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意象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的吸收。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

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主题朦胧,意绪无穷,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

采用意象这种写作手法,可以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诗的主题多义和不确定,读来更回味无穷。

简单通俗的说就是,也许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当时是赞叹某个社会(或人)的,而在不久之后,该社会(或人)变成了反面题材。

由此,之前作者的这篇文章就会陷入尴尬,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好的文章也会成为殉葬品。

可见意象达到了回旋的作用。

4、确立篇意。

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

(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借助意象,作委婉的表达。

意象分类
古代诗歌中意象主要种类:
意象方式一:
1、树木类
2、花草类
3、动物类
4、风霜雨雪水云类
5、器物类
6、颜色类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8、地点
9、其他类
意象方式二: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方式三:
1、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2、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典型代表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爱情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写景诗鉴赏方法
1、知作者。

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3.看表达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6.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写景诗特征】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常用术语】
1.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古抒怀、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乐"景反衬"哀"情等。

2.意境特征。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3.诗歌中常见感情。

⑴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

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⑶不同诗歌类别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4.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臵,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诗词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套路
诗词鉴赏掌握套路,正确回答问题
第一节主题思想分析型
第二节人物形象分析型
第三节意象分析型
第四节意境分析型
第五节技巧分析型
第六节语言特色分析型
第七节"炼字"分析型
第八节"诗眼"分析型
A、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景(叙述了什么事情)?表达的主题(主旨、思想感情)是什么?
提问变式: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要领和步骤:
(1)先概述或归纳诗歌所写的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提炼出作品所表现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示例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B、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题要领和步骤:
(1)对人物形象或性格作出概括。

(2)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地描述其形象或具体地说明其性格。

示例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破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是匈奴贵族四姓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问:这首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汉军将领的英雄形象。

(步骤一)首句写他身经百战,铁甲上留下累累刀斑箭痕,可见他征战时间之长,所经历的战争之严酷。

后三句写他在敌人重重包围下,临危不惧,首先射杀敌将,陷敌于被动,并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充分表现了这位汉军将领的勇武精神和英雄气概。

(步骤二)
C、提问方式:诗中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对表现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提问变式:找出诗歌中运用的意象(人、景、物),说说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何妙处?
答题指导:意象,就是诗歌中具有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包括人物、事物和景物),因此读解意象,就必须联系诗歌的感情基调,除此,还要掌握一些传统意象及其内涵。

答题要领和步骤:
(1)指出具体的意象,根据题目要求,或一个,或多个。

(2)解释意象的内涵。

(3)联系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说明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分析意象在传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示例
[南吕]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问:古代诗词最重意象的运用,某个意象用得恰倒好处,全篇生辉。

请在曲子中找出这样一个意象,并分析其妙处。

答:这个意象是杨花。

(步骤一)杨花纷飞,即是障人视线的物体,又暗喻离人的漂泊,还可用飞絮的杨花来表现女子愁思的缠绵。

(步骤二)这曲子描写一名女子凭阑望远思念离人,由于水斜山遮,再加杨花纷飞,欲见不能的愁苦。

(步骤三)作者用杨花如雪纷飞,语义双关,一是渲染了一种凄迷感伤的气氛,一是衬托出女子离愁别恨、愁苦不堪的心情。

(步骤四)D、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指导: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指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相交融的艺术境界,即诗歌所呈现出的生活图画及蕴含的思想情趣。

它包括境(景)、意(情)两个方面,答题时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要领和步骤:
(1)回答怎样的景,即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对画面的内容作出概括。

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而且语言力求完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回答怎样的情,即借助想象和体验,分析、解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土湿泥融,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多么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画! (步骤二)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后,安居成都草堂时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步骤三)的心情。

问:(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E、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这种技巧有何效果?
答题指导: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技巧概括提示如下: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托物言志③情景交融)
3、动静结合
4、实虚结合
5、正衬反衬
6、白描工笔
7、点化用典
8、赋比兴
9、象征双关10、修辞手法(详见"第五讲")答题要领和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说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示例1
早行([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露重晓寒,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问:(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步骤一)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步骤二)
问:(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F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

答题指导: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用来评价语言风格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简练生动、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答题要领和步骤:
(1)借用常用词语(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引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这种语言风格对表现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和性格起到怎样好的作用。

示例1
春怨([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及其表现力。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头两句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
了自己思念远方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浓烈的思念之情和质朴而率真的性格。

(步骤三)
G、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领和步骤:
(1)明确指出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并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2)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复杂的内心情感。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离人的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这一"看"字,不仅表现出离人依依难舍的千种离愁,同时又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的形象,感受到了他那想离人回望又不敢离人回望的阵阵酸楚!(步骤三)这"看"字和两个"一"字连用,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步骤四)
示例2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问: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
三)。

H、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式: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说说它的妙处。

答题指导: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抒情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主旨,抓住这个词往往能够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要领和步骤:
(1)指出哪个字词为"诗眼"或"关键"。

(2)联系全诗说明该字词对突出主旨、表达感情或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同意。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折柳"二字引发和突出了思乡之情,可见它是全诗的关键。

(步骤二)
示例2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补: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几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