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麦尔维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rmanmelville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地位?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身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Herman Melville
赫尔曼·麦尔维尔
(1819-1891)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地位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
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身前没有引起应 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 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 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 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 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小说家之一, 也是美国象征主义文学大师。他不仅是小说 家, 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和诗人, 他以极 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 变迁。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当时大多 也不受欢迎,其代表作品《白鲸》就像任何一 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一样, 散发着象征与寓言的 意味。这些象征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从而揭示 出梅尔维尔的人与自然观:人类应该观察探索 自然, 人类若狂妄地反抗自然, 就会导致毁 灭。
作品分类
纵观麦尔维尔的创作实践,他的作品可以分成三 大类:第一类是他早期的和一些不太知名的小说。 这些作品大都是依据某些史实和作者本人的海上 经历而创作的,其中也包括寓言性很强的《玛 迪》。第二类是《白鲸》,这是作者的登峰造极 之作。第三类是他的后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 比他的早期作品略为知名一些,其中有不少堪称 大手笔的短篇和诗作,如他的《贝尼托·塞莱诺》、 《书记员巴特尔比》、《比利·巴德》和诗集《克 拉莱尔》、《战事集》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之 作。
1844年,麦尔维尔退伍回到纽约,开始创作生 活。最初的长篇小说《泰比》、《奥穆》、 《马尔迪》都是以他在南太平洋的生活为依据 写成。其中《泰比》描写了他在马克萨斯岛上 的食人部落泰比人中的惊险经历,揭示了资本 主义文明给当地土著人的淳朴生活带来的破坏, 因此受到教会的谴责。另外两部长篇小说《雷 德本》和《白外套》也是描写海洋生活的 。这 些作品给美国文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和内容, 在美国读者中广受欢迎,作者因此赢得了海洋 文学家的称誉。185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白 鲸》 (即《莫比·迪克》)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1, 白鲸象征“恶”以及“原罪”,人人 心中都有恶, “披谷德号”的远航象征人 生的漫漫旅途,亚哈的决心毅力无法改变 白鲸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 运。
2,白鲸象征上帝的神力,亚哈代表人类 的邪恶力量,小说主题为:谴责人对神的 反叛。
(三)复杂的象征意义
莫比迪克 :有时是“恶”的象征,有时又 是“善”的体现,更多的时候它是不善不 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化身。小说中它还是 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命 运的象征。
《白鲸》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 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 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 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 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 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 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 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以实玛利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作者插入了旁征博引的章节, 追杀捕鲸业的历史,鲸的种类,习 性,捕鲸的方法,猎鲸的生活等, 是一本关于捕鲸的百科全书。
成就与影响
《白鲸》是其众多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是全世界公 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白鲸》因描写了海上航 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 书”。《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白鲸》与福克纳的 《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被誉为美国文 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霍桑曾盛赞《白鲸》是“一部何等伟大的作品”。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都十分推崇此书。许多评论家认为《白鲸》是 “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而这部书也被认为 “部分是戏剧,部分是历险故事,部分是哲学探讨, 部分是科学研究,部分是史诗”。
