而任职,都能位尊任重于一时,看他们的举止措施,寻求他们做事的准则,招来灾祸,没有不是始于自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