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讨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来提供恰当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心律失常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点。

1.观察病人的心律和心率: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或血压,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2.观察病人的症状: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确定病人的病因:针对心律失常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因。

一些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4.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是心律失常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需要仔细了解病人所使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和作用。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用药的时间规定,并定期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5.提供体位调整:有些心律失常病人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低血压和晕厥。

在这些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体位调整,如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帮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

6.提供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技巧,帮助病人积极应对心律失常带来的压力。

7.教育病人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包括告知病人其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帮助他们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治疗效果,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自我监测和处理相关紧急情况的方法。

8.定期复查和进展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复查病人的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情况。

根据病人的进展和变化,适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汇报人:
2023-12-26
CONTENTS
• 引言 • 心律失常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护理与指导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质量
01
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02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有
运动锻炼指导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
体素质。
避免剧烈运动
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参加竞技性 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
运动时监测
在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心率 和心律的变化,如出现不适,应
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定期随访与复查建议
避免诱发因素
指导病人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 。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避免过快、过多的输液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药物,以改善心脏功能。
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饮食、 运动、睡眠等。
0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环境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减少探视,避免不 良刺激。
休息与活动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合理安排病 人的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1 护理措施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

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

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

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

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

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

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

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

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56例临床护理体会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56例临床护理体会
2 0 0 8 . 2 9( 5) 7 2 2 .
模式 】 : 在 临床 出现 的医疗事 故大多数都 是 因为医护人 员 自 身 缺 乏警惕性 , 低估意外风险情况 的概率 , 心存 “ 想 当然 ”的工作心态 。
因此护 理人员应 当提高对新 生儿疾病 的发展评 估能力 和预见性 , 对待护理工作谨慎处理 。
使用风险管理 , 可 以提 高护理人员对工作 中的风 险管理的认识 , 提 高护 理人员 的抗风 险能力 , 使 护理人员 在安全 范 围内进 行各项 临
床护理操作 , 减少 新生儿意外风险的发生率 。
参考 文献
【 1 ] 闫桂 环.从 护理记 录 的缺 陷看举 证倒 置存在 的隐患 [ J ] .护 理研究 ,
3 O( 2) : 8 9 1 .
[ 4 ] 叶君 儿 . 风险管理 在母婴 同室新! k J L 护理 中的应用 [ J ] . 护理 与康复 ,
2 0 0 8 . 1 0( 7) : 7 9 1 .
经数据统计进 行数据分析 方法采用统计 学软件 S P S S 1 3 .0 进
心衰合并心律失 常 5 6例 临床护理体会
泻 的新 生儿要 密切 的观察 病情变化 , 出现 症状并 随时上报 主管 医 师协 助进行有 效 的处理 。②针对家属 进行母 婴安全教 育 : 对 孕产
妇进行 有组织 和计划 的健 康教育 活动 , 讲 解新生儿 的护理 常识并 进行操 作指 导 , 预先指 导安全教 育。③加强 产前模拟 体位 的训 练 及产后母 乳喂养 指导 : 产妇在术 前 8 小时接 受喂养 的模 拟体位 训 练, 每次训 练由在产科的专业护士进行指导 方法 : 协助产妇取侧 卧 位约 9 0 。, 枕头垫 高 , 双腿进 行屈膝 , 背 部用枕 头垫好 ; 使 用婴 儿 模型 , 使其侧 卧位 , 使 婴儿 嘴和产妇 同侧乳 头高度 平行 ; 产妇 同对 侧手以 … e ’ 字 型放 在乳晕上下方 , 侧手臂上举 以托住 要儿 头部 , 适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

(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胺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 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

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心律失常护理要点解析

心律失常护理要点解析

心律失常护理要点解析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病症。

心律失常的护理工作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心律失常护理的要点进行详细解析。

1. 心律失常的监测与评估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心律失常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

通过监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等手段,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节律是否正常。

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的间歇时间、稳定性等指标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变化。

2. 保持患者的安静与休息心律失常患者通常面临着心慌气短、心悸等不适症状,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患者的安静与休息,减少患者的精神和体力负担。

合理的休息有助于缓解心律失常症状,维持心脏的稳定状态。

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见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用于调节心律。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4. 心律失常的心理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会因为症状的不适而带来情绪上的困扰,例如焦虑、抑郁等。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5. 心律失常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控制良好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对于心律失常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向患者宣传心脏健康的饮食原则,例如减少盐分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提醒患者注意避免摄入咖啡因、可可碱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防止心律失常加重。

