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复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
初级消费者 所有的动物
消费者
(异养)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都是消费者 吗?
分解者(异养)
所有的微生物都 是分解者吗?
主要成分
生产者
连接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两个重要 环节是:___非质__和生__能物和的量__物_________。
消费者
分解者
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的顶边、 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做统计。
②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
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N:M=n:m
n(重捕个体数)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种群“J”型增长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 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 有敌害等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渗透压
特性: 酸碱度
温度
1.水
内环境成分
2.营养物质:氧气、血浆蛋白、无机 盐、葡萄糖等
3.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 等
4.细胞合成分泌物:激素、抗体等
二.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
食
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细胞 环
O2
境 呼吸系统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A.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 B.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C.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胰岛B 细胞
胰岛A 细胞
血糖降低 如何呢?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促进组织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血糖降低
胰岛素和胰高血 糖素相互拮抗, 共同维持血糖含 量的稳定。
寒冷、惊吓等刺
-
激
下丘脑
分 级 调 节 示 意 图
甲 状 腺 激 素 分 泌 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
必要成分
1.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
有__5__条。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猫头鹰
蛇 吃虫鸟 吃草籽鸟
蜘蛛 蟾蜍
吃草籽鸟、__昆__虫,只属于次级消 费者的生物是 蜘__蛛__。
昆虫 草
3.猫头鹰占有__4__个营养级。
4.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捕__食_,又是_竞__争_。
5.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竞__争_。
3.种内和种间关系
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 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发生的斗争。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B ++
+-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根瘤菌与大豆
蛔虫和人
彼此抑制 水稻和杂草
种群A得利 羊与草 种群B有害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胞体膜或树突膜)
C
E AF
B
D
小脑
(有维持身 体平衡的中
枢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Hale Waihona Puke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 和内分泌的
中枢)
脑干
(调节呼吸 、心跳等维 持生命必要
的中枢)
4.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 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 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体 液 占2/3
细胞外液
占1/3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总结各类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等有限的条件下,
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趋势。
k/2
A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 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 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二)群落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除少数空间,均来自太阳能。
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10%~20%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 利用率
2.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 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胸腺
胸腺激素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血糖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分解 转化
0.8~1.2 g/L
合成 转变
CO2+H2O +能量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 血糖升高 -
5.乙烯 各部位均可产生,
成熟果实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打破人参﹑马铃薯种子的休眠 ----赤霉素类 促进芹菜﹑芦苇的高产 ----赤霉素类 加速凤梨﹑柿子﹑番茄的果实成熟 ----乙烯利 促进甘薯﹑葡萄的生根 ----生长素类似物 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 ----生长素类似物
(一)种群
疫 系
免疫细胞
统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组成
第一 皮肤和黏膜
道
第二 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 免疫器官和免 道 疫细胞
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
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分 体液免疫 类 细胞免疫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过敏反应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缺陷症
(如艾滋病等)
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发癌症吗?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反
甲状腺
馈
甲状腺激素增加
细胞代谢加强
激素调节的特点
1、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 2、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 要方式。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持 动态平衡
寒冷环境
体
温
冷觉感觉器兴奋
调
传入神经
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炎热环境 温觉感觉器兴奋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化学本质 —— 吲哚乙酸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 尖端
弯曲的部位 —— 尖端下部
产生的部位 —— 分裂能力强的部位
分布的部位 —— 生长旺盛的部位
运输的方向
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 叶、幼根 (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
横向运输——尖端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促 进
0
抑
根
芽
茎
制
10-10 10-8 10-6 10-4 10-2(mol/L) 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2②)三针者对对生三长条素的曲敏线感性对是比根分〉芽析〉,茎。可 以得出:
①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 适浓度是不一样的;
② 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根﹥芽﹥茎。 另:不同植物的敏感度不同
碳的循环形式:CO2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产者
呼光 吸合 作作 用用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食物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主要作用
1.生长素
2.赤霉素 3.细胞分
裂素
幼嫩的芽、叶和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未成熟的种子、 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 萌发和果实发育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4.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 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一)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A
B C
D E
思考:
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 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 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 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 呢?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书写 性言 语区
失写症
视觉 性言 语区
失读症
运动 性言 语区
运动失语症
听觉 性言 语区
听觉性失语症
( 二
人体 主要 内分
内分泌腺
下丘脑 垂体
激素名称
促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
) 泌腺
促激素
激
及其 甲状腺 分泌
甲状腺激素
素 的激 性 卵巢 雌性激素
调
素
腺 睾丸 肾上腺
雄性激素 肾上腺素
节
胰腺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
顶端优势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4)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如2,4 — D)除草 ② a 用材乔木要保护其顶芽;
b 果树、行道树、草莓、西瓜要在一定时期切断顶芽; c 棉花要适时摘心 ③无籽果实
主要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
系统尿素等
外体
内血环浆境 组 界内
织
淋巴 液
细
胞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第二章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疫
T细胞淋巴因子
B细
胞
浆细
过
胞
程
记忆细
抗体
胞
抗体与抗原
吞噬细胞
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T细胞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记忆细 效应T细
胞
胞
T细胞与 靶细胞破裂
靶细胞紧 死亡抗原被
密接触
消灭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6.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
的数量可能是_增__加_。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 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 方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 阳能开始的。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
树突
细胞体
模式图
轴突 神经纤维
髓鞘
神经末梢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
K+外流
静息时:外正内负 刺激
(动作电位)刺激部产位生:N外a负+内内流正
兴奋
形成 局部电流
导致
兴奋向前传导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传导特点:单向传导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碳循环: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__C_O__2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 是____含__碳__有__机__物____。
4.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垂直分层
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温度、食物和含 氧量
◆水平结构:水平镶嵌
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5.群落的演替
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皮肤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汗腺分泌减少
散热减少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 激素增加 立毛肌收缩 骨胳肌战栗
产热增加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增加, 汗液分泌增加
散热增加
立毛肌舒张 肝脏、肌肉等
产热减少
体温恒定
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恒定原因:产热量=散热量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
人体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增加饮水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多
产生渴觉 大脑皮层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
尿量
(三)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
吞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