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综合提升规划文本01.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乡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规划
文本
(2014——2020)
说明书
XX市XX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XX市XX乡人民政府
二一四九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依据 (1)
四、规划期限 (2)
五、规划层次 (2)
第二章XX乡乡域规划 (2)
一、乡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2)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
二、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8)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8)
(二)发展的制约因素 (9)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9)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9)
(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10)
(三)人口发展规划 (11)
(四)村镇体系规划 (13)
(五)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 (14)
(六)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5)
(七)区域空间发展格局 (15)
第三章XX乡集镇建设规划 (16)
一、集镇现状 (16)
二、发展规划 (16)
(一)集镇性质 (16)
(二)发展规模 (17)
三、规划布局原则及功能分区结构 (17)
(一)规划布局原则 (17)
(二)规划结构 (17)
四、用地布局结构 (17)
(一)公共设施用地 (18)
(二)居住用地 (18)
(三)绿化用地 (19)
(四)对外交通用地 (19)
(五)工业用地 (19)
五、道路网规划 (20)
(一)路网结构 (20)
(二)道路等级 (20)
六、专项工程规划 (20)
(一)供水工程规划 (20)
(二)排水工程规划 (21)
(三)供电工程规划 (22)
(四)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22)
(五)燃气工程规划 (22)
(六)供热工程规划 (23)
(七)管线综合规划 (23)
(八)环卫工程规划 (24)
(九)防灾规划 (24)
(十)环境保护规划 (24)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5)
一、近期建设规划年限 (25)
二、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25)
(一)乡域建设 (25)
(二)集镇建设 (26)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26)
一、规划法制建设措施 (26)
二、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27)
三、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27)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XX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为加快XX乡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集镇化、现代化进程,使乡域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本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发展乡镇经济、服务化工园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标准、高起点和超前意识编制XX乡总体规划。
产城一体、集约发展,体现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立足现实,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完善配套,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将XX乡建成产城融合的“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
二、规划原则
本次XX乡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1、前瞻性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这一原则的确定主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从建设“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将XX乡集镇建设和化工园区生活区建设融为一体,统一规划,制定高起点、高标准的总体规划方案,并从规划的实施上,确定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二是在XX市总体规划中,XX乡域处于XX市马家河与惠济河交汇区域,而且坐拥XX市化工园区,将XX乡建设成为XX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因此,从适应XX市未来发展需要出发,XX乡总体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
并从XX乡近期发展建设需要出发,确定科学可行的方案。
三是结合中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乡镇发展规划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发展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2、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作为乡域经济XX乡一、二、三产业均有发展,但作为“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定位,XX乡的经济发展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
要从XX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状况和区位环境等实际出发,结合XX市未来对XX 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村镇建设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使XX乡集镇的发展与化工园区以及乡域其他村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常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
必须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总体规划,使XX乡的经济快速稳步地发展。
但考虑到XX乡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点低,要实现“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发展目标,完成XX市未来对XX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XX乡的社会经济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建立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选择。
作为“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的XX乡经济发展,应该贯彻这一基本原则。
XX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促进XX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依据
本次XX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 );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6.《河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XX市城市总体规划》;
8.《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XX乡土地利用规划》;
10.《XX市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1.XX乡有关文件和其他基础资料。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2年: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五、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次:XX乡域行政范围,为乡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范围。
面积33.35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XX乡集镇规划范围,系因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实现规划控制的范围。
本次确定的生活区建设用地规划面积为542.16公顷。
第二章XX乡乡域规划
一、乡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1.概况
XX乡地处XX市东南部,北接东郊乡,西北邻南郊乡,自东北到西南分别与XX县的城关镇、范村乡相连,集镇距市区约6公里。
境内有310国道、开杞公路、开通公路通过,交通条件便利。
XX乡原来归属郊区管辖,2005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归属XX区管理。
