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一」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所以,在这个节日里面也有很多的习俗。

借这个调查机会给家介绍一下吧!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年夜饭
在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

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

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

在我们家。

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菜。

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又抒东人最喜欢的食物。

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
3.徐夕夜晚上0时放鞭炮
在年三十晚上的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

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是玩的.最好时间。

当然这也不是尽然的,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

如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给家人邻居拜年也是有规矩的,在年初一,必须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则必须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给街坊邻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总之,新年新开始。

我相信在充满激情、热闹的20xx年里,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二」
关于家乡新年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20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与传播学院祝某某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关于家乡新年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6日
调查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调查范围: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禁忌以及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

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

资料共享平台
《关于家乡新年习俗调查报告》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

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

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

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三」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济南又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泉水满城而得名。

但是这次要介绍的不是济南的闻名遐迩的泉水而是我们过年的习俗。

其实过年这个概念指的不只是大年三十这一天,而是从大年三十之前的“小年”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十五。

我将从年前、年中、年后,来讲述济南的过年习俗。

首先是年前。

年前指的是从小年这一天开始到过年的这一段时间。

过小年我们又叫送灶,据老人们说老年间的讲法是灶王的权力很大,不但管千家万户饭碗的稀稠,还管人间的善恶祸福,如果触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祸人间。

因此,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用大鱼大肉好酒供奉,烧冥币填实他的腰包。

所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象年三十一样丰盛的酒菜好好吃一顿,我想这就是过小年这个名称的由来吧。

当然了,我们家是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了传统山东人往灶上帖对联的习俗了,只是大家找个理由一起聚聚。

而且这一聚不是白聚的,因为小年之后的第二天(年二十四)就是我们要大扫除的日子了。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各家各户在送灶以后就开始进行大扫除置备年货了。

大扫除的时间长短要视房子的大小而定的。

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我们一般去他们那里过年,我们总是先给他们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忙活完了以后再打扫自己家。

因为这次的扫除一定要彻底,连墙顶什么的都要扫到,所以会持续1-2天的时间。

扫除之后就是置备年货的日子。

我记得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超市、大卖场的,所以用的年货一般从济南一个四里山的地方买。

用的年货几乎是每家的男人出去买的,由于四里山热闹所以每年我也都跟着,主要是买些家里给小辈的礼物玩具,给长辈送的衣服鞋帽。

对了,还有春联、福字、摆设、鞭炮、新衣服。

用的年货只是年货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食物!由于过年的时间长又没有人再卖菜了,所以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把所有的食材都买好。

鸡啊、鱼啊、菜啊、粮食啊、油啊都是十几斤,几十斤一买的。

冰箱里能放多少就放多少,放不了的就放在储藏室里。

山东天冷,每家每户都有储藏室,这样才可以保证买回来的东西不会冻坏(天这么冷,腐坏的事情就更不会发生了)。

用的吃的都买好以后就开始做吃的年货了。

这吃的年货花样繁多,待我慢慢回忆慢慢道来。

第一样,香肠,别看这香肠看起来黑不拉及的没什么相貌,但是吃起来香味十足回味悠长。

做它需要用七成的精肉,三成的肥肉,放大料酱油喂制一天。

等颜色都透进肉里以后,拿一个漏斗在漏斗的一头套上肠衣,将肉放入漏斗中用筷子一点点将肉塞入肠衣中。

肉不能塞的有空气,但也不能塞的太紧以免将肠衣挤破。

做完了以后要放到户外背阳的地方晾,而且一定要是小年以后才能晾,估计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够冷肉不会坏吧。

等个五六天吧香肠差不多就晾好了,吃的时候放在笼屉上蒸熟就可以。

一般香肠还会作为礼物,街坊邻里的互相赠送,你尝尝我家的,我尝尝你家的各取所长等到来年再改进。

这个东西年年灌,今年草莓奶奶捣鼓了30斤的香肠,现在就开始没事吃一根,意犹未尽啊。

第二样,腊八粥,刚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回家问了父母以后才知道,这腊八粥就是我们山东的八宝粥。

这八宝粥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红枣、花生、不知道名字的大红豆、大米这八宝熬成,喝的时候小孩们还喜欢放点糖这样更好喝。

