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护岸的设计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态护岸的设计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的河道修复工程中,人们普遍使用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来修复
河道,使用这种方法修复好的河道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并且河道不容易受损,但
是传统的修复方法也具有其局限性,它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竟然会破坏生态
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生态护岸的想法,生态护岸不仅能够很好的
修复河道,而且还不会破坏生态平衡,需要大力提倡。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生态平衡
1引言
地球上天然的河流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的
功能,因此,河流也可以自我修复。

但是河流的这种修复功能仅仅依靠河流自身
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依靠河道以及与河道紧密联系的水生物来完成。

但是为了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对河道进行整治,也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目前世界上已
有60%的河流被人工改造过,改造的项目主要是筑坝、筑堤等。

很多被改造过的
河流开始变得不连续,河流生态的多样性也随之降低,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河流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反过来还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所以人们应该大力提
倡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护岸的含义和优点
2.1生态护岸的含义
传统护岸的建设目的性很强,主要是为了防洪、水运和灌溉,具有很多弊端:首先,将所有的河道沟渠化改变了河流本身的形态,破坏了河流的特殊性,降低
了生境异质性,这样的改变有可能会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甚至出现退化。

其次,传统的护岸建设多使用混凝土和预制砖,与河床本身相比,这些材料透水
性较差,且孔较少。

最后,这样设计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防洪的标准被迫提升,如若出现更大的洪水,还将继续对河道进行改造,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生态理念逐渐增强,这种理念也融入到了城市的河道
整治中,现今的河道整治要求要顺应自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还要符合当地的
文化。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河道整治问题成为许多人关注
的热点,与此同时生态护岸的理念出现了,生态护岸和河流本身的河床相比相似
度更高,在河道整治的同时还能不破坏河流本身的生态平衡,能够保护河岸和河
流水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还具有防洪的作用。

生态护岸和传统岸堤的区别如
下表1所示,两者的设计效果图如下图1所示:
表1 传统护岸与生态护岸的区别[1]
图1 传统护岸(左)与生态护岸(右)效果图比较
2.2生态护岸的功能
2.2.1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护岸的设计主要使用自然材料,使用透气性和渗水性较强的材料。

河道
内的河水可将水渗透到堤坝外进行储存,避免洪灾的出现;如果出现旱涝,储存
在堤坝外的水又可以在渗透到河流中,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另外河道两旁种植
的植物也具有储存水分的功能。

2.2.2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护岸设计成蜿蜒曲折,不规则的形状,和河流本身的形态相似,这种形
态能够尽可能多的扩大水面和绿地,蜿蜒曲折,与岸边的陆地具有较强的联系,
可以尽可能维护原有丰富、稳定的生态平衡。

2.2.3可以形成优美的风景
生态护岸的设计方法与自然河流形态相似,具有协调性,不突兀,不破坏原
有生态系统的景观,人们在此也可以欣赏怡然的景观。

3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建设
3.1生态护岸的设计原则[2]
3.1.1稳定性原则
生态护岸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设计之前,需要研究清楚
所有影响坡岸稳定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生
态护岸。

3.1.2生态平衡原则
生态护岸的设计应该与大自然生态平衡相协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
证河流自身的生态平衡。

护岸是连接河流与陆地的纽带,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
要考虑到边缘效应,要保证在连接处有多样丰富的动植物群,保证原有的生态系
统平衡。

3.1.3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各个河流所处的位置不同,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地势的差异性,根据地
势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设计材料。

如果在水流较急的地方,就要使用抗冲刷
能力较强的材料,如果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就不必使用抗冲刷能力比较强的材料,这样做能够降低设计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堤岸种植植物时,还要考
虑到所种植植物适宜的生态环境。

3.2生态护岸的建设
生态护岸建设应将所在坡岸的生态系统结合起来,在护岸建设的同时还要保
护原有的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分析相关河道整治实例,总结得到工程布置的数据。

堤顶人行道宽大约
为3米,高程不得低于1.5米;亲水平台宽2米,高层大约为0.6米。

要建设护岸的地方一般会有较多的河流两栖动物和其他的陆地生物生存,所
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取透水性较强的物质,在这些材料上覆盖泥土后,有选
择性的种植草、芦苇等植被来保护护岸。

随着现今科技的发展,人们还设计出了
三维植被网护坡、土工格室植草护坡等新型的护岸设计,这些新的设计不仅能够
使坡岸更加稳固,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壤,使土壤帮助植物正常生长,提高所种
植物的存活率。

3.3生态护岸的植被恢复
生态护岸的功能主要依靠坡岸上种植的植物实现保护作用,绿色植物是生态
系统的生产者,也是整个生态系统循环的基础,植物的根能够加强河岸的稳固性,使河岸的水土不容易流失,还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植物的根还
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它能够将雨水中的沉淀物和营养物质吸收,过滤后的雨水在
流入河流中不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所以说在生态护岸的设计中不能忽略植物的作用,要重视植被的恢复,这些植被对生态护岸建设以及后续的生态保护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植被的选择上和植被空间分配上存在问题:
3.3.1物种的选择
护坡上物种的选择较多考虑水生植物的特性,重视植物的耐污性,所以在植
物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具有较强的耐污性和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物种,这种物种的
选择还能够恢复水生植物群落,总结以上特点得到物种选择的几个原则:(1)适应性原则,所选植物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堤岸特殊的环
境和气候。

(2)本土性原则,所选择的植物,应该首先考虑当地的物种,尽量不使用外地的物种,因为外地的物种可能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在种植后不容易控制,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可操作性原则,所选择的植物尽量容易栽培,容易成活。

3.3.2物种群落的分配
物种群落分配一般是由人为设计的,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妥善安排,尽量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坡岸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分成坡顶、破面和坡脚,因此所使用的植物应该有陆生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

在群落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所处的坡岸位置,按照河水不同的深度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所选择的植物分别在不同的空间生态位置,它们能够在自己所处的位置逐渐发展,形成物种群落。

4结束语
生态护岸的建设能够保护河流的生态平衡,使河流生态保持完整性,同时还能继续维持本有的正常功能。

所以在河道治理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说建设护岸的稳定性,而且还要重视护岸周围的生态平衡,在河道建设时尽量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原有的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张筱媛.浅谈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岸设计[J].治淮,2007,(6):38-39.
[2]刘明辉.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防护工程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9-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