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标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珠海天气情况 (2)
第三章、编制依据 (6)
第四章、编制原则 (7)
第五章、绿色施工目标 (9)
第六章、绿色施工管理组织 (9)
第七章、实施措施 (16)
第一节、环境保护 (16)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 (16)
(二)扬尘污染控制 (18)
(三)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20)
(四)水土污染控制 (20)
(五)噪声污染控制 (21)
(六)光污染的控制 (22)
(七)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 (23)
(八)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24)
第二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25)
(一)材料节约规划与管理 (25)
(二)主体结构用消耗材料的控制 (27)
第三节、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28)
第四节、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31)
第五节、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34)
第八章、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34)
第一节、施工过程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目标 (34)
第二节、施工过程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措施 (34)
第九章、施工过程资料管理 (36)
第十章、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广 (36)
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标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二标
建设单位:珠海大横琴创新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地处环岛北路与环岛西路交汇处。
东临环岛西路,南至待开发地块(产业用地),西临厚朴路,北至环岛北路,与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广场隔路相望,距离西侧磨刀门水道约920米,交通便利。
2、本工程主要由商务公寓楼(3#楼、4#楼)地下2层,地上27层;加速办公楼(5#楼)地下2层,地上16层;科研办公楼(6#楼、7#楼)地下2层,地上23层;花园办公楼(8#楼)地下2层,地上5层;展示中心(9#楼)地下1层,地上4层;商业A、B、C楼,地下2层,地上2层。
本工程建筑工程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本工程用地总面积为87152.99平方米,地下室1007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3390.7平方米。
第二章、珠海天气情况
台风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
珠海市濒临南海,除1--4月外,其他月份均可能受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影响。
影响全市的台风,不仅次数多,季节长,且强度较大。
台风袭击时,所经之处,往往出现狂风暴雨、巨浪和暴潮。
1961—1900年的29年中,影响或登陆珠海的台风共107次(其中5次直接登陆),平均每年3.6次。
影响频次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达8次,最少是1987年只一次。
一年中,受台风影响最多的是7、8、9月。
历年中,初次台风最早是1964年5月27--29日的02号台风;终末台风最迟是1974年12月1—2日的27号台风。
有80%的初次台风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底;终末台风多在10月上半月。
1962--1990年严重影响珠海市的台风,平均风力达10级,阵风12级以上(风速40米/私、)的有3次,分别在1964年9月5--6日、1979年8月2—3日、1983年9月8--9日。
1983年9月的09号强台风,于9日8---9时在珠海市登陆,台风中心经过拱北、九洲港,当时人们可见到青天和阳光,香洲湾仔沙的风力只有2--3级。
从8时50分开始回南,风向从东北转向西南,风力不断增大。
9--10时平均最大风力为30米/秒(相当于11级的风力)最大阵风大于40米/秒(即12级以上),8级大风影响时间长达22小时,12级大风也持续了5小时,降雨179.6毫米。
(c)暴雨
(日降雨量50.0--99.9毫米的称暴雨)或连续性暴雨,引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山塘、水库崩缺,冲毁良田和土壤流失等洪涝灾害。
1962--1990年,年平均发生暴雨10--11次,其中大暴雨(日降雨量≥100毫米)3--4次。
暴雨最多是1975年,有15次;最少是1963年仅4次。
一年中,暴雨或大暴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以5、6、8月为最多。
历年最大一次是1966年6月10日一13日的连续大暴雨,总降雨量623,0毫米,平均日降雨200毫米以上。
珠海市的暴雨灾害多与台风相伴。
部分靠海地区,如金鼎、三灶等地,当遇着海潮上涨时,雨水被海潮顶托,无法排出,极易内涝成灾。
1965年9月27--29日,受21号台风影响,带来连续3天的大暴雨,总降雨553.5毫米,造成罕见的山洪暴发。
(d)冷空气
冷空气影响分为三级: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寒潮在珠海市很少见,1962--1990年平均寒潮只0.5次;强冷空气2.2次。
强冷空气影响的时间是10月至年次4月,寒潮则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
强冷空气影响持续的时间,平均约3天,最早出现在9月下旬,最迟结束于4月中旬。
寒潮降温出现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975年12月9日2.5℃。
(e)寒露风
寒露风主要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造成空粒或不实粒而使晚造减产。
有“禾怕寒露风”之农谚。
寒露风天气出现的时间是9月20日至10月20日。
1962--1990年平均3--4年才有1
次寒露风天气,且持续时间都在3--5天之间,属轻度。
因珠海市地处低纬,又受海洋性气候调节,所以寒露风的影响较内陆地区小。
(f)干旱
受季风气候影响,珠海市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节差异大局部的干旱时有发生。
旱季有经常性干旱,雨季有间歇性干旱。
其中以春早和秋旱对农业危害较大。
春、秋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15%,且往往是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此时适逢农业耕作需水时期,若春季雨水迟临,就会出现春旱;夏季雨水提早结束,就会出现秋早。
1962--1990年中,珠海大多数年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
其中,严重春旱占21%约5年一遇;一般春旱占36%,约3年一遇。
1962—1990年平均春早的出现机率是57%。
冬春连旱,且春旱严重的有1963、1976和1977年。
尤其1977年,是历史上少见的干早年。
因当地9月份尚属雨季,10月份也受热带气旋影响,故此,秋旱的早期较短。
1962--1990年中,仅1969年出现较严重的秋旱,而其他年份则不明显。
(g)龙卷风
发生在珠海地区的龙卷风多见于海面上。
一年中,龙卷风常出现于5--6月。
在一天中,龙卷风最多出现在下午3—6时。
1986年5月11日下午1时10分发生的一次龙卷风,地点在前山的莲塘、翠微公路及香洲的胡湾里至珠海市政府一带。
其范围很小。
第三章、编制依据
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
2.《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4.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5.《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6.《珠海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7.《珠海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8.国家和地方与绿色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
9.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1.《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
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
