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60531_关于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洁能源装备是指发电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装备,是绿色能源技术的载体,是为能源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朝阳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风电装备、光伏装备、核电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输变电装备和其他清洁能源装备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电子〔2022〕181号),深入推进我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支持,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安全高效、持续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清洁能源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低碳
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全省清洁能源装备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的增长引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河北重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在风电、光伏、氢能及储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建成2-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

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形成年产1500万千瓦以上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55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到2030年,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
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清洁能源装备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二、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风电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高参数、高可靠性大型风电机组及大功率永磁直驱发电机、齿轮增速器等关键部件,加快发展
关于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保监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围绕风电、光伏、核电、氢能、储能、输变电和其他清洁能源装备7个重点领域,部署实施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河北品牌等5大举措,助推河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超长低风速叶片、塔筒及海上升压站等产品,吸引风电装备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壮大风电装备配套能力。

紧随海上风电发展趋势,研发制造海上风电设备安装平台,开发风电安装吊索工具及起吊装备,提升风电安装能力和水平。

(二)光伏装备产业
推进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基地、邢台光伏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唐山光伏发电装备基地。

引导企业加快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艺更新,
提升大容量高效单晶炉、多线切割机等光伏专用装备技术水平,积极开发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线等生产装备,培育引进智能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加快发展高纯硅料和大尺寸硅片技术,推动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 )、多主栅(MBB )、N 型倍秀(Bycium )电池技术等高效电池技术的规模化量产;开发光伏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发展具有光伏电站运行监测数据采集、监控、故障检测、处理等功能的智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

(三)核电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CAP1000/CAP1400蒸汽发生器、“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等优势产品;支持核级管道装备优势企业借助大型挤压设备,加快研发主蒸汽超级管道、快堆管道、裤型三通等核级铸锻件产品;引导优势阀门企业依托核电站核级风阀产品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核电产品,提升核电装备配套能力;推进氢硼可控核聚变实验路径探索。

(四)氢能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积极发展风光耦合发电制氢等可再生能源与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技术,推动国产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大型化和纯水电解制氢技术自主化、规模化发展。

突破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高压IV 型储氢瓶材料、制造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氢气储运压力和储氢密度。

探索低温液态储运、有机液态储运方式,重点研发液态储氢技术及装备。

加快推进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技术突破,增强电解槽、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氢气引射器、增湿器等关键环节的自主产业化能力,有效提升燃料电池功率、耐久性以及综合效率等产品性能。

(
五)储能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发固态电池、
10
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鼓励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开展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示范,推进装备制造与技术产业化。

探索开展相变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承德依托钒钛资源优势,吸引国内龙头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布局储能产业,打造国家级钒储能应用示范区。

唐山依托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强化储能装备配套产业,打造电化学储能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积极推进储能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储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六)输变电装备产业
发展大容量、超高压、组合化、无油化、智能化、抗短路、高可靠和免维护输变电设备,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以智能电网装备为主导,围绕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环节,重点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快速充电设备、大容量储能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等。

(七)其他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加快发展重型燃气轮机和热端透平组件等核心零部件;吸引国内水电装备龙头企业在我省布局,重点发展冲击式水轮机、反击式水轮机和轴承、叶片、阀门等水轮机上游核心零部件,加大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等小水电装备研发力度。

三、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基础
(一)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发挥各产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

鼓励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风电、光伏、氢能、核电、燃气轮机、输变电等领域关
键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和“杀手锏”技术问题。

(二)建设一批创新平台
鼓励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若干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科技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推动一批成果转化
引导工业设计、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创新要素向清洁能源装备行业集聚,加快光伏、风电、氢能等研发成果产业化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进优秀工业设计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加强标准制修订
围绕新型储能、氢能、特高压交直流装备、智能配电网装备、清洁能源装备能效等领域,鼓励我省企事业单位积极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按照《河北省标准化资助管理办法》,对我省主持制修订清洁能源装备相关标准的企业或团体进行资助。

四、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河北品牌
(一)培育领军企业
加大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

积极培育上市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潜力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协调服务、转型升级、“一企一策”等措施,推动企业向10亿、50亿、100亿级目标跃升。

(二)扶持企业成长
支持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高新
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建档立卡,对标质量标准,组织省市县三级开展联合帮扶,推动相关企业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通过认定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产业化、扩产升级等技术转化不同阶段,从企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配套条件配置、建设资金协调等不同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三)强化品牌培育
加大清洁能源装备领域质量品牌标杆培育力度,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五、推动企业集聚,打造产业生态
(一)优化产业布局
保定市以“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开展强链补链、对标对表和数智赋能行动,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

张家口、承德依托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引进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北方陆上风机生产制造服务基地和氢能示范应用基地。

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脉重点打造太行山脉“光伏+储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制造区。

唐山、秦皇岛和沧州等依托海洋和港口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沿海“清洁能源(风电、核电、燃气轮机)+储能”装备制造基地。

(二)提升集群能级
推动丰宁、张北风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任丘市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宁晋县光伏产业集群、曹妃甸清洁能源装备集群、邯郸冀南新区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等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在水、电、气、暖、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完善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鼓励清洁能源装备项目在集群中集中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打造产业生态
充分发挥我省钢铁、化工等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向上游原材料延伸拓展,在轴承、塔筒、叶片、法兰、储氢瓶、光伏硅片、蒸汽发生器、热端透平组件、碳纤维、树脂等关键零部件和化工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力度;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各环节项目建设,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平台,在风电装备、氢能装备、核电装备等领域新上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逐步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提升行业发展潜力和整体竞争力。

六、拓展应用市场,推进开放合作
(一)推进分布式风电光伏电站建设
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依托沿海资源优势,推动超大型海上风电装备应用。

支持农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推动工业企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

推动太阳能与既有和新建建筑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

(二)推广多能互补示范应用
张家口、承德等市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推广风电+智能微电网、光伏+智能微电网等模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培育风电+、光伏+等多种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多层级多时间尺度多能互补协同优化。

(三)加强与京津的协同发展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搭建创新交流合作平台,鼓励省内清洁能源装备企业与京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动行
12
业先进技术和重点项目在河北落地。

(四)强化重大项目合作
推进央企与河北协议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进一步加强沟通、衔接,争取更多央企投资重大项目落地。

加强与境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大院所等的紧密联系,加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下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跟进引入配套产业。

七、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省相关部门组建的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细化落实措施,完善统计体系和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市结合当地发展现状,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发挥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各专业委员会作用,提供咨询指导,推动行业交流和合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各地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先支持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一体化建设。

鼓励
优势企业开展大型新能源“源网荷储”协
同互动示范项目建设。

在符合相关规划的
前提下,统筹优化用地、用能、环保等要素
配置,优先保障新能源装备制造重大项目
建设。

(三)落实财税金融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落
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首台套重大技术
装备保险补偿机制。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
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形成省市协调联
动的股权投资体系,鼓励各市县项目基金向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倾斜;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对能源装备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投资领域。

(四)全面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清洁能源装备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体系。

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加快清洁能源装备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开展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推进与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

深化清洁能源装备领域产教融合,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

(五)强化督导检查
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精准招商,不断培育壮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

对产业发展情况展开定期督查和不定期调研,切实协调解决问题,总结推广一批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