6. 心律失常的体位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平卧位或改变体位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的加重或诱发,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体位护理。

推荐患者采取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例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7.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在一些突发的心律失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迅速采取紧急的处理措施。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缓、不规则等情况。

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作为一名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我们应当非常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将就心律失常护理查房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一、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心律失常护理查房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方面。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二、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也是护理查房的必备项目之一。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心电图监测方式。

对于临时性心律失常,可以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持续性心律失常,可以选择长期心电图监测。

监测心电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观察症状和体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特别是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我们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护理查房时,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五、心理护理心律失常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作为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应对能力。

六、生活指导心律失常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5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讨

5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讨

行卧床休 息 ;需持续使 用抗 心律失 常药物 ,这样 叮有 效维持患
者的窦性 心律 ;若 心律失常严重 ,应及时告知医生 。
患者 经过治疗后 心功能均有不 同程度 的改善 ,无 一 例死 L 病例 , 最终均痊愈 出院 , 患者住院时间 1 0 ~ 2 5 d , 平均 ( 1 5 . 3±2 . 1 ) d 。
所有 患者 皆给 予抗 心律 失常药物治疗 ,治疗期 间给予科 学 、 有效 的护理 ,包 括一般护 理 、心理护理 、药 物护理及 电击复律
护理 。
1 . 2 . 1 常规护 理 由于左侧 卧位 可让 患者感 觉 到明 显的心 跳 , 进 而增加患者 的不适感 ,因此护理人员应 叮嘱患者尽 量少选择
m级 1 3例 。 1 . 2 护 理 方 法
否存在血压下 降、呼吸困难 等多种症状 。( 2 ) 复律 时 ,应指 导患
者进行仰 卧 ,实施氧气 吸入 ,解松裤带 或者衣领 ,并摘 下活动 假牙 ,开设 静脉通道 ,选择 适量的安定 剂实施静脉 注射引导患 者逐渐进入 睡眠状 态 ,协助 医生实施 电复 律。( 3 ) 电复律后 ,需 进行 2 4 h的心电监护 ,详细观察患 者的体征变化 ;指 导患者进
监测 ,若患者 由药物引起 心力衰竭 时,应告 知主治 医生 ,必要 时需 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 1 . 2 . 4 电击复律护理 ( 1 ) 复律前 ,护理人员需 向患者详细介绍 相关的复律知识 ,缓解 患者 的紧张情绪 ,术前 2 d ,需禁止使用 利尿剂与洋地黄 ,同时选择 0 . 2 g 奎尼丁进行试服 ,观察患者是
般护理 、心理护理 、药物护理及电击复律护理 。结果 : 5 7 例患者均痊愈 出院,住 院时 间 1 0 ~ 2 5 d ,平均 ( 1 5 3± 2 . 1 ) d 。结论:科学优 质的综合 护理 可 改善心律失常患者 的病情 ,促进疾病 的治疗 ,值得在护理 实践中推广使用 。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搏动过缓、过快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控制和管理他们的心律,并提供支持和照顾以促进其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得到最佳护理和治疗。

监测心律脉搏监测脉搏监测是监测心律失常病人心率和心律的基本方法。

护士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点(如颈动脉、腕动脉等)来记录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对于心律失常病人,持续监测和记录脉搏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与心律失常相关的异常。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是评估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护士可以通过心电图监测设备记录病人的心电图,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

心电图监测还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持氧气供应心律失常病人有时可能出现氧供不足的情况,因此维持适当的氧气供应对于他们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并确保病人的氧气供应与医嘱保持一致。

如果病人出现缺氧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或气短,护士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给予额外的氧气供应或调整病人的体位。

控制及处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管理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护士应确保病人准确地使用和服用药物,并定期监测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应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和病人的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心脏复律对于某些心律失常病人,如室颤或室速,需要进行心脏复律以恢复正常心律。

