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柔性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柔性管理
【摘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各位教师
的心中,然而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教师无法将该理念贯彻,认为“凶”
才能树立教师权威、以刚性手段管理班级,最后却面临长期保持效果差、学生对
待班级管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问题,同时严苛的教育管理也是违背以人为本的
教育理念。

因而本文针对中小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方式展开讨论,提出运用柔性管
理方式进行中小学课堂管理,探讨在中小学课堂中柔性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具体
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发展提供微薄力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班级管理
尽管教育改革强调教育的开展应以人为本,但审视现阶段中国中小学班级管
理现状,在所谓“效率优先”的驱使下仍以刚性管理即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强调
以制度管人的班级管理模式。

许多教师在这种教育氛围的熏陶下认为教师权威的
确立和班级的有效管理完全依赖教师表现出“凶”、“严厉”的一面,以严格的
班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

然而许多课堂管理实践证明,完全依赖刚性管理的班级
虽管理指令见效快、表面效果明显,却面临长期保持效果差、学生对待班级管理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问题,同时严苛的教育管理也是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柔性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它是以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规律为前
提的,采取非强制性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说服力,由此将班级意志转化为
个体自觉行动,它最重要的特征是,主要不依赖于教师权力所产生的影响,而是
靠人们的心理过程来实现,有赖于来自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所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与创新,因而有着鲜明的内在驱动性特征[1]。

当班级规章制度变为学生
自觉遵守的自觉认识,班级目标变为学生自发前进的行动,如此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同时教师的权威也才能真正的树立。

由此可见,要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需要对课堂管理制度进行改善,改变以
往单一刚性管理的管理模式,利用好柔性管理的优势,真正实现学生由“被管理
者”走向班级的“管理者”,走出“教师为管理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真正实
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

一、为何在中小学课堂管理中要实现柔性管理
教育改革开展多年,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还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弊端,注
重对班级的整体管理,用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许多尽管以“以人为本”
为名,其实,仍然沿袭着传统班级管理,班主任大多处于管理者角色,不是教育者。

但是值得关注,班级既是管理性的组织,而第一就是一个“教育性”的机构,第二,班级,学生之“家”,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向、丰富多彩、富有情感的[2],如运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接
受管理,可以说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偏离。

中小学生面临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智商和人格
都在飞速发展变化,并且学生在此阶段迈出了社会化教育的第一步,在潜移默化中,学校中的种种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班
级管理手段,而在学校中,有影响力的人是老师。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班级管理
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

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重点突出教学效果
和时间消耗,即“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3]。

可见,班级管理效果如何,
取决于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得有效与否,教师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进行
教育教学,不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对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情况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

好教师一定是好管理者,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模仿的对象,
教师对班级管理是否民主还是运用强硬手段使其专制,是否尊重学生信任其行为,或是贬低和支配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价值观,处世态度产生影响,影响
了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

因此,班主任在学校里处于核心地位,对班级管理工作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展现学生独特的价值才是现今社会班级管理的真正意义。

教育的目的
是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其个性,特别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里,信
息化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传统依赖单一刚性管理的管理模式以不适应时代要求,现代的教育教学呼唤一种新型的重信服而轻顺从的柔性管理。

三、柔性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
柔性管理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有很大价值,而高效,合理的使用方式则是较为关键的,文章认为,在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途径:
(一)人本思想贯彻始终
柔性管理模式以“以人为本”为中心,由于前面提出的思路和实施相脱节,将使柔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将柔性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小学的管理当中的时候,需以人为本为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结合点,注重学生动态发展与生生间差异,灵活且符合其发展需求地开展教育管理。

(二)营造开放的师生关系,激发内驱力
师生关系应在灵活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对教学掌握一定控制权,所以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就成了管理主体,要重视教学管理对教师的要求,管理政策按教师有关标准实施。

而学习的活动主体就是学生,所以对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时,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情况上,针对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教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桥梁与纽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生力军地位,教师工作要创新。

第一,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确立“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4]。

这就为此,教师首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权威型向对话型的转变,教师与学生对话,塑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二是限制型向发展型的转变,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

第二,教师应加强修养,增强人格魅力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晌是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通过潜移默化而内化为学生的某种动机,从而发挥作用的,因而教师要严格砥砺自己,形成无私、正直、真诚、谦虚、廉洁、好学的品格,以美德、善行和真情去感化学生[5]。

第三,教师要与时俱进、趋同发展。

趋同过程就是相互扬弃,相互融合。


养合格的学生,既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同为学生自己所追求。

这一共
同目标,是我们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之根本。

一边对教师进行常规工作培训,要分
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实例,协助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解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和学生发展。

最后是教师对教育方法的完善,满足学生的深层需要。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
斯洛的层次需要层次理论,柔性管理以适应学生高层次需求为主,从而产生有效
激励。

班主任应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达到学生受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要唤起学生内驱力。

参考文献:
[1] 王贞. 谈学校柔性管理[J].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36-37.
[2] 彭燕凌, 张富强. 班级柔性管理初探[J]. 今日科苑,2008, (18):260.
[3]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8.
[4] 黄志成, 程晋宽. 现代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 102-105.
[5] 胡元林. 论教师权威[J]. 教育评论,2018(8):117-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