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作者:姚一帆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24年第06期
摘要:視障学生作为特殊教育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至关重要。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在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班主任教育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教育方法和措施,帮助视障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通过个性化教育、艺术课程引领、班级氛围营造等,加强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视障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培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8-0039-03
一、案例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
2021年颁布《“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随后,教育部发布《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指南》,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规范,持续加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尊重特殊,育残成才”为办学理念,是河北省特殊学校的中心学校,校内分设盲、聋、自闭三个部门。
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分为全盲、低视力和多重残疾。
因为学生存在不同等级和类别的残疾,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
养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由于视障学生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笔者通过对班主任教育案例的分析,探讨视障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二、案例实施目标、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实施目标
1.通过实施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建立自信,使学生主动融入班集体,参与到校园生活和课堂学习中去。
2.通过构建与表达美术课程研究,用手感触不同形体结构模型,结合各类形式的解读向学生介绍,让视障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突破现有的局限,拓展想象思维,开发全新思路,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的生活热情与兴趣爱好,挖掘视障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正确面对自身情况、扬起对生活追求的美好愿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德育德,以爱育爱”,帮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用师爱、友爱构筑爱的港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刻苦学习、练就技能,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案例主要思路
本案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教育方案。
首先,走进学生,与学生接触,增进师生了解;其次,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各项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再次,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并给予积极反馈与支持;最后,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实施的主要内容
1.关注学生,以个案跟踪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班集体,开展正常的校园生活和课堂学习。
2.艺术课程引领,激发视障学生触感,感受生活的美好,帮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协作共进。
3.以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学生互助友爱的情感浸染,增强班级凝聚力,以班级聚合力感召每个学生学业有所收获。
三、案例实施过程
(一)个性化辅导
本案例涉及的是一位名为小琪(化名)的视障学生。
小琪因先天视力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她患有低视力、强迫症及抑郁症,很少与教师、同学交流。
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常常因为自己的视力问题而感到自卑与焦虑。
据调查与分析,视障儿童丧失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能借助听觉和触觉来获取本该由视觉获取的信息。
视障学生在空间知觉方面表现出了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的特点,法国学者Y·Hatwell研究发现,视障者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显著迟钝,空间知觉的形成虽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均有关系,但以视觉为主。
因空间感迟钝,造成视障学生安全感下降,导致视障学生出现了缺乏自信、胆怯、逃避等特点。
基于此,笔者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该生建立健康的心态,针对视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了“个案跟踪+团建辅导”教育方案。
班主任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建立详细的个案档案,通过个案跟踪,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个案跟踪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结合团建辅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对于视障学生来说,参与团队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具体案例方案实施步骤,详见下图:
(二)艺术课程引领,提升学生协作能力
色彩鲜艳、形体柔美流畅,凹凸有型,比例恰到好处,雕塑的美对于视力正常的儿童来说,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而对于盲生和低视力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件较为艰难的事情,他们对美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认知能力有限,尤其对于平面化的内容,盲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讲述上,教师要更加注重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区分的讲解。
盲生学习美术是极具挑战性的,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让学生从平面认知到立体美的感受,依旧需要激发学生的触感灵敏度,实现美的感受和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要让视障学生能够对雕塑艺术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基本的了解。
盲生无法用视觉了解雕塑的特点,只能通过触摸帮助自身感受雕塑的艺术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动手实践,合力完成触摸、感悟、表述、制作等环节,带领学生走进雕塑世界,使学生了解平面二维化和立体三维化的艺术形式,区分雕塑与绘画之间的区别。
用触摸感受雕塑的美,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加学生对身边艺术的了解。
(三)树立学生自信心,提升班级凝聚力
1.逆向思维助力友情浓厚。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那抹闪亮的光彩,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班主任要拥有善于发现的目光,学习逆向思维,拨开浓雾,捕捉缝隙中的光亮,放大、引导,让这束光持久照亮,护佑折翼天使的尊严。
视障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而感到孤独或难以融入集体,然而,通过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
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以互助合作为主题的团建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分享经验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活动中,视障学生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关心和支持,进而建立深厚的友谊。
2.学校官微助力自信回归。
各班级学生围绕“我自信、我快乐”“自信是前行的动力”“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并选出本班“自信心”口号。
开展“自信——你能成功”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自信心培养,建立学生自信意识,强化自信行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随时关注学生,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同时,利用学校官微,定期发布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包括学生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总之,官微能为视障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关爱和支持的环境,能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进而迎接美好的未来。
四、案例主要成效
特殊教育这块土地,或许不会结出累累硕果,但作为特教人的我们,仍用爱心来滋润,让这里的果实更加饱满,我们不仅仅是用语言和行动去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时候,是用最真诚的心、最美好的愿景、最炙热的情感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本案例中的学生在之后的校园生活中逐渐融入了学生群体,能够勇敢地参加活动而不再胆怯与退缩,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勇敢地与教师、家长沟通,积极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戰。
学生逐渐融入班集体,也走向了社会,看着一个个走出内心“牢笼”的视障学生,看着视障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个拥抱,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次课程,也有可能让集体凝聚力得以提升。
班主任生涯的点滴,笔者感受到了不同残障学生脆弱的内心世界,胆怯、自卑、缺乏自信,然而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与他们紧握双手,一起走过风雨,一起迎接彩虹,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积极为视障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充满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