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2.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3.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4.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
1、师: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家里人给你们的爱藏在哪里?
生:妈妈希望我开心,所以给我起名叫笑笑。

生: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

生:我爸爸经常半夜给我盖被子。

生:妈妈忙着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

生:爸爸辛勤工作,是对家人的爱。

生:爷爷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

2、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1、妈妈给奶奶梳理头发,我给奶奶锤锤腿。

2、爸爸妈妈带我去菜市场。

3、妈妈生病了,爸爸给妈妈喂药。

4、爸爸给我寄来的包裹。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
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

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

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三、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
1.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2.爸爸妈妈在忙时,我认真学习。

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陪奶奶聊天。

出门前,要和妈妈说一声。

3.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

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4.记住家人的生日也是一种爱。

还有哪些爱的表达方式呢?
5.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

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

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

《家人的爱》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中的画面的是每天妈妈我自己做早餐、爷爷风雨无阻地接从自己、周末爸爸妈妈陪自己运动的情形,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回忆、感受和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

家长不辞辛苦带孩子看病以及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抽空回家看望孩子等情形,旨在引导学生从非日常生活的角度感受、体会父母或家人对自己的牵挂、关心和爱护。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庭中的点滴事例,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和思考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让学生真正懂得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关爱、呵护与迁就,还包括对自己严格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结合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孩子在具体、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家人的严格要求同样也是爱。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是爱伴随我;活动二:严也是爱。

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点点滴滴都是爱。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完全局限于课堂和教科书的内容,而是“打开”课堂,让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

“走出”教科书,让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又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备课过程中,我可能过分注重教材,只备教材,没有注意学生以及家庭差异问题。

因而,在学生交流讨论环节会有自卑心理而不参与交流,未能给孩子们足够多的时间去讨论,也不能出总结:养父母也是亲人,甚至是比亲人还亲的人,是他们精心养育了你,关心爱护你,还要把你培养长大,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爱戴他们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