第四章、编制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3)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4)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5)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6)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7)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绿色施工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
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施工企业应运用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
第五章、绿色施工目标
项目部分别就环境保护、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制定绿色施工目标,并将该目标值细化到每个子项和各施工阶段。
1、总则
积极响应“绿色建筑”要求,以绿色施工为宗旨,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防止拢民,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综合横琴新区提供环保、健康、舒适的环境。
在本工程施工中,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贯彻环保优先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追求环保、高效、低耗,统筹兼顾,实现环保(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
2、绿色施工目标
绿色施工目标
第六章、绿色施工管理组织
(一)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组长:项目经理赵庆强,副组长:生产经理:柏远林,技术的负责人:温文,吐尔洪太·潘海尔丁,项目副经理:邓冰。
组员:周阳林、林杰万,张先利,李启辉,曾建恒。
项目部成立创建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公司领导或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所属单位相关部门参与,并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责,实行责任分级负责。
工作小组由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或执行经理兼任,成员由总承包项目部各部门经理和各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组成。
执行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标和管理制度,实施各项措施,建立各种台帐。
工作小组还可按各项要素组成若干个小组,如环境保护工作组、材料节约和资源利用工作组、节能和利用工作组、节水和水资源利用工作组、节地和用地保护工作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等。
管理职责分为:①领导小组职责;②工作小组职责;③小组组长职责;④根据分工各小组成员职责等。
(二)宣传教育培训
①绿色施工的宣传,在现阶段非常重要。
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应通过图牌、标语、警示牌随处可见绿色施工的宣传图牌,通过宣传的视觉识别,形成一种环境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让处于这种环境的人,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从而变成自觉行动。
②教育培训
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的教育培训制度,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
授课培训:请业内的专家讲解绿色施工的概念、意义、做法等;
会议培训:通过各种会议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交流;
交底培训:在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时,对该施工涉及的绿色施工内容和注意事项、做法进行培训;样板培训:对采用的绿色施工新技术,通过先做出样板,再组织施工人员对样板进行
参观观摩、讲解示范,再推广应用。
参观学习:到做得好的工地参观学习,提高认识、学习经验。
(三) 实施过程管理
①根据施工部署的总体策划,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将绿色施工的内容融入项目传统管理制度,如:教育培训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办公区、生活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的,奖、罚制度等;二是制定绿色施工管理的专项制度,
如: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及处理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处理制度,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噪声监测、扬尘控制制度等。
制度应张贴上墙。
②根据分工强化执行力,落实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
职责、和制度的落实是衡量执行力的关键,制度只停留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点用处也没有。
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长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经常检查职责和制度的落实情况,运用会议讲评、评比、经济杠杆(奖、
罚)等手段,促进职责和制度的落实。
③绿色施工的评价。
项目经理(绿色施工领导小组)应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定期(每个月不少于一次)组织对绿色施工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
根据评价反应出的问题,制定限期整改措施。
这是推进绿色施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水平的关键。
(四)评价方法
1、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评价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
2、一般项指标,应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的情况计分,评价方法符合表的规定:
3
、优选项指标,应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评价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Array
(五)要素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项得分按百分制折算,并按下式进行计算:
A= C /B×100
式中:A——折算分
B——实际发生项条目实得分之和:
C——实际发生项条目应得分之和。
2、优选项计分应按照优选项实际发生条目加分求和D;
3、要素评价得分:要素评价得分F=一般项折算分A+优选项加分D。
(六)批次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批次评价应按表的规定进行要素权重确定:
2、批次评价得分E=Σ(要素评价得分F×权重系数)。
阶段评价得分 G= Σ批次评价得分E
评价批次数
(七)单位工程绿色评价得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评价应按表的规定进行要素权重确定:
表单位工程要素权重系数表
2、单位工程评价得分W=Σ阶段评价得分G×权重系数。
(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等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判定:
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
1)控制项不满足要求;
2)单位工程总得分W<60分;
3)结构工程阶段得分<60分。
2 、满足以下条件者为合格:
1)控制箱全部满足要求;
2)单位工程总得分60分≤W<80分,结构工程得分≥60分;
3)至少每个评价要素各有一项优选项得分,优选项总分≥5。
3、满足以下条件者为优良:
1)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
2)单位工程总得分W≥80分,结构工程得分≥80分;
3)至少每个评价要素中有两项优选项得分。
优选项总分≥10。
(九)评价组织和程序
1、评价组织
1.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2单位工程施工阶段评价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3单位工程施工批次评价应由施工单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1.4企业应进行绿色施工的随机检查,并对绿色施工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1.5项目部会同建设和监理单位应根据绿色施工情况,制定改进措施,由项目部实施该进。
1.6项目部应接受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委托单位的绿色施工检查。
2、评价程序
