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
摘要:文章针对近年来省内公路建设逐渐向山区发展的趋势,结合省内外避险车道的发展情况,对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作一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vinc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iangShanOu gradually,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hedge lane, to an emergency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drivewa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ountainous highway, Hedge lane; Setting principl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避险车道,是为在行使过程中制动失灵或无法正常控制的车辆专门设置的一条应急的安全车道。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但目前相应的规范还没有出台,避险车道的设置在线形、材料、防撞等附属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给使用避险车道的司机和车辆带来一定的隐患。
本文主要针对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作一探讨。
1、避险车道的发展及作用
避险车道最早起源于美国并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失控车辆经常冲出公路停在路边废料堆上,或者冲到山上用于运滚木的旧路上且未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由此道路工程技术人员受到启发修建了避险车道。
自第一条避险车道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后得到很快的发展,据1990年的统计数字,美国27个州设置的避险车道数量已达170多处。
我国的高速公路在避险车道的修建上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8年,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设置了国内第一条避险车道,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如今,国内已有200多条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的设置可以减少载重汽车的失控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避险车道及与之对应设置的标志、服务设施可有效地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重、特大交通事故。
2、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
2.1 设置条件
避险车道设置在山区公路中,是为在行驶过程中制动失灵或无法正常控制的车辆专门设置的一条应急的安全车道。
避险车道一般设置在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当平均纵坡≥4%,纵坡连续长度l≥3km;车辆组成中大、中型重车占比≥50%以上且载重车缺乏辅助制动装置,为避免车辆在行驶中因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在下坡路段的下半部右侧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
另外,在车辆失控后会产生严重事故,危及道路运行安全的下坡路段也应设置紧急避险车道。
2.2 避险车道类型
避险车道出现过三种类型:上坡制动砂床型、沙堆型、重力型。
⑴上坡制动砂床型:是由光滑的、粒径均匀的天然砂砾铺设在匝道上构成制动砂床,制动砂床主要通过砂砾的滚动阻力使失控车辆减速或停止,它通常建立在上坡上,上坡的重力分力可以增加它的减速效能。
⑵沙堆型:将松散、干燥的沙子堆积在上坡的匝道上,它也是靠重力及沙堆阻力来使车辆减速。
但沙堆易受天气的影响(雨雪影响沙堆的稳定性),高数值的减速度对司机及车辆造成损伤较大。
⑶重力型:它是靠陡峭的坡度使车辆减速。
重力型匝道一般是建立在旧路上的,但长陡坡不仅仅是使车辆停止,而且还有车辆进入避险车道后由于重力返回主线,影响主线上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的问题。
重力型和沙堆避险车道在美国30年前比较常见,由于这两种避险车道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实际工程中已渐渐停止了使用。
由于制动砂床的安全性,上坡制动砂床型避险车道目前已成为最普遍和最安全的避险车道形式。
3、避险车道的设计要点
避险车道的主要作用:⑴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离,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⑵进入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能安全减速、平稳停车,避免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的事故;⑶使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内能得到安全、及时、有效的救助。
3.1 设置位置
避险车道一般设置在连续长大下坡的下半部,在连续长大下坡或陡坡路段接小半径曲线的前方,同时考虑设置地点的地形条件,应在适当路段选择工程量较小的位置设置避险车道,以供制动失效的车辆强制减速停车之用。
避险车道
可修建在主线直线段上合适的位置,并应修建在坡底人口稠密区之前,以保证失控车辆上司乘人员以及位于坡底居民的安全。
3.2 避险车道的组成
一条完善的避险车道应由引道、避险车道、服务车道、防撞消能设施及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组成。
引道:连接着主线和避险车道,为主线和制动床之间提供一定的偏移量,使失控车辆在安全的前提下驶入避险车道。
在引道上,驾驶员应能看清避险车道的全貌,避免产生恐慌心理,引道的终点应设置为方形,使失控车辆前轮同时驶入制动砂床,避免出现二次事故。
避险车道:即制动砂床,使失控车辆在安全减速的情况下平稳停车。
避险车道宽度,在一般货车交通量不大的路段可取5m,在高等级公路的长陡下坡路段(l≥3km,i≥4%),避险车道的宽度应保证一辆以上的车辆进入避险车道,理想的车道宽度应≥8m。
服务车道:紧邻避险车道供救援车辆使用的道路。
服务车道一般平行于避险车道设置,供拖车行驶,保证进入避险车道的车辆得到及时的救援,同时为了避免失控车辆在紧急的情况下,特别是夜间视线不好时,把服务车道当成避险车道使用,一般服务车道设计成折回主线的形式。
防撞消能设施:由于地形的原因,避险车道不能达到必要的长度,需在砂床端部设置防撞消能设施(防撞、消能)。
防撞消能设施可采用集料堆或防撞砂桶,集料堆或防撞砂桶中材料一般采用与制动砂床铺装相同,以免污染砂床路基,减小材料的滚动阻力。
防撞消能设施对于有可能越出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来说,是最后的救生机会,因而防撞消能设施的合理设置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因地形限制、避险车道长度达不到要求而设置的防撞消能设施,应避免产生极大的减速度,但在末端设置防撞消能设施而减少避险车道的长度,从而达到节省造价的做法是不取的。
由于目前国内货车超载超重情况还是存在的,所以一般在制动砂床末端皆应设置防撞效能设施。
配套交通设施:为了拖出失控车辆,设置锚块固定拖车是必要的;为使失控车辆能安全、及时的发现、驶入避险车道,同时避免其他车辆使用避险车道,应设置相应的指示、禁令标志;在避险车道两侧设置护栏,对失控车辆的保护很有必要;如有条件,可提供照明,以便驾驶员在夜间更好的识别避险车道;如有条件,可布设一定的监控设备,以便失控车辆及时得到救助,并加强对失控车辆进入避险车道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
3.3 避险车道的线形设计
避险车道平、纵线形均应为直线。
图1避险车道
失控车辆一般车速较高,且驾驶员心理较为紧张,避险车道设计成曲线,失控车辆有可能沿着曲线切线方向冲出避险车道而造成翻车等事故。
纵面线形为竖曲线的避险车道对司机和车辆来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失控车辆在竖曲线上高速行驶时,会产生时刻变化的向心力,它和其它力合成可能产生很大变化减速度,有可能超过司机或车辆所能承受的速率变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