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9年福建省语文高考结构中文化经典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2009年福建省语文高考结构中文化经典阅读
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随着高中语文课程的不断修订与调整,福建省高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
特别是2007年创设对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这一突出文化内涵与文学含量题型,使福建省语文高考试卷相较于全国各地试卷有着更为浓厚的书卷气与文化气息。
在引导师生重视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不仅使我省的语文的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与新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测试进行了较好的对接。
但是,如果从培养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再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我省现行语文高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内容、形式还有一些差距。
尤其2009年将实施语文新课程高考,如何在文化文学经典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测试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那么就需要我们对2009年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测试的方式、题型、内容及比例安排,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以下主要对“文化经典”进行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论著研读”的要求是“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
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高考试题举例:
1.07、08考题回顾
2007年: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2008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有是夫!(3分)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分)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
(4分)
从选材来看,07、08两年皆出自较为浅易《论语》《孟子》,语段比较典型,语言规范,试题主要以翻译题和概括题的形式检测学生为对文化经典著作阅读、概括、分析能力。
虽为先秦古籍,但翻译题的难度适中,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1).命题呈现的特点
①理解文化经典中语句的重点实词、虚词。
②理解文化经典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③理解文化经典文段中的内容要点。
④理解文化经典中的观点和文化经典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思想。
(2).两年试题的不同
从08年高考的语段来看,命题者们不仅仅考察一个语段的理解了,他们开始关注同一思想流派观点上的差别,08年的第二道高考题要求学生比较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
将《论语》和《孟子》相结合进行观点比较,要求考生综合能力更强,体现了考题的新意,也是一种有新意的命题方式。
(3).存在问题
文化经典阅读这一题型的设置是为了传承中华优良传统,为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建议》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认同和传承,不宜单纯地将它作为古代汉语来学习,而应该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分析概括。
但在2007年、2008年试题中主要是翻译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呈现。
翻译与理解在题数的比例(3:2)、赋分的比例(7:3\6:4)上明显失衡,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文化的探究能力的检测不够突出。
(4).建议
(1)减少翻译题数,增加理解、概括、分析的权重,突出板块特征。
(2)适当增加探究内容。
2.09年考题研究
根据09年福建省考纲的要求《庄子》不列入本年度考试的范围,并且对考察的题型做了相应的调整,文言文的翻译取消,采用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察,所设置的选项具有提示和导读
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文,降低了文化经典文本阅读的难度,能力层次为B;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能力层次为C。
例题展示: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论浯·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3分)
答:
从这个09年省质检的考题来看今年的名著阅读题题型发生了一些变化,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考查的形式上注重整体的阅读,不仅仅考查一个
语段的内容,还考查了内容相近的语段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复习期间,可以对《论语》相近的语段内容进行归纳和指导性阅读,以便适应今年的考试变化。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展开,新教材中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比例明显加大,未来的几年,对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考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
但从答题情况看,不少学生对具体的情节,特别是名著的情节和诸子文化了解得还不很清楚,这反映出学生对阅读还是囫囵吞枣,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学习文化经典,进一步挖掘对文化经典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