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 教案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教案(二)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
现代文阅读考点(1)理解
二、解读新考纲
Ⅰ、《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规定如下: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

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Ⅱ、08江苏文学类文本《说明》理解(简略)
08江苏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表述变化较大,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

三个能力层级,八个考查点。

能力要求去掉了原来的“理解(B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⑴阅读理解的层次提高了;(去掉了“理解”B层级,增加了“探究”F级)
⑵试题的综合性提高了,解答试题的思维活动量也就增加了;
⑶阅读材料本身的复杂性、生疏性、隐蔽性,造成了理解的困难。

三、对07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料的思考
文本的选择是现代文阅读命题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本的人文价值及难易度关系到试卷的水平、风格、检测的信度与效度,也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导向。

1.吴锦强调文本的选择有两种:
一种是象征性、比喻性(带哲理性)的散文材料。

如07年广东的《泥泞》,07山东的《灯光的温情》,04江苏的《草堂·诗魂》,06年江苏的《烟雨牛鹭图》(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要污染环境,更不要污染人们的心灵)。

一种是记叙日常生活的(比较平淡的),如07江苏的《麦天》、07宁夏卷的《叶圣陶在四川》。

―――复习时应注意这两类散文,这两类散文同样重要。

这两类散文在表达上、内涵上有区别,命题同样也有区别。

2.07年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特点: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综观
⑴从作者看:
18套试卷的选料,命题组的选材视野大多倾向于当代较有名气的作家、诗人,甚至有年轻新锐,时代感很强。

是现当代名家名作,以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

李存葆,(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2002年8月)46生,当代作家、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沈红,(北京卷《湿湿的想念》)沈从文的孙女,中科院学者。

吕锦华,现任苏州市人大常委,苏州市文联副主席。

赵本夫,(重庆卷《告别三峡》2003.2.14)《钟山》主编。

力作《天下无贼》。

叶延滨,(山东《灯火的温情》)48生,当代作家,《诗刊》常务副主编。

许俊文,(安徽卷《乡村的风》)安徽蚌埠当代散文家。

杨闻宇,(湖北卷《日月行色》)兰州军区专业作家。

中国作协会员。

赵丽宏,(四川卷《焰火的变奏》)散文家,诗人。

51年生。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朱成玉,(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读者》2007第一期)74年生。

发表散文百余篇。

王生平,新华社记者,《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

雷抒雁,(江苏卷《麦天》)当代诗人、作家。

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祖芬,43生,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联副主席。

蔡家园,(浙江卷《泰山之恩》)《今古传奇》编辑部主任。

只有湖南卷(鲁迅1881-1936《忆刘半农君》),全国Ⅱ卷(矛盾1896-1981《海南杂忆》)(63年),辽宁卷(臧克家1905-2004《炉火》)(84年),江西卷(汪曾祺1920-1997《泰山很大》),四位名家都已去世。

⑵从作品内容看:
仍将以具有人文性、情感性的哲理散文为主,融时代性与经典性为一体。

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其内容主要是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精神,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

对学生有陶冶与引领作用。

07全国1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一块戈壁石,大西北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人的顽强意志,表现了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

07北京卷《湿湿的想念》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表现了沈从文的纯净;通过重点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的影响来表现一种真善美的人生。

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通过描绘小花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赞美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并告诫人们要善待弱小生命。

07重庆卷《告别三峡》以百万移民告别故土的难以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说明三峡人民虽安土重迁,但为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

07辽宁卷《炉火》揭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7安徽卷《乡村的风》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故乡纯朴的风物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07广东卷文学类文本为迟子建的《泥泞》。

《泥泞》抒写了对泥泞的热爱之情,引导考生思考人生苦难、民族生存的艰难。

(实用类文本《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虽属访谈,但内容涉及做人,“做人,才做艺术家”给考生以人生的教益。

07浙江卷《泰山之恩》作者审视泰山深忧锁闭的心态,揭示泰山赢得尊重的深层原因,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突出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揭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07四川卷《焰火的变奏》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07山东卷文学类文本《灯火的温情》,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苦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

07江苏的《麦天》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通过麦天的前后变化: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等,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的可喜变化。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作。

这个“时”就是现实,做为参加高考的学生,同学们应该
关心我们的社会和身边的事件,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广泛阅读、欣赏各种文学艺术,从而提高我们鉴别和赏析能力。

现代文阅读主要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进行考查。

它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而不是一种泛读或消遣娱乐型阅读。

四、教学环节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的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2 《海南杂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4分)
答:
参考答案:“道旁石”①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

②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③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④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这里应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第五段“大名震宇宙”“这些名臣”“被放逐”等和第七段“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等信息作答。

分析:第①点是“道旁石”的字面意。

第②点来自原文第⑤段。

第③点来自原文第⑦段。

第④点来自原文第⑤段。

例2: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

答:
参考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例3:07北京《湿湿的想念》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提问点在第一段,相关点是凭借内容上的关联来确定的。

从题干锁定的句子来看,这里的“理想”与“文字与画”直接相关。

第十段中既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也有与“文字与画”相呼应的信息——“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

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第十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