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协助进行心脏复律程序,如心脏除颤或药物复律。

在复律过程中,护士需确保病人的安全,维护其呼吸道通畅,稳定电解质水平,并监测复律效果。

寻找和处理潜在的诱因某些心律失常可能与诸如药物、饮食、压力、焦虑等因素有关。

护士应协助医生寻找和处理潜在的诱因,以帮助控制和管理病人的心律失常。

例如,护士可以向病人提供饮食建议,帮助其避免某些食物或饮料,给予心理支持和放松技巧,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浅谈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谈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 ) 53 8 :8 .
[ ] 杨 华. 手术 室 开展人 性 化护 理及效 果评 价 [ ] 中外 医 疗,0 0 4 在 J. 21,
( ) 3— . 2 : 4
浅 谈 心律 失常 的临 床 护理 体 会
谢 敏
平 邑 2 30 7 30 山东省平 邑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 山东
【 要】 摘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 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 分析 6 例 心律 失常患者 实施 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0例患者 经过 严密观 察 o 6
服务 , 让患 者 满 意 。 此 外 , 要 随 时 学 习 最 新 的护 理 医 学 杂 志 , 也 了解 护 理 学
科的最新进展 、 动态 , 从而全面 自身的综合 能力。 1 26 换位思考。在外 科护理 中实施 人性 化护理 应当是 站在病人 的 . 立场 , 主动为病人考虑 , 在脑海 中应有 这样 的意识 : 我能为病人做什 么呢? “ ” 因此 , 日常的工作中 , 在 除了常规护 理以外 , 还要多 为病人 着想 , 当病人手术 后疼痛不止或术后伤 口出现感染 ; 术后食欲不振 , 士要 及时将病情反馈 给 护 医生 , 医生处方后 , 在 第一时间把药送 到病人身边 , 期给病人换药 , 防伤 定 预 口感染加重 , 全面尊重病人 , 以尊重 为原则 是开展 人性 化护理 的前提 , 这也 是护理事业本质回归的一种 体现。 12 7 提供 热 情 、 诚 服 务 。 护 士 在 日常 的 工 作 中 , 论 大 事 小 . 真 无 事, 都应 给予 患者 服 务 , 心 患 者 。如 患 者要 进 行 长 时 间 的输 液 治疗 , 关 患 者 的手部会 很难 操作 , 理人 员要 耐心 地 给予 患 者 解释 , 免 患者 出 护 避 现 不适 感 。再 如患 者耍 进行 服药 治疗 , 理 人员 应 先 准备 好 热水 , 这 护 从 动作 上 , 者 可明显感 受 到护理 人员 的 真 诚服 务 , 护 理 的服务 可 以 患 让 让 患者感 到舒 心 。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可以表现为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十分重要,既要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又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并从心理、生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护理要点1. 了解患者情绪: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全感和支持。

需要细心聆听患者的抱怨和不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2.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要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解释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不必要的恐惧感。

并可以配合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每次检查结果要及时告知患者,并对治疗方法的调整进行解释,让患者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二、生理护理要点1. 观察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监测病情的波动。

对于出现突发心律失常或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 处理并发症:心律失常可能引发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等。

护士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氧气吸入、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除颤或给药。

3. 规律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低盐、低脂、低咖啡因的饮食,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平衡: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降低精神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三、环境护理要点1. 维持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护士应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降低噪音、灯光等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57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的心理护理

57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的心理护理

些护士为提高书写效率或贪图省事,随意复制、 粘贴与患者实际病情不符 的记 录 ,出现 留置 尿 管的 男患者有 “ 阴道 有分 泌物 ” 的记录 、 白班有 “ 夜间 睡眠好” 的记 录等张 冠李 戴的现象 , 使护理记 录 内容的真 实性和 可靠性 受
到 影 响 3 解决 电子 病历 临床 护理应 用 中问题 的对 策
【 键词 】 心 力衰竭 ; 关 心理 学 ; 心理护 理
【 图分 类 号 】 4 35 中 R 7. 【文 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1 6 2 2 2 ( 0 )l- 6 7 0 7— 5 32 1 07 — 2 1 1 1 疑 , 受暗示性 强 ; 情 、 接 对病 自觉 症状格 外关 心 , 问题 爱刨根 问底 ; 对 住入 院 后 8%的患者 存 在不 同程 度的焦 虑 ,8 0 5%出现抑 郁情绪 ,2 2%有敌对情 绪 , 1 ̄ 6o 不安。 / 表现 焦虑情绪在 入院后45 8 最为 明显 , 郁情绪在 入院第3 抑 天到 第
1 资 料与 方 法
3 心理 干预 对策 消 除心理 社 会刺激 因素 、 . 2 改善 情绪状 态 、 高治疗 遵 提
11 临床病历
研究对 象选 自2 1年 8 00 月至2 1年 8 01 月在我 院住 院的患者 ,
从洼和生活质量 , 帮助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良好的第一印象, 树立 建 立 良好 的 医患关 系 , 执行 首诊 负责 制和 首 问负责制 , 严格 帮助患 者熟悉 环 境, 适时 的移情 , 重患 者 的意见 , 动介 绍 医院环 境工作 制度 、 任医生 尊 主 责
1 9 . : 7 -2 8 8 81 2 7 9 7
首先, 加强对 护士 的思想 文化教育 , 高他 们对 电子护 理病历 重要性 提 的认 识 , 规范护理 病历 书写 , 格实行 《 从而 严 病历 书写基 本规范( 行)的要 试 》 求, 客观 真 实、 连贯 准确 的书 写各项 记录 , 保 电子护 理病 历在形 式上 的 确 规范 。 次 , 其 加强护 理人员 的法制 教育 , 增强他 们的法 制观念 和 自我 保护意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针对心律失常的护理进行论述,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

