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化合物
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用水吸收CO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6.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7.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
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类分类标准
A 类别一:硅、氧气、铁
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
硫酸铜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
质和化合物.
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
子、电子
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
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
C 类别一:铁、铜、镁
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
类别三:氯化钠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
气体、液体.
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
类别二:集气瓶、量筒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
A.A B.B C.C D.D
8.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9.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A.6.4g B.15.2g C.16.0g D.30.4g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D.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11.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

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46——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1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AgNO3Ag O2X
反应前质量/g340100
反应后质量/g021.6m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
15.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分离酒精和水过滤
B吸收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D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
A.A B.B C.C D.D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1810221
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
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
17.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27.3% C.20% D.15.8%
1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20.在由CH 4和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的质量比是 A .11:18
B .22:9
C .11:37
D .1:1
21.已知: 2Δ
CO+CuO
Cu+CO 。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 中通入CO 后,加热的过程中
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y 表示的是
A .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 .参与反应的CO 的质量
C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 .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23.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4.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5.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炉煤气可能含有 CO B.X、Y 都是碳酸钙
C.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2和 CH4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
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27.小张对老师演示的“空瓶生烟”实验(如图1/2)很感兴趣,他査阅资料后对实验作了改进(如图3)。

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1)图1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
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3)图3实验中,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以下九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Y为黑色固体,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中箭号表示生成的意思,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_____。

(2)Y的用途:_____。

(3)与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9.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 是单质;B、C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在常温下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 。

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其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反应④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能与A反应。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④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

(4)B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等(写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水煤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会排放到空气中;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我64;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消耗的O2的质量为32×9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64×2;故二者的质量比为9∶4;答案选择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的概念
2.C
解析: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初次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读数为amL,实际体积大于amL;倒入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b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b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小于(b﹣a)mL,故选C。

【点睛】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设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x)g;与氧
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x)g;
Δ
CO+CuO Cu+CO
2
2844
(8-x)g(9.6-x)g
2844
=
(8-x)g(9.6-x)g
x=5.2g
故选:C。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A、图示表示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错误;
B、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线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线的终点应该比锌高。

故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不是2:1。

故错误;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故正确。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白磷是非金属,不能与铜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粗铜丝变黑消耗的是氧气,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选项错误;
C. ①未点燃酒精灯,②点燃酒精灯,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D. ②中白磷燃烧,④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大试管内的氧气已经被过量的白磷消耗完,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

7.C
解析:C
【解析】A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硅、氧气、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B 、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均为带电的粒子,中子、分子、原子均为不带电粒子,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C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铁、铜、镁常温下均为固体,水是液体,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氯化钠是固体,分类错误,选项正确;
D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试管,蒸发皿均能加热,集气瓶、量筒均不能加热,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 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
6.7%=53.3%;
则1个R 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 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 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 的化学式为C 5H 10O 5。

故选:B 。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铁在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铁完全反应,根据三者反应关系可得关系式(或者根据铁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

设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

根据2442Fe+H SO =FeSO +H 和44=Fe+CuSO FeSO +Cu 可得关系式为Fe~FeSO 4 或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Fe~FeSO 4;
设生成FeSO 4的质量为X
4
Fe~FeSO
56152
5.6g x
56152
=
5.6g x
X=15.2g
故选:B。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因此装置中气体体积应该约减少五分之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中至少含有氯化钾,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木炭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8.8g+5.6g+10.8g-16.0g=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
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10.8g×
2
18
×100%=1.2g,二
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2
44
×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5.6g×12
28
×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Z中含有1.2g
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g:1.2g:3.2g=12:3:8,假设Z的化学式为C m H n O p,则12m:n:16p=12:3:8,m:n:p=2:6: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 H6 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ⅹ2=32,从表中可得,Z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
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46y
32x
=
9.2g
16g
,y:x=2: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O,故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 H6 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该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Ag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13.2g,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已知X为
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4g×14
170
=2.8g,34g×
48
170
=9.6g,则X中
氮元素质量是2.8g,氧元素质量为:9.6g-3.2g=6.4g,故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8g 14:
6.4g
16
=1:2,故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g-21.6g-9.2g=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过滤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而酒精和水是互溶物质,所以不能用过滤操作分离水和酒精,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来吸收一氧化碳,故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D.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能溶解,可以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故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数据可知: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则可推测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
A、反应物是X,生成物是Y、Z和Q.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因为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故“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根据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为 16/﹙64+16﹚×100%=20%,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 不正确.
故选B.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多,但不会一直变大,当碳酸钙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通电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0∶5=2:1,故选项正确。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为:60%:40%=3:2,其中C、H原子个数比:
32
18
121
=
::;所
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8
1:4
12
=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44):
(4×18)=11:18。

故选A。

21.B
解析:B
【解析】
A 、实验开始时氧化铜中含有铜元素,不会为0,故不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开始固体氧化铜含有氧元素,完全反应生成铜中无氧元素,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増加,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责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2.A
解析:A
【解析】A 、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 正确;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 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 错误;
D 、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但是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比铁快,故D 错误。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26C H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622C H +7O 226H O+4CO 。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丙、丁都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故错误;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
C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7?16?2=60⎡
⎤⎣⎦:224,故正确;
D 、反应前氧元素以氧单质存在,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错误。

故选,C 。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将导管插入水中后,密闭空间的体积变小,故内压增大,所以当管内的液面低于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