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4 打篮球》 鄂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篮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卾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冊第三单元第14课,在学生学习了13课《玩气球》认识了空气性质之后,发展为对空气研究的课。
《打篮球》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由弹性。
让学生通过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注射器的空气”和“给瘪的篮球打气”,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概念。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空气的其它性质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实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细节还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2、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猜测。
通过观察实验, 知道蓝球会弹起来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篮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五、教学准备:三个篮球(1个瘪的、1个充气不足的、1个充气很足的); 分组材料:注射器、橡皮、充气不足的篮球,打气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问题。
1.播放全明星赛精彩画面。
打篮球是我们喜欢的运动,说说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导入新课)
2. 这里有三个蓝球,首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个篮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同之不同之处?学生猜测后继续提问:大家猜一猜拍这三个球会怎样?
3.学生拍打篮球,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让拍球同学说说拍球时的感受。
大家有什么科学问题要提出来吗?(设计意图: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我们怎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当学生意识到空气被压缩,老师可引导用什么可以看到体积变化的材料。
2.请同学们拿出注射器观察一下,有哪几部分组成?(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实验材料,使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有所提升,最大限度地熟悉材料为下面的实验设计能够灵活地运用材料,有效地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
3.我们怎么玩注射器,老师也想到一个办法,我们看看怎么做?请学生阅读教材上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能记下来,烂熟于心。
读完后请学生上台演示,提醒大家要注意事项。
4.学生开始做实验,注意里面体积的变化。
师巡视。
5.汇报自己观察到的体积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学生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据和现象入手,认识到空气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研究拓展。
引导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来进行实验,对合理的设计方案给予肯定,指导学生给瘪的篮球充气,当篮球变圆时反复挤压,松开篮球,看到什么现象?继续打气,再反复挤压,又有什么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球的不同特点。
为揭示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提供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
)
(三)总结与交流:
1.注射器、篮球里的空气被挤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这种变化后空气有什么性质?(设计意图: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为提炼实验结论作好铺垫)
2.解释问题:充足气的篮球为什么能拍打起来?瘪的篮球为什么不能拍打起来?(设计意图:回归到开课伊始的问题,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运用拓展。
1.那么,你能说说空气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先学生来说,然后老师利用课件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充分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学习累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打地鼠!师讲解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练习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
七、板书设计:
打篮球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