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高楼村、XX村、马头村、张庄村、伍村、唐村、苏村、苍楼、李庄、横船湾村、松楼村、屠府坟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户数约为0.5万户,总人口2.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4501人。
截止2008年底XX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财政收入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772万元,比上年增长88%;农业增加值完成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36元,其他责任目标也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2.地质地貌
XX乡地处黄淮平原,系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为第四纪沉降地层,地势平坦,海拔高程介于69—78米之间。
土质以两合土、沙质土为主,土层深厚。
矿产资源稀少。
3.气候
该区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此外,还受黄河河流小范围气候调节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
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
7月平均气温约27℃;1月平均气温约-0.2℃,年均温约14℃。
≥10℃的作物旺盛生长期210~220天。
年湿润系数0.7~1.0,年降水量634.2毫米,无霜期187天。
春夏以偏南风为主,秋冬以偏北风为主。
年均风速为3.8m/s。
年均日照时数为2330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4.2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据气象资料记载,本区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涝灾,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等。
4.水文
地表径流主要有惠济河、马家河、南干渠等。
惠济河是我省豫东平原地区一条主要的排水河道,也是XX市区泄洪的主河道,以除涝、防洪为主,兼顾城市排水、排污,对城市防洪和农田排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惠济河自1978年治理以来,已运行20多年。
工程年久失修,河道淤积,建筑物工程老化损坏、阻水严重,致使排水不畅,泄洪能力明显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同时,XX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防洪、除涝和灌溉要求。
5.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据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全乡土地总面积约为33.35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约为2530.43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75.87%,建设用地734.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01%,未利用土地70.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2%。
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424.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2.69%,林地22.1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66%,水域面积为54.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2%,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1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
植物资源:粮食作物4个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5个品种,主要有:花生、西瓜、等;蔬菜作物有12个品种,主要有大葱、番茄、芹菜、包菜、茄子等。
林木树种主要有:杨树、桐树、桃树、苹果树等。
人口资源:目前至2008年底,全乡总人口为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4%。
人口密度630人/平方公里。
表1 XX乡年末总人口(单位:人)
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人口18225 18334 19160 19267 19943 19910 19943 20400 21000
截止2008年,全乡人口中,男性10171人,女性9335人,性别比109:100;18岁以下的占21.2%,18-35岁的占33.1%,35-60岁占37.7%,60岁以上8%。
农村劳动力迅速地向城市转移。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尤以工业最为突出。
XX乡随着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商贸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集镇商贸业发展势头良好。
表2 XX乡历年经济基本情况
年份人口(人)
农业总产值
(万元)
粮食总产量
(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乡镇企业(万元)
总产
值
工业产
值
总产值
99 18214 8905 4874 1050 220 863 9768
00 18225 9085 4626 2045 312 5604 14689
01 18334 9280 4109 2455 9214 18472 27752
02 19160 9386 3627 2655 10892 19562 28948
03 19267 9371 4375 4827 15330 22947 32318
04 19943 9700 4390 3046 18402 30200 39900
05 19910 10566 3931 3346 21860 35757 46323
06 19943 11555 4451 4105 34353 54993 66548
07 20400 12766 4368 4798 52137 75989 88755
08 21000 15940 4863 5063 79585 116759 132699
2.农业生产状况
(1)现状
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863吨,棉花总产量19 吨,瓜类总产量2317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352万元,林业产值59万元,牧业产值8190万元,渔业产值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3元。
(2)农业生产综合分析
2008年XX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530.43公顷,耕地总资源为2424.3公顷,人均约1.73亩。
3.工业生产状况
(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经过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至2008年底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6759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15327万元,同比增长52%;累计产销率达98.3%;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盈利178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992万元,同比增长72%;技改投入完成260万元。
(2)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上升平衡。
上半年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的10户,占总数的100%,产销率完成市目标的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盈利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其中同比增长的企业10户,占盈利企业数的100%。
二是工业生产呈现好,今年上半年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有新大新、巨龙、平煤兴化、越宫等,产销衔接好,产值利润同比增幅较高。
三是通过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是工业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a.资金运转问题。
b.生态环境问题。
表3 XX乡工业企业概况表
企业名称位置产值(万元)主要产品名称职工人数(人)河南新大新实业有限公司园区100000 晶硅电池片217
河南省富强医疗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
园区医疗废弃物的处理37 XX普朗克化工有限公司园区8000 杀虫剂、除草剂等42
科来福化工有限公司园区9000 胶片与印刷油墨51
越宫化工厂园区35000 富马酸、顺丁烯二酸
酐
267
XX市巨龙化工厂园区4000 工业苯49 中大XX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园区6000 生长调节剂72 XX市新月木业有限公司园区6000 高密度板43 博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园区50000 制药89
XX市高楼无塔供水设备有限公
司大苏
村
800 无塔供水设备32
高楼水泥厂大苏
村
30000 水泥41
XX市大地农化有限公司园区2000 除草剂38 XX市远洋实业有限公司园区1000 香料香精52 林消化工有限公司园区15000 光气31 友联化工有限公司园区1000 光气40 XX市农药厂园区1200 农药212 元通纺织有限公司园区18000 纺纱276 平煤兴化XX厂园区
4.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1)人口发展