(一)社会学层面
从事捕鲸的多是走投无路,一贫如洗的无 产者——主要是印第安人与黑人,捕鲸很 危险收入却很少。
捕鲸船是社会的缩影,后甲板和船头楼 界限明显,工人完全听命于船长的摆布, 真实反映了工人的悲惨命运。
热情歌颂了这些 “社会渣滓”,他们勇 敢沉着,有“质朴的灵魂”和“崇高的气 质”。
(二)宗教层面
捕鲸船裴廓德:裴廓德船名本身就预 示着捕鲸船沉没的厄运,象征着船 毁人亡的悲惨结局。裴廓德的远航 也象征着人生漫长苦难的旅程。
谢谢各位
麦尔维尔本人几乎被人遗忘。死后3天,《纽约时 报》才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这个不幸的消 息。这些作品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20 年代,麦尔维尔的价值才被美国文学界“重新发 现”,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西 方评论家才对麦尔维尔的后期作品,尤其是《白 鲸》非常感兴趣,赞誉它为一部美国文学经典著 作。1956年06月27日,由导演约翰·休斯顿 (John Huston)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鲸》 (又名Moby Dick)在美国上映。
写作特点
麦尔维尔笔下的这些人物,大都是一些善于思考 的人,力图从哲学思考中找到某种精神安慰。小 说差不多写了一半,麦尔维尔才渐渐透露雷德伯 恩的身份。他是一位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人,对自 己的祖先是美国人而感到骄傲: “我们的鲜血就像 亚马逊河的急流奔腾不息,直到汇成一体。我们 不是一个民族,而更像一个世界⋯ ⋯ 我们是所有 时代的继承人。我们和所有民族的人一起分享继 承权。在这个西方国度,所有族群和人民正组成 一个联合的整体,未来将使所有分离的亚当的后 代重返伊甸家园“。
思想
虽然麦尔维尔算不上一个政治家,但他对政治天生有一种 敏感。他羡慕美国的新生,但对美国不断向外进行领土扩 张持有异议。只要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便不难发现,美国 政府在19世纪积极推行“天命说“(Manlifest Destiny), 当时的美国民众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为自己国家 的强盛感到自豪,进而升起一种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 另 一方面为自己的政府不断卷人海外战争、人侵土著居民而 感到内疚。青年时代的麦尔维尔自然也不例外。与所有的 美国青年一样,麦尔维尔同样为美国的新生而欢呼。由于 深受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爱默生的“自 立”(Self一reliance)思想的感染,麦尔维尔一向主张自 立。他曾慷慨激昂地写道: “我们不需要美国版的哥尔斯密 斯,不!我们也不需要美国版的米尔顿⋯ ⋯ 让我们抛弃这 个助长在文学上对英国阿谈诌媚的发酵剂⋯ ⋯ 让我们大胆 地谴责所有的模仿⋯⋯ “‘ 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这 个新兴的民族有着许多弊端。
亚哈船长:他违犯基督教关于“傲慢”的戒律,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船员威逼利诱;他背弃 捕鲸获取鲸油的使命,执迷不悟于一己私仇;他一 意孤行,无视船东们的利益,置全体船员的安危 生死于不顾,最终使几乎所有船员葬身大海。他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恶魔王的象征,也是 人类意识中邪恶与黑暗的象征。
另一方面,亚哈伯甘愿抛弃安逸的陆地生活,到 与世隔绝、充满危险的海上探险,其表层动机虽源 自追杀白鲸的复仇计划,实则是想重新找回自我,寻 求精神的安宁与自由。
生平
麦尔维尔(1819~1891) Melville,美国作家。 1819 年 8 月19日生于纽约的一个商人家庭,1891年9月28 日卒于同地。因父亲破产,未成年便离开学校,自立谋生。 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商店伙计、小学教师。 1839年,到一艘往返于美国纽约和英国利物浦之间的轮船 上当服务员 ,开始了5年海上生活 。其间曾在几艘捕鲸船 和邮轮上当过渔叉手和普通水手,足迹踏遍四大洋,还曾流 落到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岛上,在有食人风气的土著部落中 生活过一个时期 ,并作为水兵在美国号战舰上服过役。这 些经历为日后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赫尔曼·梅尔维尔,相信邪恶的普遍性,怀 疑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对社会进步 持悲观态度,他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悲剧色 彩。
二《白鲸》
麦尔维尔写信给霍桑说:"我写了一本邪书, 不过,我觉得象羔羊一般洁白无疵."
故事梗概
“披谷德号”船长亚哈(又译埃哈伯),在上一次 猎击中,给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 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变 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热症狂.他将白鲸看成人间万 恶之源,发誓要到天涯海角去追索它.他搜罗一批所 谓社会渣滓,不顾船东的利益,以猎鲸为名出航,使 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勒迫他们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 行,专事搜捕白鲸.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生活,历尽 千难万险,终于遇到白鲸,在连续三天的恶战中,最 后总算结果了这条白鲸.但是,亚哈本人,大船,小艇, 全体船员水手都与白鲸同归于尽,只剩一个幸存的 水手以实玛利,来向人间讲述这个故事.
