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所讲述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00年,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计划的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曲折。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变,经济建设体制的改革,这都是本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者现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

第二步:阅读教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本节课的教材,着重掌握以下知识点:•改革开放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第三步:课堂探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总结归纳老师可以梳理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掌握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了解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在教学中,我把小组讨论等活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换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了解不深,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方法和特点也理解不透彻。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会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设置更具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设计2]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设计2]
(2)理解:建国初严峻经济形势的成因;社会主要矛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3)运用: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三大改造的作用和“三面红旗”的错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据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原因:
第一,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第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国民党在后来发动的三年大规模内战期间,除了直接的破坏以外,特别是在战争最后阶段退往台湾之前,将能够转移的各种形式的财富全部转移,不能够转移的,则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破坏。因此,建国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到处废墟,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第三,多年战争的破坏。
(2)途径和方式:
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八字方针
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2. 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3. 掌握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以明星黄渤的事迹为引子,引出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黄渤是一个著名的中国演员,他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这个例子可以引出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困难的过程。

2. 讲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

可以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快速发展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方面进行说明。

同时,讲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挫折和困难。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每个小组讨论完后,可以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

4. 分析案例(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的经济建设发展案例,并分析其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如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现实。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强调经济建设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能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小组讨论和分析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设计

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过渡:可惜的是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并未坚持下来,在八大召开后不久,我国的经济建设由于政策的失误而出现困难。

问题情境5: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其内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条总路线?
自主学习:(1)其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主观上,反映了人民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情境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如何?
【课堂小结】
两大运动相互推动酿成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些严重失误,最终导致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作业布置复习本课内容,简述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其内容是什么?
板书设计教学反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史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与国情相结合,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然性,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经济建设成功的保证。

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和曲折性。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经济建设。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制约,经济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经历了曲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从1927年到1937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经济建设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在这一时期,由于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为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如实行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政策,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节制资本”政策,建立统一的财经制度等,使经济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从1937年到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制约,经济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经历了曲折。

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

6、八大二次会议上确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
7、其后出现的两大运动是?
8、“八字方针”是指?
9、文革期间,经济出现两次提升的原因是?
10、试勾勒此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二、课堂导学(重难点探究设计)
探究一:假如你穿越到了1953年,你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社论,有人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为“一化三改”,请你分析“一化”指什么?其方针是什么?为什么?“三改”指什么?其实质是?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平均一个小问题,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并通过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教师依据回答情况做点评和拓展。

课时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课时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设计与
2.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
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4.分析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曲折经历,如1978年的“文革”结束后经济恢复工作、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历。具体包括: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如为什么进行改革开放、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建设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等,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曲折原因,如政策失误、国际环境变化等;
4.运用历史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特点,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包括:
2.经济建设中的曲折经历:学生需要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二)教学设想
3.案例分析,增强理解:我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等,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和经验。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1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1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历史的真相。

新课讲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问题情境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1: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从纵向看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有大幅下降;从横向看与周边国家有较大差距。

自主学习2: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问题情境2:这说明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十分紧迫,同时困难巨大,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用事实来回应部分资本家的否定和蔑视的呢?自主学习:1952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经完成。

过渡:党和政府并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的恢复,其更远大的目标在于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为此政府又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第一个五年计划。

问题情境3:国家开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自主学习1: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自主学习2: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教学设计)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展示资料数据,能比较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革时期等各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或出现的挫折及其原因;(2)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探索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3)利用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体会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啊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历史的真相。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
金塔县中学苏秀锦
课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授课时间(周次)
课型
新授课
教具(实验、媒体)
多媒体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十年建设,悲喜交相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掀起“大跃进”运动,违背客观经济建设规律
(4)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年文革,经济遭殃
“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给国民经济带来浩劫。
出示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柱状图。例举文革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
总结教训,谱写华章
为纠正“左”倾错误,1960年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与
(2)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
重点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观看十九大报告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段视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道路是怎样的?顺境、逆境、曲折……,经济建设亦是如此。

……一、全景看――疾风暴雨话历程一、自主学习:梳理20 世纪50-70 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活动生:带着这些重大的经济政策或活动回到时代,看它们背后多反映的历史信息。