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卫生条件逐步改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人口发展速度迅速。
但是政府成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后,广泛宣传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广大育龄夫妇积极响应号召,落实各种节育措施,出生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上年轻型进入成年型,人口再生产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表4 2000年以来年末人口出生发展情况(单位:人)
年份总人口男女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1999 18214 10037 8177 436 17778
2000 18225 10056 8169 440 17785
2001 18334 10064 8270 437 17897
2002 19160 10493 8667 453 18707
2003 19267 10559 8708 448 18819
2004 19943 10843 9100 451 19492
2005 19910 10830 9080 450 19460
2006 19943 10547 9396 459 19484
2007 20400 10801 9599 477 19923
2008 21000 10950 10050 513 20487
(2)人口构成
XX乡现有人口约21000人,耕地363645亩,劳动力10622人,其中男劳动力5540人,女劳动力5082人。
劳动力负担耕地人均 3.42亩。
性别构成:到2008年全乡人口为21000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0950人,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为10050人,占总人口的47.86%。
年龄构成:镇常住人口中,18岁以下21.2%,18—35岁占33.1%,35-60岁占37.7%,60岁以上8%。
文化构成:镇常住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00人,接受高中、中专教育的分别有4000人和1000人,接受初中教育的有11900人,接受小学教育的有2000人,未上过学的 1800人。
(3)劳动力状况
2008年XX乡人口总量为2.1万人,农村劳动力为1.48万人,城镇职工为 0.05 万人,劳动力总量达到1.53万人,占总人口的70.8%以上,2008年,全乡实有耕地面积地面积36364.5亩,按照一个劳动力平均耕种3亩地计算,约需要劳动力1.21万人,而目前XX乡实有乡村劳动力1.48万人,剩余劳动力0.27万人。
2008年末镇全部从业人员总量约为1.38万人。
表5 XX乡历年人口变化情况表(单位:户、人)
年份户数总人口
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男女
1999 4926 18214 10037 8177 436
2000 4927 18225 10056 8169 440
2001 4930 18334 10064 8270 437
2002 4935 19160 10493 8667 453
2003 4950 19267 10559 8708 448
2004 4945 19943 10843 9100 451
2005 4951 19910 10830 9080 450
2006 4950 19943 10547 9396 459
2007 4953 20400 10801 9599 477
2008 4960 21000 10950 10050 513 5.公用事业
(1)教育
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8所,大多小学条件简陋,无成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设施等。
表6 镇学校概况表:(单位:人)
学校名称位置在校学生数教职工人数
XX中学乡政府南1公里946 86
XX小学XX村964 27
马头小学马头村160 20
张庄小学张庄村236 25
李庄小学李庄村194 15
苏村小学苏村86 13
松楼小学松楼村143 19
群力小学屠夫坟村131 12
高楼小学高楼村93 16
(2)医疗事业
镇现有卫生院1处,位于高楼村,占地3000 平方米,职工52人,床位20张。
另外各行政村12卫生所,从业人员达25个。
敬老院 1处,占地面积 0.35 公顷。
(3)商业市场
XX乡现无专业市场,集体商业网点集中在高楼村开杞公路两侧,定期集贸市场也是沿开杞公路展开。
6. 各村概况
到2008年,XX乡现辖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共4960户,总人口为2.1万人。
表7 各村概况表
村名总面积总户数总人口(人)耕地面积人口密度
(公顷)(户)(亩)(人/km2)
高楼119 370 1359 970 1142
松楼119 260 1200 860 1008
苏村195 247 1280 985 654
苍楼265 288 1022 1950 386
XX 332 789 3040 2800 1029
李庄423 378 1677 3330 396
张庄292 370 1553 3400 532
唐村604 449 1829 3825 303
伍村182 263 1711 1700 940
屠府坟136 358 1576 855 1158
横船湾135 301 1294 970 959
马头470 877 3459 3300 771
(三)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业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不合理
XX乡坐落有XX市化工园区,是XX市重点扶持的大型化工工业集聚区之一,现已入住多家大型化工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良好。
然而,XX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亦是不协调。
全乡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但农业发展较慢,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内部结构却极不合理,以单一的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蔬菜、瓜果比重小。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集镇商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
第三产业以传统的商贸服务为主,没有现代化的餐饮、信息、咨询、房地产、保险等服务业。
此种产业结构造成本乡经济发展不平衡,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063元。
2.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XX乡位于XX市东南部惠济河与马家河交汇地带,拥有大片的防护林,但森林覆盖率并不高。
部分地区经过多年的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等掠夺式开发,自然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加之本区的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大雨和暴雨较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近年来随着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生产活动,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XX乡虽工业污染只是局部地区,环境未遭严重破坏,但多年来农作物种植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逐年下降。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阻碍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也危害着XX市下游地区灌溉水源–––惠济河的水量和水质。
3.农村劳动力剩余较多
按乡域面积计算,XX乡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多,为0.16公顷。
但由于规划的化工园区所占面积较大,耕地面积较小,在XX市域内则属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的地区。
由于人均占有耕地较少,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已有部分转移,但剩余情况仍相当严重。
2008年全乡总人口21000人,劳动力约占70.8%。
据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有近3000人。
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化工园区及生活区面积的扩大,新的规划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对农村集镇化而言,既是一种“推力”,也是一种压力。
4.村庄规模小而且分散
XX乡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扣除化工园区用地,在不到3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分布全乡2.1万人、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
这种小规模分散的村落特征一是由该乡传统的耕作方式决定的;二是与本乡长期以来单一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规模直接相关。
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村落分布带来一系列的“农村病”,由于达不到合理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低下,儿童就学不便,精神文化生活枯燥,缺乏社会交往的机遇等。
同时,由于村庄占地多,浪费土地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会增多,会出现空房率,土地浪费更大。
所以,有必要通过迁村并点等措施对乡域村落布局做进一步调整。
5.乡镇村庄普遍缺乏规划,农民生活质量差
近年来XX乡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一些改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用地和布局不尽合理,造成土地浪费,建筑档次低等弊端。