第三样,腊八蒜,在腊八这一天除了要熬腊八粥以外还有一个重头戏是腌制腊八蒜。

这蒜在这一天腌也有一个讲究,说是因为在其他的日子腌蒜腌出来的蒜都是白色的,而只有在腊八这一天腌出来的蒜是绿色的。

大人们将前几天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新蒜在腊八这一天放到坛子里倒上醋什么的(再有什么我就忘记了)盖上盖子,这里面是绝对不能沾生水的,沾水就坏,所以吃的时候先要把筷子擦干才能捞蒜。

这是过年时候吃的咸菜之一。

第四样,萝卜干,这是在过年时候吃的另一样咸菜。

做法是把青萝卜切成一指半宽、一指长的条状,洗好、晾干,再在每条萝卜上抹辣椒粉、自然粉、五香粉、盐等等不同香料然后放在户外,随吃随拿。

洗洗就好,这时的萝卜已经完全没有了辣味只剩下萝卜的香气。

我很喜欢吃。

第五样,炸货,这是一个统称,其中的花样其实有很多,包括翻花、馓子、麻花、藕合、茄合、炸肉。

翻花的做法是将面压成薄面饼,切成一条条长方形的条,在每条的中间切三条缝,将面条的一头从中间的那条缝中翻出来放在油里炸就行了。

其他两种东西估计都有卖的,就不细介绍了。

济南出藕,所以藕合也就成了济
南人过年风俗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美食,做时先要将藕切片,在每两片藕中间放入由肉和韭菜等东西做成的馅,再将塞进肉的藕裹面放油里炸,出锅。

茄合的做法类似,就是将藕换做茄子就是了。

炸肉没什么可以多说的,这些东西现在过年我婆婆家,娘家都会做很多,不过我婆婆做的要比我妈妈做的种类多,婆婆还会做面鱼之类的。

第六样,蒸馒头。

馒头虽然是山东人的主食,但是过年时候蒸的馒头是不一样的,里面要放进一定的糯米面让馒头软糯香滑,而且一定要放在木模子里做出一个形状。

那些形状大多是兔子、鱼、莲花和福童,很小的时候家里还这么做,到了初中后就改成做个大馒头上面放很多枣之类的,简单化了,主要是开始有卖的,直接年前买好现成的留着过年了。

第七样,苏锅。

这又是一个美食,但是做法很烦琐。

先要找来一个大锅,在锅底放一层白菜一层香料,一层藕一层香料,然后再放一层肉一层香料上面再扑一层鱼一层香料,一到两只鸡一层香料,而且每层的中间一定要放煮熟的花生、黄豆做间隔。

其中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增减,但是摆放的顺序是一定不能乱,这样菜的滋味才能一层一层渗透下去,最后产生一种难以言寓的美味。

再将锅内放水,大火烧开,调小火煮一整天。

煮好以后放在户外,等过里的水都成胶制了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用刀子切下一大块放在盘子里吃。

鸡中有鱼,鱼中有鸡,荤中有素,素中有荤,滋味绝了。

我到现在逢年过节都让我婆婆准备材料做,我特别喜欢吃这些。

到这里,在我记忆中年前要准备的东西就基本齐了。

随着人们一边置备年货,除夕就一天天的到来了。

除夕这天早上各家人就要到今年过年的地方聚在一起,小孩子吃备好的炸货,男人们在聊天、忙活贴年画、挂鞭炮什么的,女人们就在厨房里聊天包饺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中午不吃饭,中午就吃点备的年货,晚饭是最主要的。

晚饭上,除了年货的大集合还有很多的鸡鸭鱼肉。

老人上主座坐好,小辈们按辈分依次入座。

如果过年的人多,一桌人坐不开就开两桌。

喝酒的男人们坐在客厅的一桌,女人和小孩坐在靠厨房一边的一桌,这样既不扫兴又方便端菜,席间两桌敬酒谈笑好不热闹。

到了12点就是该放鞭炮的时候了,一家人都到户外听着鞭炮声除岁。

放好鞭炮以后就回屋里吃饺子,山东的饺子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里面有硬币,吃到最大面值的人来年会有最大的运气,大家都喜气洋洋。

