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一轮语文 专项对点练2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点,再定比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信息题、观点推断题——先明设误
点,再定比对法
(时间:30分钟分值:33分)
一、请指出并分析下列选项的命题陷阱。
(24分)
1.[选项]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3分)
[原文]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濬的《五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分析]
[答案]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
原文的说法是“有些”“主要反映……”,选项中变成了“反映的是……”。
2.[选项]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3分)
[原文]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
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
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分析]
[答案]选项混淆是非。
原文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由此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
3.[选项]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3分) [原文]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
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
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入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分析]
[答案]选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选项把“实现方式的认识”换成了“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
4.[选项]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3分)
[原文]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
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
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
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
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
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分析]
[答案]选项曲解文意。
西汉纸“帘纹很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5.[选项]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
(3分)
[原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
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
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
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分析]
[答案]选项张冠李戴。
“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错,原文指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6.[选项]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3分) [原文]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象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五代人物画家禅宗大师贯休的人
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
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分析]
[答案]选项关系混乱。
文中的意思是说,信奉禅宗的贯休的丑人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
该选项却表述为“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明显强加因果。
7.[选项]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
(3分)
[原文]那些没有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
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租用民房。
[分析]
[答案]选项无中生有。
从原文所说的“朝廷百官……租赁住宅”,“地方州县”“官衙、驻军”“租用民房”,并不能推出“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无房产”的“任职的官员”“只能租房”的结论。
8.[选项]可以为小型传感器供电的生物电池将肩负起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任务,用在家用电器上也为期不远了。
(3分)
[原文]蜗牛不能为手机充电,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
[分析]
[答案]选项混淆时态。
把“或然”当成了“必然”,“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仅是一种想法;“用在家用电器上”更是无中生有。
另外,原文中为“微型传感器”,选项中改为了“小型传感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文化是有生命的,它一定要生长、发展。
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
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
但在讲传统文化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不是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始终在变化发展。
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2 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始终是变化的,比如,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就与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
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往往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精神,它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的,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精神。
后者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
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化。
近代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与人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较持中;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
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
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
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并发展自己。
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的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新东西。
就像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
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或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都不能形成新物种。
在文化开新与守成过程中,特别要防止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外来文化对立起来的倾向。
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就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反,拒斥新文化,必定渐趋委顿。
鸦片战争前,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上未遇到重大挑战,于是许多人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需借鉴吸收其他文化。
这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的
生命力有自信。
勇于吸收包括外来文化的新文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营养,才能助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进步。
不能把文化自信变成自我满足,甚至排斥新文化。
(摘编自耿云志《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9.(筛选信息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的生长、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它离不开“开新”和“守成”。
B.“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都是为了文化的生长、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守成”既包括守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包括守住通过新陈代谢得来的新东西。
D.文化自信包括对文化生命力有自信,敢于借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而促进自己的文化不断发展。
B[B项,“‘开新’和‘守成’并无矛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说法错误。
结合文本“文化的发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
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激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
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分析,原文中说二者是“争持和互动”,并非没有矛盾;另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开新”与“守成”,但不是说“开新”与“守成”二者相互依存。
]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这样有利于人们走出认识上的盲区和误区。
B.文章在论证“文化始终在变化”和“不能排斥新文化”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辩证地分析了促进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
D.文章以遗传、变异类比,阐明了守成与开新对文化的生长和发展都不可缺少的道理。
C[C项,“文章通过对‘守成’与‘开新’的对比论证”说法错误。
结合“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较持中;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开新与守成都是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
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
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并发展自己”等分析,两者是并列对举的。
]
★11.(观点推断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现代人尊奉为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在发展变化,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
B.开新者当中的激进派,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
C.传统文化只有善于吸收新文化,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才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D.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C[A项,“它已完全不是原来的传统文化”说法扩大范围,根据原文说的是“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B项,“与守成者当中的温和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说法张冠李戴,应该是与“守成者当中的保守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最激烈。
D项,“假如传统文化在鸦片战争前遇到了挑战,人们就不会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错误。
结合“鸦片战争前,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上未遇到重大挑战,于是许多人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无需借鉴吸收其他文化。
这心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分析,选项内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