例4:07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

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②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③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境界”一词在第五册学习《人生的境界》时接触过,学生们应该不陌生。

这里的“境界”分别指什么,有何相同点,显然是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这个词。

只要考生知道了解这一点,应该比较容易作答。

例5:07湖南《忆刘半农君》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简要题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并要求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往往表示不同的含义,因为词语在运用中除了它的基本含义之外,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还可能有比喻义、隐含义、临时义、概括义、指代义、概念的内涵以及关键词语的语境义等等含义。

其具体的正确含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释义”。

[简要题解]“弄”的一般动词义项有玩弄、戏耍、作弄、玩赏、设法争得、和广义的做、搞等,在“做”这个义项上,要看具体语境给确切含义,比如“弄弦子”,那就是“拉二胡”或者“弹三弦”,“弄烂古文”,根据注释②,当然是“写”了,考虑“情感”因素,则有“玩弄”的含义了。

当然,答成“做”“作”“耍弄”“摆弄”“玩”都是可以的,但答成“卖弄”“捉弄”“钻研”一类就不能得分了。

“烂”的一般形容词义项有“腐烂”“绚丽”等,但在这个语境中应理解为“陈腐”,答成“旧”“腐旧”“腐朽”“过时”“腐烂”“陈辞滥调”等均可;答为“破烂”“坏”“差”等不能得分。

答案第二小点占2分,只要答出表现了鲁迅对刘半农的批评就给2分,答成与“批评”意思相近的“嘲讽”“不满”“不屑”“反感”“憎恶”“厌恶”等也给2分。

例6:07江苏《麦天》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6分)
答:
参考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例7:07山东《灯火的温情》
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
答:
参考答案:第一个是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

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上和结构上)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的句子。

考查的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高考经典题
例1:07全国1 卷《总想为你唱支歌》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解题指津】语言分析要紧扣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如(1)的“会长大”——变得成熟;(2)的“经不起摔打”——脆弱。

有考生误答如(1)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生机勃勃的生命,教育人们珍惜生命。

——所答非所问。

(2)南方山清水秀,南方的一切东西似乎未经磨练。

——解析不到位。

【参考答案】(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每答对一句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补充细则:
(1)第一句在文中的含义只要答的是大西北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和正面影响即可,答得不太准确的酌情扣1分。

(2)第二句只要答出南方、北方不同特点的对比即可给分,不准确的扣1分。

例2:07重庆卷《告别三峡》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4分)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

这句话在文章第三段的最后,根据句意,答案应该在本段及前段,然后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游人”及“移民”心情的重要词句,加以整理、归纳即可。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解析:第(2)小题考查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内容上的作用,二是结构上的作用。

例3: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12.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答:
【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修辞格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1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5分)
(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答:
【答案】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注意联系全文主旨来作答。

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6分)
答:
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意思对即可)
例4:07广东卷《泥泞》
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5分)
答:
参考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

例5: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例6:07浙江卷《泰山之恩》
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7分)
[答案] 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

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

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能力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里应从全文结构安排、语句艺术手法和文章思想内容等方面考虑。

]
例7:07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
[简要题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的能力。

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是指那些能够提示或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表达作者情感态度,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内容或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说明事理、议论抒情方面起“点睛”作用的句子。

常常设题的有中心句、修辞句、例说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等,考查重点是对文段中心句和修辞句的理解。

本题要求理解的句子是“内涵丰富”的句子。

[参考答案](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简要题解]理解重要句子的基本原则是“析句先看词,析句不离文”。

一般先从本句入手,分析句中各成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注意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和对应解说句,辨析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另外,常常还可通过体察文脉、感悟文旨,结合社会背景、综合其他信息等来分析理解句意。

解答本题关键在理解“朋友的憎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憎恶,通观全文作者的情感态度寻找其内涵,其关切、爱护、惋惜的涵义是看得出来的。

本题所供答案第三点似乎超越了对句子本身的“理解”,是对该句子表现作用的阐述了,考生不会从这个角度作答,本题得分率不高。

19、20题人均分3.86分,得分率42.7%。

例8:07四川卷《烟火的变奏》
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6分)答:
参考答案: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

“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

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三)练习巩固
1、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6分)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
.....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


参考答案:(6分)“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2、06重庆卷《说村落》
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4分)
答:
参考答案:(4分)(1)农民的居住地。

(2)诗意与温馨。

(3)愁苦与艰苦。

(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3、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抛:扔,投掷之意。

表现了夕阳慷慨的、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挪:挪动,表明夕阳将要下山,表现了夕阳对书架和传统文化的依恋。

(其余两个略)
4、06湖南卷《在山阴道上》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参考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5、06全国卷1 《阳光的香味》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参考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答:
参考答案: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6、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21.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

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4分)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7、06天津卷《造心》
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4分)
答:
参考答案:(4分)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8、06重庆卷《说村落》
15、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2分)
答:
参考答案:(2分)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9、06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

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⑴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答:
⑵“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

”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答:
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我可以永存”答题时应突出文字能够准确记忆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应突出哲人只能解释昨天,而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

(2)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

10、06福建卷《泪与笑》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
参考答案:(4分)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意思答对即可。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