吃过饺子,大家也都喝的差不多了,桌子简单一收拾就上床睡觉了。

这是年中,等到了第二天就开始拜年。

山东拜年也不是随便拜的,大年初一,这是大家拜年的日子!拜年也是有说头的,老人要给小孩子压岁钱!所有压岁钱就是为了不叫“年”祸害自己的孩子!因为古代人们把年称为“年兽”,俗话说年兽是吃小孩的!所以给孩子点钱不叫“年兽”祸害孩子!拜年也是大家互相的报喜!告诉大家“年兽被”吓跑!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
年初二,这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也是姑爷跟老婆回家的日子!这天几乎和30一样1样!也是很快乐的哈!
初三初四没有什么大的活动!是休息的日子!初五被济南人俗称为“破五”,这天我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这天应该是放鞭炮最厉害的一天!也是有点送年的意思!因为大家初八就要上班了!虽然表面上看是送年的意思!但是真正的年还没过完!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这天大家都穿的喜气洋洋到大街上,公园里看花灯、猜灯谜、放荷灯。

这天或是一家人、或是年轻人出来玩的日子有些老人并不参加。

只见得这大街上的帅哥美眉各个打扮一新,三三两两游走于花灯之下,如玉美肤点缀着人间红尘,让人如痴如醉。

正月十五吃过了元宵,这年就算过去了。

第二天,该上班的上班该忙活的忙活,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1.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3.家乡习俗调查报告
4.20xx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5.初中生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6.调查报告之春节习俗
7.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8.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
9.20xx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10.春节习俗社会调查报告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四」
实践目的: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XX年1月26日至XX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
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致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

如果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

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
我的家乡济南又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泉水满城而得名。

但是这次要介绍的不是济南的闻名遐迩的泉水而是我们过年的习俗。

其实过年这个概念指的不只是大年三十这一天,而是从大年三十之前的“小年”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十五。

我将从年前、年中、年后,来讲述济南的过年习俗。

首先是年前。

年前指的是从小年这一天开始到过年的这一段时间。

过小年我们又叫送灶,据老人们说老年间的讲法是灶王的权力很大,不但管千家万户饭碗的稀稠,还管人间的善恶祸福,如果触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祸人间。

因此,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用大鱼大肉好酒供奉,烧冥币填实他的腰包。

所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象年三十一样丰盛的酒菜好好吃一顿,我想这就是过小年这个名称的由来吧。

当然了,我们家是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了传统山东人往灶上帖对联的习俗了,只是大家找个理由一起聚聚。

而且这一聚不是白聚的,因为小年之后的第二天(年二十四)就是我们要大扫除的日子了。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各家各户在送灶以后就开始进行大扫除置备年货了。

大扫除的时间长短要视房子的大小而定的。

爷爷奶奶健在的时候我们一般去他们那里过年,我们总是先给他们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忙活完了以后再打扫自己家。

因为这次的扫除一定要彻底,连墙顶什么的都要扫到,所以会持续1-2天的时间。

扫除之后就是置备年货的日子。

我记得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超市、大卖场的,所以用的年货一般从济南一个四里山的地方买。

用的年货几乎是每家的男人出去买的,由于四里山热闹所以每年我也都跟着,主要是买些家里给小辈的礼物玩具,给长辈送的衣服鞋帽。

对了,还有春联、福字、摆设、鞭炮、新衣服。

用的年货只是年货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当然是过年的重头戏,食物!由于过年的时间长又没有人再卖菜了,所以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把所有的食材都买好。

鸡啊、鱼啊、菜啊、粮食啊、油啊都是十几斤,几十斤一买的。

冰箱里能放多少就放多少,放不了的就放在储藏室里。

山东天冷,每家每户都有储藏室,这样才可以保证买回来的东西不会冻坏(天这么冷,腐坏的事情就更不会发生了)。

用的吃的都买好以后就开始做吃的年货了。

这吃的年货花样繁多,待我慢慢回忆慢慢道来。

第一样,香肠,别看这香肠看起来黑不拉及的没什么相貌,但是吃起来香味十足回味悠长。

做它需要用七成的精肉,三成的肥肉,放大料酱油喂制一天。

等颜色都透进肉里以后,拿一个漏斗在漏斗的一头套上肠衣,将肉放入漏斗中用筷子一点点将肉塞入肠衣中。

肉不能塞的有空气,但也不能塞的太紧以免将肠衣挤破。

做完了以后要放到户外背阳的地方晾,而且一定要是小年以后才能晾,估计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够冷肉不会坏吧。