二、聚焦看――穿越时代看节点1、一五计划53 年国民经济刚刚恢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从来没搞过社会主义,怎么办?向苏联学习,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53 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 年顺利完成,看成就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两个问题:产业结构?地域分布?生: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师:思考1: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生:历史:重工业基础差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外部:苏联成功经验思考2:主要企业为什么重点在东北地区?材料二: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年生:资源好;援助好;基础好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概览]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1.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2.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

3.分析探索建设道路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重点)3.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难点)[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恢复: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实施(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2)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

(2)概况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注重史论结合,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2.书写规范,字迹清晰,确保作业的整洁、美观。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之前。
3.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心得体会。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相关书籍,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5.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成就,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故事。每组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提问:“同学们,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你们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哪些曲折吗?”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重点讲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避免片面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认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是历史的必然。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说课稿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 11 课。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课承接上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建设所经历的发展和曲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背景、成就以及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从而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于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掌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2)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总结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设计 教案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设计 教案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程
【1、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跃进”时的图片和打油诗:
1、棒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王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2、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然后学生看了这些打油诗和图片后,问学生知道这反映哪个时期的吗?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经历发展和曲折,以上打油诗和图片,就反映探索中的出现的错误。为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经历这些曲折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就明白了。
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问题情境】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其后果如何?
学生观看视频并展示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总结】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发放导学案,划分学习小组,板书,调试音响和教鞭。

【导入新课】师: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青年人都应该有梦想,来说说你们的梦想吧?生答。

(大家说的真好,老师祝愿同学们早日梦想成真!)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师: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了,在开国大典上,我们看到了表情凝重的毛主席。

他是这样说的,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中国的问题远没有解决,新中国太穷了!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尽快把生产力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便是共产党人最大的梦想。

本单元我们就来探讨自建国-70 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同学们来总结两个特点?生:曲折、发展师:在曲折中发展正是本课的主题。

我们分上中下三个篇章进行学习。

明确课程标准,要求能概述这一时期的建设实践,并总结经验教训。

【讲授新课】上篇征途从头迈——话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经过多年战乱,国民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师:1953 年,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教材第4 段,回答相关问题。

(师评)来,谁最勇敢?大声读出你的答案!生:答。

师:那国家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呢?1 分钟时间,结合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好,谁来试一下,错了没有关系,关键是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生:——借鉴苏联经验师:这一时期,我们和苏联的关系是怎样?生:友好、盟友师:苏联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援助。

所以三个原因你找对几个,举手示意一下。

师:一五计划的成就,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东北地区。

师:为什么呢?这题相对容易,开动脑筋想一想吧!(师点)你起来给咱总结一下吧!生:资源、交通、苏联(师评)你总结的很到位,为你点个赞!所以大家找对几个,举手示意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解析视频图片和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跃进”时的图片和打油诗:1、棒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王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2、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然后学生看了这些打油诗和图片后,问学生知道这反映哪个时期的吗?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经历发展和曲折,以上打油诗和图片,就反映探索中的出现的错误。

为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经历这些曲折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就明白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大家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形势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学生总结】经济形势严峻: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这是由于: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仅仅经过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国民经济的恢复以较短的时间,医治了战争的创伤,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为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

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再如,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为此,中国人民自然迫切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一五”计划建设(1953~1957年):国家开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有两个:(1)、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情境】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师生互动】(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

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超额提前一年完成,取得了重大成就:先后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并投产。

【学习延伸】我国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中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在这里?【师生互动】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地区;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此外,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接受援助。

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过渡】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总结过渡】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国家已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此后的十年,党在经济建设中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合作探究】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我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中共八大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作了分析,主要有哪些矛盾,矛盾的实质是什么?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评价这次会议?(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力,因此,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说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4)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过渡】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本来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

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遭到很大的挫折。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的出台背景:一方面是由于全党和全体人民对迅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烈要求,造成了一个过热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是由于党和政府在前一阶段的经济工作中连续取得了骄人成绩,工作太顺了,以致许多领导人产生了骄傲情绪和轻视经济工作的态度。

时间: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

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问题情境】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什么?其后果如何?学生观看视频并展示图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思考】党中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呢?(1)由于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对国情的认识不准确;(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3)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部分领导人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乐观;3、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建成一批重要工业基地和基础设施,石油全部实现自给。

在尖端科技方面,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国民经济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给我们带来了可贵的启示:(【合作探究2】由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关于这十年(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经验和教训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过渡】党中央虽在经济建设中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未能从思想根源上彻底解决“左”倾错误,因此酿成了延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

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也曾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流地位。

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和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