一、护理目标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和恢复患者的心脏正常节律,保障其生命安全。

具体来说,护理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和评估: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观察心率、心律、QRS复合波形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疼痛管理:心律失常可能伴随胸痛、心绞痛等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镇痛治疗,缓解患者疼痛。

3. 氧气治疗: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脏供血。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5. 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压力,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二、护理措施1. 保持患者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应尽量减少刺激,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恢复正常心律。

2. 规律作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减轻心脏负担。

3. 饮食控制: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鼓励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心脏功能。

4. 定期活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提高心脏耐力。

5. 定期复查:定期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紧急救治:对于急性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进行除颤、心肺复苏等,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护理评价护理评价是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电监测:根据心电图的变化,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

2. 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缓解,如心慌、胸闷等不适感是否减轻。

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转诊

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转诊

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转诊
【护理】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的关键。

2.是否需要给予患者长期用药治疗,取决于发作频繁程度及发作的严重性。

近年来导管消融技术已十分成熟,具有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治愈心动过速的作用。

3.慎用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明显减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可减少发病。

5.注意饮食有节,戒烟酒,起居有常,避免剧烈活动和强体力劳动,注意气候变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转诊】
1.若出现室上速者虽经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药物治疗主要是预防室上速发作,因药物的副作用或疗效不满意难以长期维持者采用非药物治疗,即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应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2.快速房颤、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室率或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应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心房颤动需同步直流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治疗,应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内进行治疗。

3.阵发性室速经抢救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到上级医院心脏专科明确病因。

特发性室速若考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或考虑安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心肌梗死57例临床护理

心肌梗死57例临床护理
本组 57例 ,男 38例 ,女 19例 ;年龄 40~78岁 ,中位年龄 59.1岁。其 中前壁梗死 20例 ,下壁梗死 26例 ,后下壁梗死 5 例 ,前壁并侧壁梗死 5例 ,其他部位梗死 1例。所 有病例经积 极治疗 和综合护理后 ,除 1例患 者猝死 ,其余均好转出院。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AMI是急 性事件 ,会 引起患 者心理 应激 ,其 反应类型及程度取决于病情的轻重 、患者 的性 格 、文化 素质及 对疾病的认识 ,多表 现为 紧张 、焦虑 、疑虑 、抑郁 等反应 ,其 护 理措施一般为 :创造 良好 的休 息环境 ,病 房清 洁舒适 ,减少 不 必要的监护措施及各种机器噪音等应激源 。调整患者不 良的 心理状态 ,进行心理干 预最 重要 的是 与患者建 立 密切的人 际 关系 。应 以亲切话语 问候患者 ,向其作 自我介绍 ,介绍周 围 的环境 、主治医生等 ,消 除其不 良心态 ,使其 有安 全感 。护 士 应具备 高度责任 心 、娴熟的护理技术 ,准确无误地 执行各项治 疗护理 ,促进 生理功能的改善和疾病 的康 复 ,增 加患者的安全
感 。认 真做好 陪护人员 的思想工作 ,交 待病情 ,争取得到充分 理解和合作 ,谢绝过多 的探 视 和陪伴 。通 过家属 帮助患 者消 除孤独感 ,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 心。 2.2 卧床休息及和活动量 的安排 患者要 严格卧床休息 ,以 减少心肌耗氧 量 ,促使 侧肢 循环 尽早 形 成 ,有利 于心 肌 的恢 复 ,根据具 体情 况决定 卧床 时间。完全 卧床 :ANI患者 发病第 1周 内,病情最不稳定 ,最 易 出现并 发症 ,故应绝 对卧床 ,洗脸 进食 、大小 便 、翻身均 由护 理人员协 助和照料 (可 抬高床 头或 半卧位 )。床上活动 :如果情况稳定 ,无并 发症 ,第 2周就 可以 逐渐增加活动量 ,自行 洗脸 、进食 、翻身 、坐起排 便 、坐位休 息 等。床下活动 :第 3~4周 可开始下 床在 室 内活 动 ,根 据患 者 的病情 适当增加活动量 ,运动量 以不 引起心脏 不适或 气短 为 指标 。 2.3 吸氧护理 AMI患者 无论有 无并 发症都 有不 同程度 的 低 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 梗死 面积扩 大 的主要 因素 ,吸氧越 早 越好 ,可缩 小梗死 面积 ,因此均应于入院后给予 中流量吸氧 ,3 — 5 L/min,24—48 h以后根据 病情 改 为间歇 吸氧 ,流 量为 1