在他看来,美国政府过于狂妄,甚至野蛮,打着“天命说 “的旗号四处扩张。麦尔维尔亲眼目睹了这种扩张所带来 的恶果。美国政治上卷人了南太平洋争端,与其它欧洲列 强共同参与侵略和压迫土著岛民。对此,麦尔维尔极为不 满,从中可以看到麦尔维尔思想中的两重性因素。他既对 欧美殖民主义不满,同情土著岛民,又津津乐道于殖民者 的强悍、能干,贬责土著人。这也显示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不能否认,麦尔维尔主要是社会的叛逆者,他的作品无不 闪烁着批判的火花,直接针砭美国政治。但他也或多或少 地参与了美国殖民文化的建构。麦尔维尔对主流文化的批 判毕竟还是留有余地的,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主流文化的 某种认同。
Herman Melville
赫尔曼·麦尔维尔
(1819-1891)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地位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
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身前没有引起应 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 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 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 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 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小说家之一, 也是美国象征主义文学大师。他不仅是小说 家, 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和诗人, 他以极 其敏锐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 变迁。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当时大多 也不受欢迎,其代表作品《白鲸》就像任何一 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一样, 散发着象征与寓言的 意味。这些象征手法贯穿小说始终,从而揭示 出梅尔维尔的人与自然观:人类应该观察探索 自然, 人类若狂妄地反抗自然, 就会导致毁 灭。
作品分类
纵观麦尔维尔的创作实践,他的作品可以分成三 大类:第一类是他早期的和一些不太知名的小说。 这些作品大都是依据某些史实和作者本人的海上 经历而创作的,其中也包括寓言性很强的《玛 迪》。第二类是《白鲸》,这是作者的登峰造极 之作。第三类是他的后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 比他的早期作品略为知名一些,其中有不少堪称 大手笔的短篇和诗作,如他的《贝尼托·塞莱诺》、 《书记员巴特尔比》、《比利·巴德》和诗集《克 拉莱尔》、《战事集》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之 作。
1844年,麦尔维尔退伍回到纽约,开始创作生 活。最初的长篇小说《泰比》、《奥穆》、 《马尔迪》都是以他在南太平洋的生活为依据 写成。其中《泰比》描写了他在马克萨斯岛上 的食人部落泰比人中的惊险经历,揭示了资本 主义文明给当地土著人的淳朴生活带来的破坏, 因此受到教会的谴责。另外两部长篇小说《雷 德本》和《白外套》也是描写海洋生活的 。这 些作品给美国文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和内容, 在美国读者中广受欢迎,作者因此赢得了海洋 文学家的称誉。185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白 鲸》 (即《莫比·迪克》)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
1, 白鲸象征“恶”以及“原罪”,人人 心中都有恶, “披谷德号”的远航象征人 生的漫漫旅途,亚哈的决心毅力无法改变 白鲸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 运。
2,白鲸象征上帝的神力,亚哈代表人类 的邪恶力量,小说主题为:谴责人对神的 反叛。
(三)复杂的象征意义
莫比迪克 :有时是“恶”的象征,有时又 是“善”的体现,更多的时候它是不善不 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化身。小说中它还是 超然的、对人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命 运的象征。
《白鲸》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 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 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 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 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 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 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 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以实玛利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作者插入了旁征博引的章节, 追杀捕鲸业的历史,鲸的种类,习 性,捕鲸的方法,猎鲸的生活等, 是一本关于捕鲸的百科全书。
成就与影响
《白鲸》是其众多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是全世界公 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白鲸》因描写了海上航 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 书”。《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白鲸》与福克纳的 《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起被誉为美国文 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霍桑曾盛赞《白鲸》是“一部何等伟大的作品”。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都十分推崇此书。许多评论家认为《白鲸》是 “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而这部书也被认为 “部分是戏剧,部分是历险故事,部分是哲学探讨, 部分是科学研究,部分是史诗”。