等个五六天吧香肠差不多就晾好了,吃的时候放在笼屉上蒸熟就可以。

一般香肠还会作为礼物,街坊邻里的互相赠送,你尝尝我家的,我尝尝你家的.各取所长等到来年再改进。

这个东西年年灌,今年草莓奶奶捣鼓了30斤的香肠,现在就开始没事吃一根,意犹未尽啊。

第二样,腊八粥,刚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回家问了父母以后才知道,这腊八粥就是我们山东的八宝粥。

这八宝粥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红枣、花生、不知道名字的大红豆、大米这八宝熬成,喝的时候小孩们还喜欢放点糖这样更好喝。

第三样,腊八蒜,在腊八这一天除了要熬腊八粥以外还有一个重头戏是腌制腊八蒜。

这蒜在这一天腌也有一个讲究,说是因为在其他的日子腌蒜腌出来的蒜都是白色的,而只有在腊八这一天腌出来的蒜是绿色的。

大人们将前几天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新蒜在腊八这一天放到坛子里倒上醋什么的(再有什么我就忘记了)盖上盖子,这里面是绝对不能沾生水的,沾水就坏,所以吃的时候先要把筷子擦干才能捞蒜。

这是过年时候吃的咸菜之一。

第四样,萝卜干,这是在过年时候吃的另一样咸菜。

做法是把青萝卜切成一指半宽、一指长的条状,洗好、晾干,再在每条萝卜上抹辣椒粉、自然粉、五香粉、盐等等不同香料然后放在户外,随吃随拿。

洗洗就好,这时的萝卜已经完全没有了辣味只剩下萝卜的香气。

我很喜欢吃。

第五样,炸货,这是一个统称,其中的花样其实有很多,包括翻花、馓子、麻花、藕合、茄合、炸肉。

翻花的做法是将面压成薄面饼,切成一条条长方形的条,在每条的中间切三条缝,将面条的一头从中间的那条缝中翻出来放在油里炸就行了。

其他两种东西估计都有卖的,就不细介绍了。

济南出藕,所以藕合也就成了济南人过年风俗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美食,做时先要将藕切片,在每两片藕中间放入由肉与韭菜等东西做成的馅,再将塞进肉的藕裹面放油里炸,出锅。

茄合的做法类似,就是将藕换做茄子就是了。

炸肉没什么可以多说的,这些东西现在过年我婆婆家,娘家都会做很多,不过我婆婆做的要比我妈妈做的种类多,婆婆还会做面鱼之类的。

第六样,蒸馒头。

馒头虽然是山东人的主食,但是过年时候蒸的馒头是不一样的,里面要放进一定的糯米面让馒头软糯香滑,而且一定要放在木模子里做出一个形状。

那些形状大多是兔子、鱼、莲花与福童,很小的时候家里还这么做,到了初中后就改成做个大馒头上面放很多枣之类的,简单化了,主要是开始有卖的,直接年前买好现成的留着过年了。

第七样,苏锅。

这又是一个美食,但是做法很烦琐。

先要找来一个大锅,在锅底放一层白菜一层香料,一层藕一层香料,然后再放一层肉一层香料上面再扑一层鱼一层香料,一到两只鸡一层香料,而且每层的中间一定要放煮熟的花生、黄豆做间隔。

其中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增减,但是摆放的顺序是一定不能乱,这样菜的滋味才能一层一层渗透下去,最后产生一种难以言寓的美味。

再将锅内放水,大火烧开,调小火煮一整天。

煮好以后放在户外,等过里的水都成胶制了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用刀子切下一大块放在盘子里吃。

鸡中有鱼,鱼中有鸡,荤中有素,素中有荤,滋味绝了。

我到现在逢年过节都让我婆婆准备材料做,我特别喜欢吃这些。

到这里,在我记忆中年前要准备的东西就基本齐了。

随着人们一边置备年货,除夕就一天天的到来了。

除夕这天早上各家人就要到今年过年的地方聚在一起,小孩子吃备好的炸货,男人们在聊天、忙活贴年画、挂鞭炮什么的,女人们就在厨房里聊天包饺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中午不吃饭,中午就吃点备的年货,晚饭是最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