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当下,高考升学竞争异常激烈,高中体育特长生也被挟裹在其中,他们既要面对学习的压力,也有训练的辛劳,他们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未必能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
本文作者面对着这些体育特长生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自己的长期经验总结形成的方法,以期使他们在文体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各地可以举办少量外语、体育、艺术以及加强某一学科的特色学校或特色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各学校开始重视对体育生的培养。
但一时泥沙俱下,造成了体育生管理上的混乱,也就影响了体育生的升学,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1.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1.1性格方面问题
管理体育特长生,对老师和教练提出了挑战,往往令他们焦头烂额,手足无措。
特长生正处于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春期,他们渴望独立,锐意进取,喜爱交际,重情重义,惜乎他们心智还不健全,遇到挫折可能意志消沉,对一些是非的判断还不够准确,自我监督能力较差。
1.2文化课方面问题
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参加体育培训之后,文化课成绩一落千丈,本来文化课差的同学,甚至产生了对文化课的厌恶情绪。
他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则昏昏沉沉;他们在竞技场上叱咤风云,对文化课则徒叹奈何。
原因呢,一方面是他们对文化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训练消耗了他们过大的体力,他们在文化课上不能集中精神,心思涣散。
还有一点,笔者尤其需要指出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于因材施教,当把体育生和一般学生混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学生能掌握的知识,特长生未必能听懂。
所以要对特长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3体育管理方面问题
一些学校对体育生的选拔和管理不够重视,一些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体育高考训练难度大,周期短,一些体育生吃不消,有些甚至出现伤病或中途退出。
体育生分散到各班,让他们有落单的感觉,加上文化课不好,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
针对以上三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体育特长生培育构想。
2.培育方法初探
2.1德育为先
所谓“先成人,后成才”,德育是育人之根本。
只有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才能保证体育人才的长远的健康的发展。
建立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才施教,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师应该依据运动训练的规律培养特长生坚毅、果敢、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和文明守纪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竞争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学生远离不良习性,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破坏生活学习纪律的特长生,要严格批评教育,对于累教不改者,绝不姑息。
2.2文体兼修,均衡发展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只有学生乐于学习,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才会很快的上升。
如果他们厌学,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这方面需要老师进行不懈的探索。
其次,保证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和效率,不能让训练老师一味追求体育成绩,而置文化课于不顾,所以需要文化课老师和训练老师的良好的联动。
把特长生集中到一个班级,配备有经验的专职文化课老师,及时的安排和落实补习、上课、休息的时间,尽量不让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相冲突,文化课老师要尽量做好与训练老师的沟通。
2.3加强制度管理
首先,建立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创设一个育人的和谐的环境。
以前,人们对特长生的教育认识不够,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不能互动,社会也不能引导体育生的良性发展,在这些方面以后的教育尤其需要补足。
其次,建立健全体育训练队的奖惩制度,制定一套严格的详尽的奖惩体系,并能有效地付诸实施,让制度来管理学生,约束学生。
如果学校的条件允许,可以把特长学生分在一个班级,教练兼任班主任。
教练充任第一负责人,主要监督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训练队队长充任第二负责人,主要负责制度实施中收集队员学习训练的反馈意见。
人数多的话,可以考虑选出第三负责人,主要负责奖惩制度的落实和统计。
通报表扬并奖励表现好的特长生和班主任,对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进行惩治,该驱除出训练队的绝不手软。
最后,训练老师要科学地选拔人才,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的过程,系统、科学、全面、有序的执行训练计划,但不能让学生过度的疲劳,让学生留有余力学习文化课。
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调节考试的焦虑情绪。
总之,培养体育特长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唯有突破传统的官僚式的教育方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但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弥补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同时尝试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互补式教育方法,尽教育者所能,为学生服务。
也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有望体育特长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