(一)社会学层面
从事捕鲸的多是走投无路,一贫如洗的无 产者——主要是印第安人与黑人,捕鲸很 危险收入却很少。
捕鲸船是社会的缩影,后甲板和船头楼 界限明显,工人完全听命于船长的摆布, 真实反映了工人的悲惨命运。
热情歌颂了这些 “社会渣滓”,他们勇 敢沉着,有“质朴的灵魂”和“崇高的气 质”。
(二)宗教层面
捕鲸船裴廓德:裴廓德船名本身就预 示着捕鲸船沉没的厄运,象征着船 毁人亡的悲惨结局。裴廓德的远航 也象征着人生漫长苦难的旅程。
谢谢各位
麦尔维尔本人几乎被人遗忘。死后3天,《纽约时 报》才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这个不幸的消 息。这些作品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20 年代,麦尔维尔的价值才被美国文学界“重新发 现”,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西 方评论家才对麦尔维尔的后期作品,尤其是《白 鲸》非常感兴趣,赞誉它为一部美国文学经典著 作。1956年06月27日,由导演约翰·休斯顿 (John Huston)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鲸》 (又名Moby Dick)在美国上映。
写作特点
麦尔维尔笔下的这些人物,大都是一些善于思考 的人,力图从哲学思考中找到某种精神安慰。小 说差不多写了一半,麦尔维尔才渐渐透露雷德伯 恩的身份。他是一位充满民族自豪感的人,对自 己的祖先是美国人而感到骄傲: “我们的鲜血就像 亚马逊河的急流奔腾不息,直到汇成一体。我们 不是一个民族,而更像一个世界⋯ ⋯ 我们是所有 时代的继承人。我们和所有民族的人一起分享继 承权。在这个西方国度,所有族群和人民正组成 一个联合的整体,未来将使所有分离的亚当的后 代重返伊甸家园“。
思想
虽然麦尔维尔算不上一个政治家,但他对政治天生有一种 敏感。他羡慕美国的新生,但对美国不断向外进行领土扩 张持有异议。只要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便不难发现,美国 政府在19世纪积极推行“天命说“(Manlifest Destiny), 当时的美国民众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为自己国家 的强盛感到自豪,进而升起一种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 另 一方面为自己的政府不断卷人海外战争、人侵土著居民而 感到内疚。青年时代的麦尔维尔自然也不例外。与所有的 美国青年一样,麦尔维尔同样为美国的新生而欢呼。由于 深受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爱默生的“自 立”(Self一reliance)思想的感染,麦尔维尔一向主张自 立。他曾慷慨激昂地写道: “我们不需要美国版的哥尔斯密 斯,不!我们也不需要美国版的米尔顿⋯ ⋯ 让我们抛弃这 个助长在文学上对英国阿谈诌媚的发酵剂⋯ ⋯ 让我们大胆 地谴责所有的模仿⋯⋯ “‘ 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这 个新兴的民族有着许多弊端。
亚哈船长:他违犯基督教关于“傲慢”的戒律,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船员威逼利诱;他背弃 捕鲸获取鲸油的使命,执迷不悟于一己私仇;他一 意孤行,无视船东们的利益,置全体船员的安危 生死于不顾,最终使几乎所有船员葬身大海。他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恶魔王的象征,也是 人类意识中邪恶与黑暗的象征。
另一方面,亚哈伯甘愿抛弃安逸的陆地生活,到 与世隔绝、充满危险的海上探险,其表层动机虽源 自追杀白鲸的复仇计划,实则是想重新找回自我,寻 求精神的安宁与自由。
生平
麦尔维尔(1819~1891) Melville,美国作家。 1819 年 8 月19日生于纽约的一个商人家庭,1891年9月28 日卒于同地。因父亲破产,未成年便离开学校,自立谋生。 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商店伙计、小学教师。 1839年,到一艘往返于美国纽约和英国利物浦之间的轮船 上当服务员 ,开始了5年海上生活 。其间曾在几艘捕鲸船 和邮轮上当过渔叉手和普通水手,足迹踏遍四大洋,还曾流 落到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岛上,在有食人风气的土著部落中 生活过一个时期 ,并作为水兵在美国号战舰上服过役。这 些经历为日后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赫尔曼·梅尔维尔,相信邪恶的普遍性,怀 疑超验主义的乐观主义理论,对社会进步 持悲观态度,他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悲剧色 彩。
二《白鲸》
麦尔维尔写信给霍桑说:"我写了一本邪书, 不过,我觉得象羔羊一般洁白无疵."
故事梗概
“披谷德号”船长亚哈(又译埃哈伯),在上一次 猎击中,给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因此,他满怀 复仇之念,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竟至失去理性,变 成一个独断独行的偏热症狂.他将白鲸看成人间万 恶之源,发誓要到天涯海角去追索它.他搜罗一批所 谓社会渣滓,不顾船东的利益,以猎鲸为名出航,使 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勒迫他们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 行,专事搜捕白鲸.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生活,历尽 千难万险,终于遇到白鲸,在连续三天的恶战中,最 后总算结果了这条白鲸.但是,亚哈本人,大船,小艇, 全体船员水手都与白鲸同归于尽,只剩一个幸存的 水手以实玛利,来向人间讲述这个故事.
在他看来,美国政府过于狂妄,甚至野蛮,打着“天命说 “的旗号四处扩张。麦尔维尔亲眼目睹了这种扩张所带来 的恶果。美国政治上卷人了南太平洋争端,与其它欧洲列 强共同参与侵略和压迫土著岛民。对此,麦尔维尔极为不 满,从中可以看到麦尔维尔思想中的两重性因素。他既对 欧美殖民主义不满,同情土著岛民,又津津乐道于殖民者 的强悍、能干,贬责土著人。这也显示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不能否认,麦尔维尔主要是社会的叛逆者,他的作品无不 闪烁着批判的火花,直接针砭美国政治。但他也或多或少 地参与了美国殖民文化的建构。麦尔维尔对主流文化的批 判毕竟还是留有余地的,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主流文化的 某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