尤其是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上水不通,下水不畅,道路狭窄、弯曲,路面质量差。
环境脏、乱、差。
并且缺少集贸市场、文体科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活质量差。
二、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域位臵
XX乡位于XX区与XX县接壤处,靠近XX市区,是XX市XX区最东部的乡镇。
XX市城市规划区的外延扩张以及与XX县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强,将对本乡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区内交通便利,物流畅通。
310国道在本乡中部东西向穿过,开杞公路和规划的开通公路穿过集镇。
本区的区位条件将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临近大城市,坐拥XX市化工园区,交通便利为发展XX乡的经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良好的自然环境
XX乡尽管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在下降,但同近域的市区及相邻地区相比,环境质量仍居上乘。
区内受工业污染的地方还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
本乡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对环境破坏作用相对较小,基本上保持了浓郁的自然风貌和气息,可谓当前XX市区的一片“净土”。
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本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充足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本区拥有惠济河、马家河、南干渠和部分池塘,在降水期汇水量相当可观。
此外,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并有多处露头。
独特的水资源对XX市这样的城市意义颇大,为发展农业、渔业、城郊蔬菜、瓜果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
而且水域作为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奠定了基础。
该乡农业优势突出,地处豫东平原,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水利发达,排灌方便。
宜于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生长。
马家河以北以蔬菜种植为主,马家河以南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该乡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羊、猪等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
4.雄厚的产业基础
XX市XX产业区坐落在本乡镇中部,位于沿310国道和高唐公路两侧马家河以南,是全国14个XX基地之一,区内电力负荷充足,地上地下浅、中、深层可以满负荷供水,根据《XX市总体规划》第三十六条之规定本项目区可安排一些污染工业,有区位、交通、排污三大优势,适于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纺织等以及各类高科技企业入驻发展。
至2008年底,全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6759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现价销售产值115327万元,同比增长52%;累计产销率达98.3%;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盈利178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992万元,同比增长72%;技改投入完成260万元。
化工区内上半年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的10户,产销率完成市目标的企业10户,盈利企业10户,占总数的100%,其中同比增长的企业10户,占盈利企业数的100%。
5.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机遇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省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很多指标大幅后移,在中部地区处于后列,全省经济到了一个兴衰进退的重要关口。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顺应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找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认真学习总结省
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一个载体”、培育“三大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跨越发展思路。
结合新一轮的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修编,省政府对全省312个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规范整合,确认175个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今后,这些已经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将作为城市的优先开发区域。
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尽快编制控制性详规,通过整合规范发展,进一步提高集聚水平,但是要坚决防止盲目扩张,形成与省定重点产业集聚区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
为加快XX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座谈会全面安排和部署产业集聚区建设,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不断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全面开创XX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局面。
XX市XX产业区是本次省内确定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XX乡迎来了促进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6.突出的文化、教育资源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创新、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
XX中学中招成绩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XX乡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大李庄盘鼓艺术团是该省民间艺术一枝奇葩,曾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香港、澳门回归等大型文艺演出,并连续五次举办大型春耕艺术节。
(二)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的单一,农业发展属粗放型经营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类型单一,结构极待调整。
2.区域发展的软硬环境急需改善。
本区源于传统农业,村镇规模普遍偏小,设施水平低,农村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极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路网、通信网和水网的建设迫在眉睫。
3.本区人才匮乏,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经济人奇缺,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很难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和集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工业、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虽初具规模,但由于经营不善,深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工业困难多多,急需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有正规化发展的出路。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XX乡社会经济发展应遵循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原则。
其发展目标的确立,应将其臵于XX市、XX区的区域环境背景中加以考虑。
(1)总体目标:
力争用1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XX市、XX区东部化学工业产业集聚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XX市南部的“菜园”、“花园”,成为XX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集镇的现代化,使之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基础设施完善、产城融合的开放型“城郊生态型工业集镇”。
(2)具体目标:
社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
城镇化水平93.2%
适龄劳动人口就业率90%
乡村饮用水合格率100%
村镇污水处理率90%
生态目标:
森林覆盖率20%
防护林保护率95%。