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五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

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60余品,有古碑林之称。

代表作:“龙门二十品”、龙门双璧(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香山寺为龙门十寺之首。

位于洛阳城南香山(龙门东山)上,紧邻龙门石窟。

因“海东瑜伽之祖”圆测葬于此而被尊为韩国唯识宗的祖庭。

香山寺始建于唐,约毁于元末,清代于异地重建。

武则天称帝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

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并建造御碑亭,仍存于寺中。

唐代香山寺仅存瓦砾,现香山寺为清代所建,二者地理位置不同。

白园位于洛阳城南龙门东山琵琶峰上,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园林。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洛阳香山。

白园为纪念性园林,占地44亩,属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

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时书屋等10余处。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有不少代表团到白园纪念、寻根、祭祖。

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在此立中日双文书写的纪念碑。

1995年,日本在白园献樱花并立碑。

1999年韩国、2000年新加坡于此立碑。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大卢舍那像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日本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则天,卢舍那大佛雕刻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在光明皇后力劝下,740年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奈良(平城京)东大寺建造卢舍那佛铜像。

2021年12月7日报道,卢舍那大佛时隔50年再次大修。

“剪刀手”佛像位于“宾阳三洞”中的宾阳北洞,高约10米,结跏趺坐,双手平分指天地。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

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

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逃。

合约签订后回京,途经洛阳参观了古阳洞,下令整修洞中的一尊佛像,把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

“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

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汉化典型洞窟。

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以及美术发展史上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
飞舞奏乐、栩栩如生的飞天.....宾阳中洞是由无数能工巧匠共同建造与雕凿的浩大工程,为后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莲花洞是龙门石窟内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莲花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

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

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莲花洞拥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龙门石窟皇甫公窟建于北魏,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西山靠近南端之半山腰中,是火烧洞以南,北魏开凿的相当大的一个洞窟。

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西山开凿的天子一号功德窟,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天后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于咸亨三年(672年)拿出自己的两万贯脂粉钱资助这一浩大工程。

潜溪寺,又名斋祓堂,是龙门西山最北边的一个石窟寺。

创建时代不详,寺名最早出现于宋人的一些诗文中。

相传曾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极盛于宋金之时,清代原建木结构窟檐。

1990年改建为仿唐木结构样式,铺石板地面。

今龙门西山石窟区的“潜溪寺”洞窟,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

供奉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南壁有大势至菩萨,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

北边有观音菩萨等石刻雕像。

然而这却是与宋潜溪寺毫不相干。

清·路朝霖:“按今龙门山半,宾阳洞前之榜曰'潜溪’,乃乾隆中庸妄子所题,非其原地也”。

宾阳洞,原名叫灵岩寺,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

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用以铭记孝文帝迁都洛阳和进行汉化改革的历史功绩,也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有确切记载的石窟。

明人彭纲就曾在《题龙门石像》中写道:“当时锤凿斫民脂,万金不惜穷妖奇”,指的就是该洞窟的开凿。

宾阳三洞前后营造时间长达24年,用工80余万人,但是,北魏时期仍然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药方洞在龙门西山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开凿于北魏晚期。

窟门两侧所刻之古代药方,共一百四十多个。

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唐代初年我国医疗学、药物学的珍贵遗产。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

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

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

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蒋宋别墅,是蒋介石与其妻子宋美龄的别墅。

1936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战争前夕。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洛阳,亦成为当时重要的军政基地。

为督视“攘外必先安内”的绥靖政策,蒋介石以“避
寿”为名,亲抵洛阳部署军务。

为赢得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欢心,祝绍周联合河南省府,在风景旖旎的龙门香山修建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史称“蒋宋别墅”。

蒋宋别墅占地650余平方米,计有房间20余间,建筑面积达816.0平方米。

它的外表是典型的半歇顶、清水骑楼阁楼式建筑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