2.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和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2.2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施工单位书面申请,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评价。
2.3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检查相关技术和管理资料,并应听取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总体情况报告》,综合确定绿色施工评价等级。
2.4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结果应在有关部门备案。
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及工作分工
第七章、实施措施
实施措施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节约措施;提高材料设备重复利用和周转次数、废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措施;生产、生活、办公和大型施工设备的用水用电等资源及能源的控制措施;环境保护如扬尘、噪声、光污染的控制及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措施等。
实施措施可按照“四节一环保”分别列出,其编制要点如下:
第一节、环境保护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
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1)施工现场设置的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备设施等临时设施。
并与施工作业区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建设施应当全部拆除。
(3)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职工集体宿舍。
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1)施工现场采用轻钢结构围挡,高度2.5m.
(2)在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注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名称、联系电话、开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内容)和企业标志,按规定应有现场平布置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开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包括领导小组名单、联系电话及常用急救电话等内容)。
(3)应急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4)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线路保持安全按距离,高压线路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周边高压线防护棚应采用杉杆防护架,变压器搭设防护棚,变压器上的高压线应采用悬臂结构加钢丝绳拉索;围墙边上的高压线应采用双排架搭设。
防护架、防护棚搭设应保持巨高压线1米以上距离。
防护架、防护棚据施工现场一侧应设置警示灯。
警示旗,间距6米,用36V低压线送电。
防护架下必须设置灭火器。
(5)对建设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
(6)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7)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应按照《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具体要求,完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3、职业健康
(1)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着装,并佩戴相应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对施工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纤维,以及进行强噪声、强光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如护目镜、面罩、耳塞等)。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规定。
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的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
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5)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用喷淋等设施降低分成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带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6)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7)施工现场防水作业、油漆作业要注意通风。
4、卫生防疫
(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由专人负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
炊事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4)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每周)消毒。
(5)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6)施工现场应设置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
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7)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二)扬尘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用C25混凝土硬化15cm厚。
非主要道路可采用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
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2、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3、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系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封存放。
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5、施工现场办公室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进行平整硬化(C20混凝土面),施工现场周边采用轻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围挡,堆土区全部用密目网覆盖。
7、建筑拆迁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8、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量超过100m²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
对工程剩余的预制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用洒水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
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的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洒。
11、办公区、生活区垃圾箱:施工现场应统一购买垃圾箱,也可自制。
垃圾箱每三个为一组。
施工现场办公区为一组,生活区200人一下设置一组,200~500人设置两组,500人以上设置三组。
在食堂、饮水区、洗碗处放置塑料桶存放剩饭菜及液体垃圾。
垃圾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清运。
12、洒水设施:依据现场场地情况适量配置(至少3辆)洒水车。
13、扬尘控制目标:(1)工地砂土100%覆盖;(2)工地路面100%硬化;(3)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4)拆除100%洒水压尘;(5)暂不利用场地100%绿化。
14、各施工阶段要求:
(1)土方施工阶段
①各单位要与承包土方运输的单位签订环保协议,要求其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其他要求。
②基槽开挖时土方要及时清运并覆盖,四级风以上不得进行土方作业。
现场需留土时,应采取覆盖、喷撒固化剂或种植植物等方法。
③开发土方外运时,土建施工员旁站监督,每车控制土量不得超过车辆两侧挡板,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