浅谈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浅谈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浅谈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冲动起源和传导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频率及节律改变。

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传导到心房与心室。

如果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改变,就会导致心脏的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而发生心律失常。

1 护理评估1.1 症状心律失常的表现取决于其类型、心室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与引发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病人可无症状或有心悸;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多无自觉症状,心率过慢时心排血量不足,可有头晕、乏力、胸闷、胸痛甚至猝死等症状。

(2)期前收缩:偶发的期前收缩一般无症状,部分病人可有心悸或心跳漏跳感,频发的期前收缩或连续出现时因心排血量降低可引起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头晕、甚至晕厥,室性期前收缩持续时间过长,可因此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3)阵发性心动过速:①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可持续数秒、数小时甚至数日。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作时多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而心脏病病人发作时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血压下降、心绞痛、心力衰竭。

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秒)常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心、脑、肾血流供应骤然减少,临床上可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低血压、晕厥,抽搐、休克甚至猝死等。

1.2 体征(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大多在100~160次/分,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停止;窦性心动过缓表现心率缓慢同时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病人常可发生晕厥、抽搐。

此时脉搏、心音均消失。

(2)期前收缩:听诊时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第一心音常增强,而第二心音相对减弱或消失,桡动脉触诊有脉搏缺如。

(3)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听诊心律可规则亦可不规则。

房颤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脉率<心率;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时病人意识丧失、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到,继之呼吸停止、发绀、瞳孔散大。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问题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问题
(1)体位与休息: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根据缺氧程度调整氧流量。 (3)制订活动计划:评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活动计划。 (4)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药物输注速度, 观察穿刺局部情况、生命体征及用药前中后心率、心律。
护理诊断/问题与护理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
3.潜在并发症:血栓、栓塞。
护理措施
应遵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给予抗凝药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华法林:及时监测INR并调整剂量。华法林的最佳抗凝强度为INR 2.0~3.0。患者口服华 法林2~3d后开始每天或隔天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d。此后,根据 INR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1周监测1次,出院后稳定的患者可每4周监测1次。 (2)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NOAC半衰期短,用药后12~24h作用即可消失,因此必 须保证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免因药效下降而发生血栓栓塞。如果发生漏服,每天2次用药的 药物漏服6h以内,应该补服前次漏服的剂量;每天1次用药的药物漏服12h以内,应该补服前 次漏服的剂量。超过此期限,不再补服,而且下一次仍使用原来剂量,不要加倍。
心脏方面:可有短暂性窦性停搏、室性期前收缩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他: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通常持续短于1min
常用护理诊断
2.潜在并发症:猝死。
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问题与护理措施
(1) 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 (2)心电监护:持续、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3)配合抢救:静脉导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抢救器械。

57例原因不明心律失常患者的介入性检查分析

57例原因不明心律失常患者的介入性检查分析

57例原因不明心律失常患者的介入性检查分析
王晋明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4(11)3
【摘要】作者对57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其年龄、临床特点作了相应的心脏介入性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42例。

心内膜心肌活检44例。

结果32例明确病因,35例排除冠心病,并提示对原因不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敏感性较高,而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却较低。

【总页数】1页(P24)
【作者】王晋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04
【相关文献】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实效性探究 [J], 林斌;王鑫
2.不明原因慢性转氨酶升高患者的肝穿组织学检查分析 [J], 王全楚;申德林;焦栓林;许丽芝
3.胸闷伴不明原因心律失常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J], 王中华;杨震坤;孙寅光
4.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0例患者检查分析 [J], 吴强;陈易;朱虹;冯新和;徐华;金颖
5.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J], 尹瑞兴;赵定菁;朱树雄;刘唐威;陶新智;夏树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浅析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浅析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摘要】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其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100次/分,产生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果护理不佳,极容易造成猝死。

所以,本研究重点谈论心律失常病人的相关护理方法,希望可以为冠心病等心律失常的病人提高自我护理的方法。

【关键词】心率失常;护理;健康教育前言:“心律失常”又称“心律紊乱”。

是心脏跳动的速度或节律不正常。

护理心律失常病人应做好心电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帮助病人学会自我护理。

1.心律失常1.1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的规则的心跳冲动是从窦房结(右心房内一块特殊的肌由组织,正常人心跳冲动的起源点)发出,传导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跳动。

若从窦房结发出的心跳冲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心跳冲动不从窦房结发出,或心跳冲动的传导有障碍,都可造成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的频率因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等不同有显著的差异,临床上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前者由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后者以窦性心律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

1.2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当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节律不规则或传导障碍时所致心律失常,统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病人如冠心病、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更易发生,诱发早搏的因素有情绪激动、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及喝浓茶;心房颤动:是指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房颤时心房发生350~600次/分不规则的冲动,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除发性房颤可发生于正常人,特别在情绪紧张时或运动、急性酒精中毒后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为窦性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滞。

1.3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

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讨
作者:王风萍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总结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所有患者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电击复律护理。

结果: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5.3±2.1)d。

结论:科学优质的综合护理可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促进疾病的治疗,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综合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4-0102-01
在积极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提高治疗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本文对57例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综合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研究对象均为2011年1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胡大一、马长生主编的《心脏病学实践》中有关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1],且均经肌钙蛋白I、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确诊。

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48~82岁,平均
(53.6±10.1)岁;AHA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28例,Ⅲ级13例。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电击复律护理。

1.2.1 常规护理由于左侧卧位可让患者感觉到明显的心跳,进而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尽量少选择左侧卧位。

若患者心律失常比较严重,则可能产生休克症状,应指导患者进行平卧,且应该去掉枕头,微微抬高患者的下肢部位及头部位,尽可能地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若患者产生心力衰竭,则应指导患者进行半坐卧位,缓解肺淤血症状;若患者产生严重的抽搐,则应使患者处于平卧位,使其头微向一侧靠,避免分泌物进入患者气管;若患者为无器质且属于偶发性心脏病引发的心率失常,则可告知患者无需进行卧床休息,可以过正常的生活;若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律失常较严重,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

1.2.2 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活动对其心律失常有着重要的影响,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心理可刺激交感神经,进而增加患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患者心律失常更为严重,对此,护理人员应鼓励与安慰患者,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作用。

同时应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自觉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疾病的治疗[3]。

1.2.3 药物护理在给药过程中,需注意药物剂量的合适,注意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给药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奎尼丁,其可适用于心动过速及房颤患者,口服,0.2 g/次,1 d不超过1.5 g,用药后,可产生药热、耳鸣失聪、皮疹、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心脏毒性等多种不良反应。

患者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时,可产生相反的作用,即使患者心律失常更严重,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对此,护理人员应格外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若患者心律失常严重或者出现恶化现象,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临床实验表明,对于心率失常患者,大部分所使用的药物,其都存在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可造成心力衰竭。

对此,应加强监测,若患者由药物引起心力衰竭时,应告知主治医生,必要时需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1.2.4 电击复律护理(1)复律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的复律知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2 d,需禁止使用利尿剂与洋地黄,同时选择0.2 g奎尼丁进行试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

(2)复律时,应指导患者进行仰卧,实施氧气吸入,解松裤带或者衣领,并摘下活动假牙,开设静脉通道,选择适量的安定剂实施静脉注射引导患者逐渐进入睡眠状态,协助医生实施电复律。

(3)电复律后,需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详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需持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样可有效维持患者的窦性心律;若心律失常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死亡病例,最终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5.3±2.1)d。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体是指因心脏活动起源及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的心脏搏动节律及频率异常。

心律失常反复发作会累及心脏,引发心力衰竭,突发性心律失常可致患者猝死。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9.
[2]孙秀云,房金芳.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及心律失常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07-608.
[3]陈艳玲,陈光献,李锦娜,等.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37.
(收稿日期:2012-10-10)(编辑:王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